2016年6月7日凌晨一点零一分,女儿Mandy在南京诞生,我升职做了爸爸。
产后不久的一天晚上,我在医院照顾她们母女,恰逢梅雨,天气闷热。
老婆见我抱着Mandy,顺口问了一句:“你能教育好她吗?”。
不知道她是不是认真的,也不知该如何回答,我象征性的应了一句:恩,放心吧。
其实,去年底,有件事情让我思考过这个问题。那时第二次出差菲律宾做翻译,那天中午在酒店里休息,翻阅BBC新闻时看到一则消息: Facebook 的创办人扎克伯格为了纪念女儿MAX的降生捐出了自己很多的财产, 希望用于改善他女生所生活的这个世界。在所有人称赞这一伟大的年轻父亲时,我在想,如果我的baby来到这个世界上时,我能为Ta做点什么?
那是我第一次有了思考,该如何对一个即将到来的小生命负责,但不深刻。
直到陪老婆共同经历了生产困难的那两天,直到Mandy躺在我的怀里蠕动身体的那一刻,我真切感受到了一个新生命到来的不易与欢喜。静静观赏着她那新生的脸庞,仿佛看到了我自己出生时的模样。
那简短的对话后,看着怀里的她,我开始认真思考老婆的那个问题:我真的能教好Mandy吗?
我知道,地球会为她准备水和空气,自然会为她准备四季,亲友会给她无限的关爱,而我,可以为她做些什么能够让她成长的很好?
想给她什么,我开始问自己,我有什么?
前不久,读完李笑来先生写的一篇文章《七年就是一辈子》后我心头一亮,其中有个观点:人其实可以活很多“辈子”。文中记载说身体细胞每七年会完成一次更迭,他四十多岁回顾自己的成长周期时发现自己每七年会重新学习和体验一些新的东西,让自己的生命不断保持更新。
心想,这样的人,有趣。
算来也巧,2009年从一个江边小城来到南京读书、工作、生活,即将走满七年。在小杨村生活的头20年里,考个好大学似乎是生活唯一的目的,日子平淡就像家旁边那条入江的支河,安安静静,没有涟漪,流淌着的是对外面世界的期待。
高考了两次,终于如愿,来到省会,开始了独立探索的日子。第一次高考时的恐惧,第二次高考时的紧张,大学报到改乡音为普通话时的别扭都还历历在目。
一晃,七年。
这七年,完成学业,经历爱情,感知友谊,踏上工作,步入婚姻,定居南京,探索事业,有了Mandy,刚好就快完成一次细胞的更迭,也仿佛获得了独立路上的第一重生。回头发现,生活真的是可以自己去定义的。也总有种力量推动着自己往前,奔向下一次重生,去探索生活更多的乐趣。否则,如果真的只活“一辈子”,那会是多么无趣啊?
然而,那些双脚踩着未知、双手握着期待,努力小跑的日子里,书本中,荧幕上读到过很多功成名就的故事,自己总会有一些片刻特别好奇,与我一脉相承的宗亲们如何走过青春,完成一生的?有过什么样难忘的故事? 如有任何蛛丝马迹,定会认真翻阅。哪怕简单平凡,我会觉得有温度,有力量,不至于总是阅读别人家的故事。
我不知道Mandy未来某一时刻是否会像我一样,有此好奇。但至少她的降生,让我重新开始思考生命的意义,思考如何做好一个父亲。
有人说,父母给予子女最大的贡献莫过于让自己成为一个幸福的存在。
认同。
想来,生命一代一代地传承,应该不只是让我们成为基因纽带上的一个环节吧,总要有所创造,有所升华。
我有些明白,对Mandy负责的前提是,我要先对自己负责更大的责任,必须把自己整理清楚,活得明白。否则,我搞不清楚的东西将来就会“遗传”,这是最大的不负责啊。
于是,便有了个简单的想法,值此七年之际,为了能更好的投入到下一个七年的进化,先给自己做一次梳理,这些年学习了什么,做了些什么,思考过什么,写入一个系列叫《柒年|第一重生》。一方面,利用闲暇之余为青春留下一点痕迹,不至于来日回首会慌乱了手脚。另一方面,希望我可以持续累积,等到将来Mandy独立上路时,能够有所借鉴,走得更远。
最后,想对Mandy说:
爸比非常荣幸可以出生在一个给了我无限动力和关怀的家庭,遇到了一个同样努力、可以携手共进的你妈咪,迎来了一个无比可爱的你,这是爸比成长至今最值得骄傲的事情了。你的到来,为我打开了又一扇认知世界的窗口,希望我也可以成为你未来感知世界最近的窗口,这里有别致的风景,别样的守候。
愿我们在这漫长又短暂的时间长流里,在这美丽又神秘的国度中,一起成长,共同进步。
仅以《柒年|第一重生》系列献给Mandy。
新晋奶爸
钱中明|Steven
2016/7/8|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