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来自武志红《为何你总是受伤》:看见,就是爱。
恋爱时,多少人成天把“我爱你”挂在嘴上,可你真的明白什么是“爱”吗?
其实爱很简单:被看见,就是被爱。
不信,你去问一些杨过
一、不被看见的童年
《神雕侠侣》里的男主杨过,自幼就没有父亲,母亲终日愁眉不展、心事重重不说,不幸也在他11岁时因病去世了
古代通讯又不发达,我们可以想象,在母亲只顾用绝望的眼神回顾自己的过去时,小杨过从未被看见过
被“看见“有多重要呢?
课堂上寻求关注的孩子,为了让自己被“看见”,可以采取任何方式
可能是积极的方式,也能可能是消极的方式
可能得到老师的夸奖,也可能得到老师的责罚
但那不重要,只要被看见了就好
只要被看见,他就可以坚持这种做法,不断让自己被“看见”
因为,看见,就是爱
二、爱有四种,你是哪个?
武志红说,我们可以给“爱”这个概念下个定义:无条件的积极关注
所以,我们又知道了,看见和看见又不一样,因为还有两个特点将它们区分开来:
1 无条件的
2 积极的
根据这两个特点,我们可以将爱分为四种类型:
而这四种爱,杨过同学一个不少,全都遇见了
1,有条件,消极——挑剔者
杨过同学在桃花岛的日子,一点也不开心。为什么呢?因为黄伯母在他面前是一个“挑剔者”
就因为自己的父亲是杨康,黄伯母就觉得自己基因不好,不会成为好人
处处防着自己,连武功都不教,成日教些乏味的四书五经
黄伯母是爱自己的吗?杨过也会问自己
是的吧?只是这份爱太难了,比企鹅还南:我四书五经读得再6,你也不夸我,眉头还是皱着;但我一旦犯了错,你的责难翻天覆地一样就来了
自己受了大小武的欺负,连手都不能还,好不容易学了一招“蛤蟆功”,还以为可以保护自己了,又被定义为邪魔外道
这种类型的经典台词:你敢犯错,真是找打!
我把这种人称为“挑剔者”,因为他们一直在挑剔对方的错
这种人的认知是什么样的呢?
爱是有条件的——做的不好的时候才能得到爱
消极的对待别人就是爱
所以,你做的好就算了,是你应该的,做的不好我必须要打你
2,有条件,积极——交换者
杨过同学毕竟有一位忠实厚道的郭伯伯,算是在这世间的一点温暖吧
但他还是会有点不舒服,因为郭伯伯很希望他变“好”,不愿意他走老爹的路
自己“好”的时候,郭伯伯自然很爱我,像父亲一样爱我
但我“不好”的时候,我才感觉到,伯伯毕竟只是伯伯
这一类人的经典台词是:你今天真乖,妈妈好爱你!
我把这种人称为“交换者”,因为他们在拿爱换取其他的东西
这一种表达方式大概很多人都听过吧
认为“这就是爱”的孩子,被种下的认知是什么样的?
爱是有条件的——表现好的时候才能得到爱
积极地对待别人就是爱
所以,我要你拿东西换我的爱
这种人大概是会快乐的,他很明确地知道获得爱的条件是什么,如果他愿意的话
开心吗?挺开心的
累吗?挺累的
3,无条件,消极——施暴者
交换者郭伯伯最后还是把杨过同学托管出去了——送到了全真教
可这里并不是一个合格的教育机构,对所谓的“师傅”的考核也不严格
杨过同学,很不幸遇到了一位“施暴者”赵志敬
赵老师没事就点小杨过的名:“这道题都不会做,干什么吃的!”、“这道题会做很了不起吗?得瑟什么?”
赵老师不仅点名,折磨他的精神;还要让小杨过挨打,折磨他的肉体。
什么功夫都不教,净让他背些修身养性的口诀,但抓住机会还非要让他上台去Battle
小杨过在托管期间伤痕累累
这一类人的台词大概是这样:我打你,不需要理由
我称他们为“施暴者”,因为他们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爆发负面情绪和行为
这一类听上去有点奇怪,但却是存在的,如果你也感受过随时随地、毫无征兆的压力的话
认为“这就是爱”的孩子,被种下的认知大概是这样:
爱是无条件的——不管你做了什么,我都要爱你
消极地对待别人就是爱
所以,我无论如何得打你
听上去好可怕,但你得承认,一旦这种模式形成,想停下来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他们觉得自己在“爱”。
这种人也常常会说这句话:我怎么不打别人?别人求着我打他,我也不会打!
这种爱深刻吗?挺深刻的
痛吗?挺痛的
4,无条件,积极——爱人者
小杨过后来遇到了自己的白月光
那就是不管他听不听话、不管他练什么武功、不管他说不说脏话都对他一如既往的——姑姑
他在这里不用怕犯错、不用承受交换的压力、也不用挨打
终于,小杨过在自己的青春期,最需要爱的时候,遇到了真正的“爱人者”。
用他自己的话说:姑姑,我好快活
很幸运,他遇到了一位“爱人者”
这类的爱,台词大概是这样的:不管你是什么样子,我都爱你
我实在想不出如何称呼这种人,想来想去,还是称呼他为“爱人者”,我认为这是真正的爱
这种孩子对爱的认知应该是这样:
爱是无条件的——不管你做什么,我都会爱你
积极地对待别人就是爱
所以,不管你做什么,我都会给你快乐
所以这到底是一种什么感觉呢?
我觉得是:安全感
我什么都不担心,因为无论如何都有人爱我
我觉得是:轻松感
我什么都不担心,因为无论如何都有人爱我
三、愿你也能被看见
最后,很多人说教养方式是代代相传的,当父母的儿女再去教育自己的下一代时,所采取的方式一定是从父母那里“复制”过来的
从认知的角度,我们也许能发现原因:他们是真的,在用尽全力去“爱”
脑子里装的是“挑剔者”认知的人,行为上一定会是一个挑剔者,他们学会的是挑剔的爱
......
同样,脑子里装的是“爱人者”认知的人,行为上一定会表现为一个爱人者,他们学会的是无条件的积极的爱
你看,黄伯母的女儿郭芙,小时候见识过母亲对杨过的“挑剔者”模式,长大后可不是变本加厉地尖酸刻薄吗?
你再看,被“爱人者”保护过的杨过,长大后成为“神雕大侠”劫富济贫,并且在国难当头时挺身而出保卫襄阳,不正是践行了最大的“爱”嘛: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最后
愿你也能被看见,被一双充满善意、接纳和宽容的眼睛看见
愿你,也被爱,也会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