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十八世纪的工业革命涤荡了人类千年的农耕社会,那么二十一世纪的互联网革命则正在颠覆着人类传统的基本价值理念。不论我们怎么谈互联网思维、互联网经济、互联网生活、互联网供给,归根结底的一个落脚点,无疑都会落在“共享”之上。互联网第一次真正意义上让我们享受到了丰盛的“免费午餐”,一切共享不再成为遥不可及。各种搜索引擎是免费的,微信等交友平台是免费的,各种消费平台是免费的……
人类从农耕社会的自然经济,到工业革命的市场经济,再到互联网革命的共享经济,人的社会属性正朝着从未有过的高依存、深互助的道路上发展,我为人人、人人为我不再成为一句空话。未来的互联网经济,犹如伴随人的饮食和生理需求一样,渐渐成为每个个体实实在在的第三需求。
举例说,你想吃鱼,互联网会呈现出周围数以百计的餐馆(私厨)供你选择;你有精湛的按摩手艺,或许随时会被预约上门去为他人提供服务;你的汽车可能不再单为自己和家人使用,类似嘀嘀打车、优步打车的软件也许会普及到每个家庭,让个体之间的相互服务变成可能。在不久的将来,社会红利或许基本来自于个体间的充分合作与服务,独特性和个性化服务将成为消费者的终极目标。
时下互联网+商业、互联网+医疗、互联网+教育等被人们津津乐道,互联网+的无限可能性令人兴奋不已,其创造的价值空间似乎更是没有尽头。但布衣以为,无论是互联网+,还是+互联网,互联网最大的伟绩在于它与生俱来的平等性,这种平等不是人为的,而是源于纯粹的“自然法则”,对任何集团和消费个体都一视同仁。
事实上,互联网革命不只是一种技术革命,它俨然是一场新思维、新知识的革命,它正在潜移默化地重新解构着人类数千年的社会形态,以致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均面临着被重构的可能。虽然其终极形态我们还很难想象,但这股力量已然摧古拉朽,无坚不摧。虽说新旧世界的这场战争才刚刚拉开帷幕,虽说互联网革命与工业革命之路一样,还有着漫长的路要走,但毕竟它已经上路了,且给人类社会带来了意想不到的红利。
正如科幻作家威廉·吉布森所说:未来已经来临,只是尚未流行。 如果谁想封锁互联网,那无异于想给旷野安上大门,其愚蠢可想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