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女儿还不到三岁,嘴上功夫却很厉害,能很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能很完整地把自己看到的事讲清楚。我想,这有赖于我们给她营造的宽松的成长氛围,更有赖于我们的乐于倾听。
一个孩子的语言发展是分年龄阶段的,2-7岁的孩子正是语言的高速发展期,父母如果错过了这个培养阶段,对孩子的影响是很大的。因此,如果想让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更好的发展,父母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耐心倾听。年幼的孩子有着强烈的表达欲望,但年龄及见识的限制使他们在很多时候并不能很好地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说起话来可能不是那么流畅,这个时候,父母应该做个耐心的听众,用微笑的表情和温柔的眼神给予鼓励。但生活中,我们却很常听到某些父母这样斥责自己的孩子:“笨嘴笨舌,一句话都说不清楚。”“你‘啊’了半天,到底想说什么?”面对这样的训斥,本来兴致很高的孩子只好把没说完的话吞进了肚子,一而再再而三,再让她表达的时候,就更紧张更结巴了。如果父母总是显得不耐烦或是焦躁生气,甚至是置之不理,充耳不闻,必然会大大挫伤孩子表达的欲望。长期以往,孩子就不愿意再主动与父母交流,这时候影响到的不仅是孩子语言表达能力,还可能会造成心理上的创伤,变得内向,胆小,没有主见。家长要谨防这样的事情发生。
二、善于指导。当孩子不能很清晰的表达自己的想法时,家长应做个优秀的指导者。家长可以给予适当的提醒:“你是不是想说……”“好好想想,是什么样子的呢?”也可以鼓励孩子:“别着急,慢慢说。”“别紧张,妈妈在听你说呢!”如果孩子确实表达不清楚,家长可以帮孩子把话说完整,再让孩子把话复述一两次,当孩子复述对了,家长要给予及时的肯定和表扬:“你说对了,真棒!”“下次就这样说,你一定会说得更好的。”这样的表扬可以让孩子体会成功表达的喜悦,更有利于提高孩子表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创造表达的机会。生活当中,家长要做个有心人,比如,带孩子外出时,可以让孩子描述身边的事物;从幼儿园回来,让孩子说说今天最开心的事;晚上睡觉前,让孩子说说自己今天玩了什么,做了什么,看见些什么。父母亲穿了新衣服,家里添置了什么新东西,都可以让孩子观察描述,寻找各种各样的机会让孩子表达,孩子的表达能力自然会提高。
孩子每天都在说话,但究竟能不能归类于“会说话的孩子”,还有赖于家长的重视和培养。希望每个家长都能做个耐心的家长,让孩子把话说完,给孩子创造表达的机会,让孩子成为一个真正“会”说话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