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子罕言利与命与仁
罕:罕”本义是一种捕鸟网。“罕”的意符本是“网”。早期的“罕”写成“䍐”,“罕”字把上部的意符“网”变形为“㓁”,这种写法是由“网”的古代简体“冈”变成的,把里面的“ㄨ”变形为“ノ”和“丶”。“罕”字在早期被看成俗体字。《玉篇·网部》云:“䍐,稀疎(疏)也。俗作‘罕’。”后逐渐代替“䍐”而成为正体。“罕”字后被假借为“少”的意思。
利:利,此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利的古字形用以刀割禾来反衬刀的锋利,本义指刀、剑锋利。刀口锋利切割速度就快,由这一点又可引申为速度快。对于刀,自然是越锋利越好,故引申为顺利、便利。事情顺利就有好处,故又引申指利益、好处、利润等义。由顺利、吉利又可引申为“对……有利”。
命:最早字形见于西周金文,甲骨文的“命”和“令“是同一个字,本义都是指发布命令,到了西周“令”叠加“口”分化出“命”。毛公鼎:“膺受大命”,“大命”即天命,铭义即接受上天的命令。由天命引申出命运义。由命运义引申指生命、寿命。“命”字假借指“给与”,如授予名称为“命名”。
与:一勺为“与”,与最早的意思就是“给予”。后假借为“和”等意,与还有“赞许”的意思,如《论语》里有“与其进也”。其中的“与”就是赞许的意思。《论语》中还有一句:“吾与点也”,意思就是我比较赞同曾点说的。“与”还有“党与”的意思,就是朋党。
历代先贤中,很多都把本文中的“与”理解为“和”,比如何宴,朱熹。这样理解显然很难让人服气。“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怎么可能很少提呢?清末的康有为对本文的理解却显得非常另类,同样不能让人信服。所以对《论语》的理解不能迷信权威,我们要俯而学,仰而思。
孔子的确是很少言及利的,不仅仅是利益的“利”甚至包括利害的“利”,孔子都是很少说的。但是孔子并不是反对利,而是不把利作为追求而已,求利但是不贪。所以,前半句理解为“孔子很少言及利”是对的。按照这个语言逻辑,后半句一定是和“言”有关,而且还有转折关系。举个例子:“毛泽东读师范学校时有‘三不谈’,不谈钱,不谈女人,不谈琐事。但是,他喜欢讨论国家大事。”
再联系孔子的思想体系:孔子曾自诩“知天命”,孔子主张“仁爱”。所以这里的第一个“与”应该是“赞许”,“赞扬”的意思。第二个“与”才是“和”的意思。
全文理解为:孔子很少言及利,但他经常赞扬遵天命,行仁义的人。
孔子求的是长远的、更大的“利”,而不贪求眼前的小利。“仁义礼智信”其实归根竭底也都是“利”,求利与仁义也并不是矛盾的。
“知命”不是认命,不管结果是什么样子,仍然是要去做的。做了还是达不到我们想要的结果,那么我们不要抱怨,这也是孔子非常可贵之处。有所为、无所求。也只有这样,才能不灰心,不丧气。
中华第一女相师——许负
有人说他不相信命,那么,就像他不相信地球是圆的一样,睁眼说瞎话,有人出生在城里,有人出生在乡下。有人出生在富贵人家,有人出生在贫苦人家。在古代,有人一出生就能做皇帝,有人一出生就是奴隶,这不就是命吗?还有更神秘的就是,有人能从一个人的面相中,看出他的未来,这就是“面相术”。从事这职业的人叫做“面相师”。
据说唐初玄学家袁天罡擅长“相面”,他的好友武士彟于贞观初年授任利州都督,全家于是随任迁住蜀中,袁天纲去拜访他时,袁天纲见到她夫人就问:“夫人应该是生了贵子了。”于是给他两个儿子看了相,袁天罡:“官可三品,保家主也。”见了大女儿,又说:“此女显贵,可是克夫。”最后保姆把小女儿抱过来给他看,谎称是男子,袁天纲观了她的相之后感到惊叹,预测说:“如果是女子,以后可为天子。”这个小女孩就是武则天。
慈禧太后小时候被她母亲带去“相面”,面相师看后大惊,并说:“此女孩长大后克父克母,克子克女,克全天下人。”
西汉初年河内郡温县(今河南省焦作市温县人)有个奇女子叫许负,县令许望与赵氏所生之女。她精通相术,曾为许多王公贵族相面,预言非常灵验。因此被汉高祖封为“鸣雌侯”(或作“鸣雌亭侯”),是古代少数的女列侯之一。其外孙郭解,是汉代知名的游侠。
许负本为一妇人,以善于相面而被汉高祖封为鸣雌亭候,根据《怀庆府志》记载,许负著有《德器歌》、《五官杂论》、《听声相行》以及我们还常看到很多相书中提到的《许负相耳法》等的书。但应该大部分是别人用其名而写的相书。如明代周履靖的《许负相法十六篇》就传为她的著作。
许负从小就表现出不同于常人的地方,她从小就精通《周易》,《连山》,《归藏》。后得到黄石公(曾送张良兵书)赠送的相面奇书后,相面术突飞猛进。陈胜吴广起义,各地英雄豪杰纷纷举兵响应,一时之间,天下大乱,许负的父亲许望方寸大乱,在得到三个儿子和许负的意见后,决定暗地招募贤人志士,按兵不动。某日,刘邦率部攻咸阳,路经温城,许负在城墙上看见刘邦,见刘邦等人气度非凡,大为惊异,为她父亲献计投奔刘邦,后来楚汉之争,刘邦成功击败项羽,问鼎天下,建立汉朝。
刘邦有个妾姓薄,叫薄姬。薄姬原来在秦末汉初的时期,是魏王魏豹的一名小妾。那个时候的人们是非常的相信相命看相这种事情的,所以就请来了当时被大家公认的相命大师,也就是许负,来到王宫中,为这个薄姬算命。许负对薄姬说她即将要生下天子,魏王听到了之后开心的不得了,想到自己夫人生下的孩子将成为天子,那么自己不就顺理成章的成为了皇帝了吗。
就这样,他从刘邦的阵营中完完全全的脱离了出来,想要组成第三方势力,预谋在楚汉相争的时候从中谋取利益,但是谁也没有想到,事情的走向没有按照他的想法行走,他刚刚脱离了刘邦的阵营没过多久就被刘邦打败了,成为了俘虏,他的后宫所有人也被抓派到了刘邦的宫中的织布坊,薄姬也在这其中。
某一天刘邦突然心血来潮,来到了织布坊查看工作和环境,一眼就看到了薄姬,因为她长相俊俏,当时立即下令把她纳入了自己的后宫当中。谁知薄姬来到了他的后宫里一年多了,始终没有被宠幸,亦或许是刘邦忙于政务,忙于国家大事,忙到忘了自己吧。但是他的两个好姐妹经常的相伴在刘邦的身旁,在一次与刘邦的谈话中,她们两个想起了幼年时期与薄姬玩耍时开的玩笑,忍不住的笑出了声音来,刘邦这才想起了薄姬这个人,而且就在自己的后宫中,只是自己已经忘记她了。
也或许是出于愧疚,也或许是产生了怜悯之情,就召见了薄姬侍寝,也就是这次的侍寝,虽然只有这一次,但是薄姬却为刘邦诞下了一个儿子,取名叫刘恒。但即使是这样,刘邦对她没有感情,也或者是薄姬真的不讨喜,后来就很少的再召见她了。
刘邦死后,吕后专政,这时候就苦了后宫里面曾经被刘邦宠爱着的妃子了,对于所有妃子都以残忍的手段对待,最可怜的就是戚夫人。被砍断手脚做成了“人彘”,而对于不被刘邦喜爱的薄姬,吕后则是非常大度的让他去了自己儿子的封地里。也是由于这个地方离京城非常的遥远,所以才让薄姬和代王刘恒非常幸运的躲过了吕后对她的杀害。过了几年,吕后也死去了,大臣们乱成一团,讨论皇位的继承人,就想到了遥远的刘恒,这时候相命大师许负说的话,果真应验了,薄姬诞下的孩子真的成为了天子。
母凭子贵的薄姬,仰靠着自己的儿子顺利的成为了帝国的第二位皇太后,在她的后半生,吃喝不愁,享尽了荣华富贵。她的这个儿子也是非常的孝顺,《二十四孝》中,亲尝汤药讲的就是汉文帝对自己的母亲薄姬行孝的感人故事。
薄姬死后没有和刘邦葬在一起,而是葬在她的儿子汉文帝旁边。
文帝非常崇拜和敬重许负,认她为义母。曾特将许负请到宫中,让她为自己的宠臣邓通(和文帝同性恋)和周亚夫(周勃之子,官至丞相)看相。邓通时为黄头郎,深得文帝宠信。而周亚夫乃周勃之次子,时为河内使,亦为文帝信重。这次周亚夫是应召回京城,商讨防备匈奴进攻之事,正准备离京返回任所。文帝正要提拔二人,所以要许负为他们看看相,以帮助自己决断。
许负让二人近前,仔细审视一番之后,忽然叹道:“怪哉!二人本皆富贵之人,为何结局却如此相像!”
二人一听,皆愕然道:“到底怎么回事!请国太明讲无妨!”
许负对周亚夫说道:“将军三年后定然被封侯,封侯之后再过八年,定为将相,持国柄,贵重一时,人臣中再无胜过将军者。不过,为相后再过九年而饿死。”
周亚夫一听,大笑道:“国太大概是开玩笑吧,吾之兄已代父亲为侯,又怎么会轮得上我呢?既然你说我贵重冠人臣,又怎么会饿死呢?”
许负指其口说道:“君有纵纹入口,此当为饿死之征也!如不信,且拭目以待!”
文帝听罢,亦感到不可理喻,遂对周亚夫道:“朕的义母乃说说而已,卿姑且听之,不必在意。”他说罢,又对邓通道:“爱卿也请朕的义母看看吧!”
邓通因刚才见许负的惊讶之状,遂问道:“国太是不是说邓通将来也会饿死?”
许负道:“不错,你将来也是饥饿而死!因为你也是纵纹入口,不过,你在饿死之前,亦官运亨通,受圣上封赏尤多,官可到上大夫。”
文帝听了许负对周亚夫和邓通的相评,认为她是在挖苦讽刺二人。他估计,一定是二人对她礼数不周,故而她以这种诅咒式的言语对二人进行责骂。
但是,谁又有料想得到,后来的事实竟完全如许负所言!三年后,周亚夫被封为条侯。八年后,于景帝时,他任尉,因平定七王之乱有功,迁为丞相。后因其子私购御用物品,受牵连被下狱,竟绝食而死。而邓通,因受文帝宠幸,很快以黄头郎升为上大夫,前后受赏赐无数,乃至将蜀郡严道的铜山赐给他,许以铸钱,邓氏钱遍于天下,他的名字遂成为富有的代名词。景帝即位,他被免官,不久家财尽被抄没。他只得寄食他人,以致穷困饿死!
许负晚年隐居商洛山中,享年8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