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1600年,一个聪颖勤奋的年轻人,来到布拉格郊外的天文台,开始了他天文观测助手的正式工作。
这份工作来自不易。当时正值欧洲天主教和新教的宗教斗争,这个年轻人是个新教徒,在激烈的宗教冲突中,他遭到天主教徒的暴力威胁和恫吓,只得被迫离开祖国奥地利,逃到匈牙利隐蔽起来。
正在生计窘迫之际,他接到了来自布拉格的路德福国王御用数学家第谷的邀请,去协助整理观测资料和编制新星表。
这个年轻人就是开普勒,后来被人们尊称为“天空立法者”。
此时,他的老板第谷,已经对天体方位进行了几十年的观测,积累了大量的精确材料。然而,在望远镜还没有被发明出来的年代,人类观察星空的唯一方法,就是肉眼所及。
在那个年代,日心说理论还在和地心说观点激烈博弈。浩瀚的星辰还隐藏在人们的认知迷雾之中。
开普勒把目光瞄向了最像地球的那颗行星:火星。他埋头在老板辛勤收集的天体数据海洋之中,日复一日地重复着枯燥的数字推演。这个未来的 “天空立法者”,此时还是思绪纷乱。
日月如梭,天行地过。时间倏忽而过,经过9年漫长的不懈演算,一切云开雾散。
1609年,开普勒用天才的数学技能和惊艳的想象才华,第一次发现了火星运行的奥秘:火星沿椭圆轨道绕太阳运行,太阳处于两焦点之一的位置。
这就是举世震惊的“开普勒第一定律”。这一定律的提出,揭开了行星运动之谜,为现代天文学奠定了一块重要基石。
火星,也首次露出了它神秘的面纱。
(二)
1969年7月20日,阿波罗11号飞船成功降落在月球表面。舱盖打开,阿姆斯特朗飘出飞船,第一次在月球上留下了人类的足印。
远隔30万公里的地球上,全世界为之欣喜若狂。人们欢欣鼓舞,信心爆棚。征服了月球,人类离移民火星还远吗?
然而,火星如同一个害羞的新娘,调皮地掀起了一下盖头,又用重重的纱幔,把自己遮罩了起来。它还在等待,等待足够勇敢的人前来揭开美丽的盖头。
尽管人类不断地向火星发射探测器,但却遭遇了一次又一次的失败。已经有超过30枚探测器到达过火星,却无一能够返回地球。大多数都没有完成任务,仅有的几次也只是传回来有限的一些火星图像。
火星,似乎要故意和人类开个小小的玩笑。自登月之后的40余年间,人类的脚步再也没能前进一步,被死死锁定在38万千米的近地空间限度之内。
但是,总有人在仰望星空。
1985年,在南非东北部的一座大城市中,一个14岁的小男孩,翻开了一本关于太空幻想的书,书名叫《银河系漫游指南》。书中对生命、宇宙和万物终极问题的探讨,让小男孩确定了一生的追求方向。
他打开了一本书,也打开了心中的一片星空。
很多年后,少年功成名就,意气风发,把这本书郑重放进火箭方舱中发射升空,以此纪念最初接触太空的那段少年时光。
这个少年就是埃隆·马斯克。
1971年,埃隆·马斯克出生于南非的比勒陀利亚。
马斯克家族有着强大的殖民开拓者的基因。他的祖父是一位从加拿大来到南非的探险家,还是第一个驾驶单引擎飞机从南非飞到澳大利亚的人。
马斯克的父亲埃罗尔·马斯克,是一名南非富豪,他喜欢开船出海或者驾驶飞机。在埃隆·马斯克很小的时候,父亲就给他买很多科幻书籍、电脑设备、带他周游各国。
遗憾的是,他的父亲性格暴躁,非常具有攻击性,母亲无法忍受,在马斯克8岁的时候就离婚了。幼小的马斯克和严苛的父亲一起生活,有时甚至被父亲连续责骂达三四个小时之久。
家庭的不幸已经给年幼的马斯克蒙上了一层阴影,但雪上加霜的是他还遭受到严重的校园欺凌。
他在布莱恩斯滕高中时,本来就是学校里年纪最小,个头最矮的学生,还偏偏天资聪颖,成绩优异,结果就被一群校园恶霸盯上了,经常被欺凌。有一次被堵住暴打一顿,甚至因此做了鼻部整形手术。
年幼的马斯克孤立无助,形成了沉默内向的性格。在孤寂的时光里,他学会了用思考和阅读抵御来自四周的敌意。
他对读书如饥似渴,每天花上10个小时都是家常便饭;他甚至将两套百科全书读得烂熟于心。
在他的生活中,唯一能够温暖自己的,只有手中那本《银河系漫游指南》,和头顶浩渺无垠的星空。
(三)
有些鸟,每一片羽毛都闪耀着自由的光辉。有些人,注定属于一个伟大的时代。
17岁的时候,马斯克逃离了南非这个伤心之地,孤身一人远赴加拿大。属于他的伟大时代,此时才徐徐拉开大幕。
1989年,马斯克进入了加拿大安大略省皇后大学。据说,当初就是因为这所大学美女众多,他才决心要去的。果然,在这里,他不仅学会了苏格拉底式的哲学思考体系,还遇见了事业上的红颜知己克里斯蒂,和未来的妻子贾斯汀威尔逊。
伴随着互联网创业热潮的兴起,马斯克以他敏锐的洞察力和天才的商业头脑,一次又一次成功把握住风口,人生如同开挂一般,迅速跻身世界顶级富豪行列。
1995年,马斯克和他的弟弟金巴尔共同创立了信息网站Global Link,类似于互联网黄页,28岁时,他以3亿美元卖掉了这家公司。随后,他和彼得·蒂尔联合创办了互联网金融企业X.com,这是世界上第一家网上银行。后来,X.com改名为PayPal,如今已经成长为全球移动支付巨头。
2001年6月,埃隆·马斯克步入而立之年。这个生日让他感慨万千,他半开玩笑地告诉妻子贾斯汀:“我不再是一个神童了。”
这年7月,eBay出价15亿美元收购了PayPal,马斯克从这笔交易中得到了1.8亿美元。该如何花掉这笔巨款,成为这个硅谷新贵甜蜜的烦恼。
叔本华说:为了解人生有多么短暂,一个人必须走过漫长的生活道路。而马斯克仅仅用了人生的一个开头,就到达了其他人一辈子都难以企及的高度。
此时的地球,已经装不下他膨胀的野心。还有什么,能够比互联网创业更激动人心呢?于是马斯克向伙伴们提议:“我们去太空里看看,有没有什么能做的”。
他们打开电脑,登录了NASA网站。在搜索NASA的火星计划时,他们惊讶得发现,近几十年来,关于登陆火星的计划已经完全停滞了。
“我以为他们已经在去火星的路上了,结果什么都没有。”马斯克后来回忆说。
为了庆祝公司成功被收购,马斯克和他的团队到赌场拉斯维加斯举行了盛大的趴体。大家聚拢在硬石咖啡厅内的小屋里,载歌载舞,喝酒狂欢。而马斯克却在一个角落里,翻看一本晦涩的前苏联时期的火箭手册。那本手册都发霉了。
觥筹交错的光鲜,掩盖不了理想主义的光芒。
俄罗斯科学家齐奥尔科夫说过,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人类不能永远生活在摇篮里!孩童时期关于火箭飞船和太空旅行的梦想,蓦然涌上心头。马斯克仿佛得到天启,突然领悟,“人类应该成为一种跨行星物种”。
火星,再一次向人类露出了迷人的微笑。
(三)
生命如同一场流动的盛宴,吸引着我们不停追寻那飞掠而过的东西。总有人在下定决心过上想过的生活,充满信心地朝着理想的方向走去。
那一年,马斯克夫妇决定举家南迁。他们从旧金山半岛,搬到素有“太空城”之称的洛杉矶。只因为这座城市距离太空行业更近。
霍华德·休斯、美国空军、美国航空航天局、波音公司,这些宇航界大名鼎鼎的个人及组织都在这里留下印记。最重要的是,这里聚集着世界顶尖的航空业人士,他们中的很多人,先后加入到了马斯克的下一段创业旅程。
马斯克首先接触到了一个非营利组织“火星学会”。这一组织专注于火星探索和火星定居,这很对马斯克的胃口。
为此,初来乍到的马老板出手阔绰,进入学会后二话不说,就给了协会负责人罗伯特·卓比林一张5000美元的支票作为见面礼。后来,他还加入了这个学会的董事会,并捐献10万美元,用于支持学会在沙漠建立科研工作站。
这个学会一看,这是豪爽的金主爸爸啊,立刻把马斯克奉为上宾。在筹款晚宴上,卓比林安排马斯克坐在自己旁边的VIP席位,并且在他同桌左右,专门安排了著名导演及太空爱好者詹姆斯·卡梅隆,以及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行星科学家卡罗尔·斯托克。
宴会上众人高谈阔论,相谈甚欢。当时这个学会正在研讨的主题是一项名为“生命迁徙任务”的实验。这项实验是让一架关着一些老鼠的模拟太空舱围绕地球轨道旋转着,让太空舱产生同火星上相同的重力,确保老鼠在舱里生活并繁衍。
然而,马斯克的构想,已经远远超越了火星学会。与其将一群老鼠送入地球轨道,马斯克更想把它们送到火星上去。根据当时的粗略计算,这一旅程需要花费1500万美元。
于是,不久后马斯克就退出了火星学会的董事会,并成立了自己的组织——火星生命基金会。他四处搜罗人才,很快就组建了一支顶尖的航空专家团队。经过讨论,他们把原来的老鼠迁徙地球轨道任务,升级成另一个更加野心勃勃的新项目—— “火星绿洲”计划。
依据该计划,马斯克需要买下一枚火箭,将一个机械温室发射到火星上去,然后采集一些火星表面的岩屑或土壤,用来培育植物,这样就能在火星上产生第一口氧气。
把原本是环境恶劣的不毛之地火星,改造成适宜生物生存的地球环境!这个宏大而近乎疯狂的计划,深深打动了马斯克。
在沙龙活动结束之后,马斯克意欲投入2000万-3000万美元来完成这一计划,但所有人都知道,仅火箭发射这一项的花费就可能超过这个预算。
前所未有的宏大目标,前景叵测的实验任务,极有可能打水漂的巨额资金投入……但所有这些不利因素,都没能阻挡住马斯克迈向火星的步伐。
(四)
想要冲出地球,奔向太空,首先就要有靠谱的火箭。为了制造火箭,马斯克带领团队,寻遍了半个地球。
他们先到了欧洲巴黎。在和欧洲卫星发射联盟的负责人见面时,他们包下了卢浮宫对面的顶级酒店的整个顶层,开了60个小时的会议,然后是30个小时派对。长时间的扯皮,并没有换来他们想要的结果。
欧洲的要价太贵,他们只好转道去俄罗斯,据说那里的洲际弹道导弹更加便宜,一枚只需要700万美元,按照原来的预算,这样一次就可以买进3枚。马斯克默默心算着,信心满满。
来到莫斯科,马斯克和这些火箭制造商大佬们展开了多轮商谈。这些大佬们依照当地的传统习俗,通常都是直到中午11点才姗姗而来。来了之后也不急着谈正事,而是吃着三明治、香肠,悠闲地喝着伏特加,漫无边际地闲聊着。
好不容易吃完了午饭,俄罗斯人又把雪茄盒咖啡端了上来,还要陪着他们一起抽烟、喝咖啡。终于所有桌子都清理干净了,带头的俄罗斯人才问马斯克:“你想买什么来着?”
其中一位火箭首席设计师,用鄙夷的眼神看着这些来自美国的毛头小子们,觉得和他们谈造火箭的事简直就是一个大笑话。
就这样,马斯克他们在4个多月的时间里,和俄罗斯人进行了三次会面,却毫无进展。最后一次,马斯克带上2100万美元现金直接来到谈判现场。
双方不停地推杯换盏,俄国人喝嗨了,高喊着‘为了太空’,‘为了美国’频频举杯。在清空了若干瓶伏特加之后,借着酒劲儿,马斯克开门见山地问对方,买一枚导弹需要多少钱。
对方回答说:小男孩,我们说的可是2100万美元一个,你的钱不够吗?
这时的马斯克才明白过来,这群俄罗斯人根本就没有诚意做这笔买卖。他们只不过是想从他这个互联网大亨身上狠狠敲一笔。最后,他愤然离席。
莫斯科的冬季,漫长而寒冷,就像马斯克他们一行当时的心情。难道制造火箭飞向火星的梦想,从此就要淹没在这漫天大雪之中了吗?
和他同行的一帮小伙伴们,也个个垂头丧气。欧洲的卫星发射联盟联系了,俄罗斯的火箭专家见面了,从其他人那里购买火箭的计划已经完全泡汤了,所有的路都已走不通,只能放弃努力了。
在飞往伦敦的飞机上,他们筋疲力尽,靠在座椅上默然不语。此时,坐在他们前面一排的马斯克,还没有休息,他打开笔记本电脑,在那里忙碌鼓捣着什么,小伙伴们都在想,这个呆子,他现在还能干吗?
没过一会儿,马斯克突然转过身来,亮出了一份详细而精确的制造火箭报价单。“兄弟们,”他说,“我觉得我们可以自己造火箭。”
穿过茫茫云海,在远离地面三万英尺的飞机上,一项伟大的计划诞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