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的新年,将成为我第二个在异地度过的新年。
第一个在异地度过的新年,是2011年。地点:魔都。彼时的我怀着兴奋和忐忑,直接从长春飞向上海,遇到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居住了三个月。那是一段真正无忧的时光啊。
前不久,曾一起在上海的朋友告诉我,新年她将在杭州度过。同样的,年幼的儿子和老公,一家三口在异地度过。我们互相安慰:还是等娃大一点,再带他们回爸爸妈妈的老家感受新年气息。
在我的认知中,只有过了除夕,才算是真正地到了新的一年,才会有动力计划新的一年的目标和期望,彻底和过去的一年告别。类似一种庄重的仪式感。
少年青春时,我一直想远离家乡,去未知的远方看看。远方意味着自由和精彩,正如后来异地求学的路途中,坐在北上的火车车厢内,听着许巍的声音,伴着嘈杂的各类旅人口音,似睡似清醒。年末回到家乡,虽总是千篇一律的应酬,岁月再给熟悉的人一层风霜,也是似曾相识的温暖。一样热闹的除夕不眠夜,鞭炮烟花不绝于耳。幼时,孩子们聚在一起热闹玩耍,穿新衣,吃酒席,就是年的全部意义了。等到年岁渐长,虽不时觉得每年的重复越来越乏味,但亲朋能聚到一块,也是快乐幸福的。
2011年,我们一群临近毕业,在沪实习的大学生过了个快乐的新年。除夕夜,大家吃着自己做的菜,虽然不是亲手包的饺子,只是超市的速冻水饺,照样津津有味。在略昏黄的灯光下,看着上海电视台的节目,我们为第一个在异地度过的新年兴奋不已。给家人打完电话后,一群人玩桌游来跨年。第二天,睡眠不足的众人还一气跑遍外滩,城隍庙,跟着地铁走一路。也就是未真正进入社会的我们,才有这样的心态。也因为朋友们的陪伴,才未曾觉得在异地度过的新年有凄惶孤独之感。
在这个六朝古都呆了也有一年多的时间,我之前的人生规划中,从未预料到自己会在这里定居。这不是我经过的城市,也不是喜爱的城市。而现在这情形,只能说冥冥之中的缘分使然了。
第一年在异地过年和朋友。第二年在异地过年和所爱之人。
熊问我,过年带你和牛牛去哪里玩啊?可见他也十分期待新年。我说你带我们去哪就去哪。战斗力最强的牛牛(主要因为他,我们才不回家过年)还不知道年的意义。户籍在宁的他,被妈妈叫做小南京,他的未来大部分时间注定要在这里展开。
而我希望的是,长大的他,跟随爸爸妈妈来到他们成长的地方过新年时,虽然不会有归属感,也会明白一种在骨子里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