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简要阐述一下我对微信小程序的个人见解,以及最近生活中的小趣事,比如转个岗什么的。
微信小程序的概念自公布之后被寄予厚望,一时间引起业界热议,却在具有历史性纪念意义的 1 月 9 日发布之后的一个多月中悄然黯淡下来,未来何去何从的不同声音此起彼伏。以下是几点个人看法。
关于小程序
小程序的特点是“小”,这要求程序内容本身是轻量的,浅层次的,简洁高效的,开门见山的。小程序应该以生活工具的状态出现,比如到饭店就餐,用小程序来点餐,提供可实时更新的互动服务,节约菜单成本;或者到公司访问,用小程序来快速登入访客系统,记录行程,了解信息;或者在场馆中提供导游与信息服务等。如此,“随场合使用,用完即走,不留痕迹”。
为此,小程序应该瞄准特点场景的需求,尽量细分,而不是追求功能上的强大。微信的平台提供了用户入口和基础的支持性服务,但毕竟不是一个操作系统级别的底层构架,这使得微信无法取代应用商店的地位,也限制了小程序能实现的功能边界以及运行效率。所以小程序的服务应该是“短平快”的,想用小程序来取代原生应用,既不现实也不科学。所以想把一切在原生应用上实现的东西原封不动地搬到小程序上,无论从技术难度还是从实际使用体验上,都不是明智的选择。在这里,与其做加法,不如深刻思考应该如何做减法。
小程序红极一时又跌入谷底,会不会就是一个浪头,过去就暗淡了?我想不会。无论如何,小程序这个概念是一个极具前瞻性的思考。8 年前我与初中的好朋友在学校边吃汉堡时,曾经设想在网络通讯极其发达的未来,实现云操作系统的构想——由服务器来完成所有的计算,客户终端只是一个操作和展示结果的媒介,这样每次开机都是最新的系统软件,并且可以因为去除掉运算性能而极大地节约客户端量级。这些想法不谋而合。
现在的困难,对于小程序来说,是如何培养开发者和用户用区别于对待原生应用的态度去看待小程序。开发者应该突出小程序的服务性工具的特质,从本质上立足于提供便捷服务,不通过繁重的商业营销来拉拢用户群,专注于核心业务的要点切片式互动;而用户则需要学习将小程序与原生应用的特长相互结合的思考方式。如此才能形成良好的小程序社区氛围。在开发者为了追求 DAU 无所不用其极的今天,把小程序作为营销的新战场,势必要经历流血的。
新生事物的发展都会经历不被认可的挫折,但只要心不死,希望还在,就会慢慢摸索出自己的方向,它需要的只是一点点成长的空间。不用指望万众一心地追捧,有人认同便是。这一点上,信心是可以有的。
转岗后的趣事
上司调任,我留下来转做用户反馈,原本是用统一的模板来回复后台评论的,但是作为一个有情怀的客服,我实在不忍心看到那么多热心的询问被冷冰冰的客套的文字所敷衍,遂出现了如下对话。
用户:
ok im 9 years old i like noodle there the best and i hate my sister
she crys too much
回复:
Okay, you've got three ways to make peace with her. 1. Wipe her tears. 2. Talk with her. 3. Introduce TopBuzz to her.
如此理智善解人意普爱天下又时刻不忘记推广公司产品的人,也是没谁了。
用户:
my headphones don't work now
回复:
Go have it fixed or buy a new one.
转而化身为毒舌男,提供了一刀见血的建议——是的,你耳机坏了关我们产品什么事。
用户:
Hi
回复:
Hi there.
“你好,我是 Siri,我听不懂你在说什么,但是我搜索到以下信息。”
用户:
tallk to me.
回复:
Good day.
我就是这么高冷,你来打我啊?
用户:
okay. help
同事回复:
Hey! Welcome to TopBuzz. We would like to solve your problem. But could you tell me more about it?
同事心里回复:
Hey yo what's up bro?
我回复:
How can we be at your service?
心想:我不光要把同事带成伦敦腔,还要认真改善一下她的美洲说唱气质。
题外话,后街男孩的 Helpless When She Smiles 竟然在网易云音乐上评论没有 999+,不像话呀。以前只是觉得曲调悠扬婉转甚是好听,近来才发觉,那歌词都是句句写实的。
还有还有,上周五学校西边新开了家西北风味餐厅,应邀去拍摄美食写真,跟老板聊天发现竟然与师大那家是连锁,真是有缘啊,怪不得是熟悉的味道。
以及,一个比较权威专业的测试词汇量的网站:testyourvocab.com,做到一半就疯了。
OK,就酱了,关于最近敲了什么代码的东西回头写在技术分类文章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