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贡·盐之有味 | 糍粑坳的包子铺

世间万千美好事也抵不过那狠狠咬下的一口新鲜美味的包子……


1.

下午五点,正是下班放学的高峰,这家包子铺又迎来了一天当中最繁忙的时候。

这边炉灶上的大铁锅架着蒸屉,正乎乎地冒着浓浓的白雾;另一边,满满几屉格的包子正火热地被来往的客人哄抢着。

从沿滩下班回家的李先生几乎每天都会来这里买包子。像他这样驾车顺路经过的人们,若是刚巧碰上新鲜的包子出炉,一般都会停靠下来买上五个十个。一手拿一个热气腾腾的吃着,另一手拎一口袋带回家,以做第二日晨早全家人的早餐。

还有背着大大的书包,结伴回家的小伙伴儿们,也总是屁颠屁颠地跟着凑过来,一齐凑上三五块,买上两个大包子,分食享用。热乎软和,散着面香又透着微甜酱香肉味的包子,一定是放学路上最让人心动的零食。


2.

卖包子的店主姓王,是糍粑坳本地土生土长的居民。说起卖包子的缘由,他竟摇头表示,这并不是他一开始的初衷。

十几年前,自沿路还不是像如今这样的宽阔平坦,只是一条六丈宽的碎石混泥路。住在糍粑坳的乡亲们也不常走这条背街的路,除了赶场天重滩及其他周边的村民会经过这里,就只数下到沿滩、邓关或是富顺等地的客运汽车和去往宜宾、泸州方向的货车会经过了。

住在路旁的王大哥寻思着利用这个地理位置的优势,开了一家“礼芳副食品销售店”,意图抓住赶场的时机,方便来往的乡亲们置办日用品和副食品,也借此赚些小钱维持生计。

几年下来,小店也算经营稳定,但是盈利不多,上有老下有小的家庭还需要更大的开支。于是,王大哥便又在自己的副食品店辟开一角,开始凭借自己拿手的活儿,做起了面点生意。

开始,只是周围的街坊邻居来买;慢慢地,赶场结束经过的邻里乡亲们也来买;再后来,路过的汽运司机们闻到了香,知道了他的包子铺,便纷纷停车来买。这一晃,又是好几年。面团越揉越透,越揉越醇,每日发面后留下的那团“老面”,就是王大哥日积月累烹炼的“金丹”,令他做出的面点质地细腻,香醇可口,令吃到这些面点的人们都喜笑颜开,纷纷赞不绝口。

一来二去,副食品店成了副产业,卖包子倒“喧宾夺主”地成了家里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

王大哥想,要不给包子铺取个名字吧?可取什么好呢?包子铺的名声远播,是因为人们经过糍粑坳,吃过了,惦记了。

任何招牌都不及人们心中给惦记的美食标注的地理位置来得深刻,来得实在。就像在自贡人心里的美食地图上,豆腐脑水粉是灯杆坝的,烧牛肉是大安的;长土因为油炸土豆在吃货心里打了烙印,贡井桥头因为爆炒三嫩变得不再默默无闻。

所以,包子铺没有取名,没有招牌,只有这样,当说起糍粑坳的包子铺时,人们才会第一时间想到这里,一个副食品店的偏房处,那芳香四溢的窄小门面。


3.

在古代,包子其实就是指带馅儿的馒头。

馒头,本名蛮头。相传三国时,诸葛亮平定孟获班师回朝途中,想要渡过泸水(现金沙江)却因江水汹涌,没有成功。后听闻按照当地的习俗,需要拿七七四十九颗人头加黑牛白羊祭祀河神,才能使之风平浪静。聪明的诸葛亮便想到用面粉和成面泥,捏成人头的模样儿蒸熟,以替代真人头用以祭祀。

于是,这样得来的面团,因顶替用来祭祀的俘虏蛮夷之头,遂称为蛮头。

诸葛亮始创了这种带着肉馅的面食——“蛮头”,自此之后便流传了下来;后人因为觉得这个名字实在太吓人,便用了“馒”字换下“蛮”字,将无论有无馅芯儿的蒸面制品都统称为“馒头”。

直到北宋时期,方才有了“包子”一称,专门指代有馅儿的馒头,而“馒头”一词本身则逐渐变成了无馅儿蒸面制品的统称。

当然,后来所出的花卷、燕窝丝等等蒸面制品的名称,则是人们根据蒸面制品的外观形态加以想象,而为这些“馒头”另取得的“花名”。

所以,只有包子,才是蒸面制品里唯一带腥沾荤的角儿。人们对糍粑坳的这家面点铺念念不忘的,还是那掰开见馅儿,面香肉香便能扑鼻而来的包子。

既然是包着肉馅儿的“馒头”,做好包子首先得满足两个基本条件:面好、馅鲜。

王大哥骄傲地展示着刚和好的面,拍着胸脯地说,这都是十几年的老面发出来的面团,可没有添加任何人工增白剂啥的呀~

好的面团整个发酵后,外表会呈现光润又凹凸不平的现象,手指轻轻一戳,还会有回软的变化;这时候,内里的孔洞也都细小且均匀,扯开的断面会像棉絮似的松软。

老面和新粉,通常得加入一些碱以中和乳酸菌、酵母菌等微生物产生的酸,然后反复揉和,再盖以湿纱布放在温暖的地方发酵。至于加多少新粉多少碱,发酵多久等等要点,就全凭所谓的“手感”经验了。

面做得好,肉馅还得香。王大哥说,我这儿有两种酱香包,一种剁肉的,一种切肉的。其实两者的本质是一样的,都是选取得上好新鲜猪肉炒制而成的。只是剁肉的是用机器绞碎的肉糜,切肉的是人工一刀刀切成得细小的丁儿。

现在的人,缺乏对食品的安全感,总要看得到原材料的本来面貌似乎才会放心。

细心的王大哥还介绍说,怎么蒸也是关键。

这个天(冬天),包子上锅蒸之前,还得把蒸屉放在将要开的水上预热一下,然后才放到大火开水上猛蒸。这样,一是为了进一步“醒面”,二是防止发酵的面团受热过快,里面的气体膨胀剧烈而导致包子表面破裂。且出锅的时候不能立马揭开蒸盖,否则蒸汽突然散去,气压骤降,会导致包子体积回缩,甚至出现表面凹陷的现象。

别看包子个儿小,要做得好吃、出众,看来还真不是件容易的事儿。

4.

说话间,一笼包子蒸好了。

揭开蒸盖的那一瞬间,热腾腾的烟雾滚涌而起。所有的目光顷刻间被这一屉白白胖胖、圆圆滚滚的包子给吸引了过来,随即来袭的还有那阵阵厚实浓郁的面香。

只怕不路过,路过便拔不动脚再挪开,非得叫上这样一个还烫着手的小东西才算踏实。捏起来,轻轻地掰开,包子的面皮在撕扯间传递着松软缠绵的温情,扑鼻而来的酱肉香直撩深藏在身体里的上万个味蕾,教人迫不及待地要照着馅芯儿处狠狠地咬上一口,才能罢休。

我想,无人能抗拒得了这样的时刻,世间万千美好事也抵不过那狠狠咬下的一口新鲜美味的包子。陶醉,并非需要高档的美味,只因自然真实的满足~

所谓美食,首先管温饱,其次看匠心。

十几年也好,几十年也罢,再小的食物背后都凝聚着制作人的辛苦与坚持。


像这样的包子铺,在这座城市里还有许许多多。它们不起眼,不出众,却用最为平常简单的家常小食充实着我们的生活,温暖着我们的心。

这不是人间难得的美食,又是什么呢?!


注:原稿首发于“自贡美食榜”公众号,版权所有归属个人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2,802评论 5 476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5,109评论 2 379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49,683评论 0 335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4,458评论 1 273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3,452评论 5 364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505评论 1 281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7,901评论 3 395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550评论 0 256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0,763评论 1 296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556评论 2 319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629评论 1 329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330评论 4 318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8,898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897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140评论 1 259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2,807评论 2 349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339评论 2 34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