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提升孩子学习能力这块有两三年了,最大的感触是阅读面广阅读量大的孩子通常学习都很好,基本上不用父母操心学习。我说的阅读面广不是说读了很多本小说散文之类的闲散读物,是什么方面的书都读。包括经典名著,侦探小说,世事新闻,天文地理相关的趣味小科学等等,各方面的都要读,口味越杂越好。从小有博览百科阅读习惯的孩子,成绩都不会差。
近来微信大量转发,引起家长广泛关注的问题-我们这么下功夫培养孩子全方位能力,到底是为了带给孩子什么?最终当然是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孩子才会有把握幸福的能力。
培养孩子阅读习惯就可以起到这个提高学习能力,解决问题能力这个作用。培训界有句流行的话说给孩子金山银山不如给个阅读好习惯。阅读面广,同时把书读活,善于思考的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很强。比如说有的孩子,考试遇到难题不会做,就垂头丧气搁下笔不做了。有的孩子能够从前后选择题判断题,问答题的字里行间发现跟这道题有微妙关系会引发各种联想的字眼词汇,进而联想推测到这道题的正确答案。这就是活学活用会思考的一个表现。
反过来,我们先看看缺乏阅读能力会造成哪些危害?
对于普通家庭,多数孩子的父母都比较忙,除了关注孩子学习成绩,不大有空关心孩子每天都看些什么,遇到什么,想些什么。和孩子的长时间交流通常都很少,相应的,孩子的日常环境缺乏有益的文化刺激,刺激少意味着思考少,如果长期下来没有形成有深度的思考能力,相应的判断力自然不足,长期下来形成恶性循环,持续影响未来人生发展的各个方面。缺乏大量文化刺激,同时又生活在一个相对狭窄封闭的环境中的孩子,在未来道路上至少会遇到两个困难,1是普通常识不足,书本知识必然不可能涵盖生活所需的所有方面。倘若一个孩子对生存的普遍规则知之甚少,可以想见未来人生不会过得很顺。2是阅读不足学习任何科目都会有困难,因为任何科目都需要基础的理解能力。比如说,
① 对于语文课,阅读不足,读文章常常抓不住重点,平时学习再努力,也是无用功,依然考不好。考试作起文章来也一定不好,做起文章来主题不清晰,更难言之有物。
② 阅读不足,常常无法流畅表达自己的想法,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小孩,问他一件事,东拉西扯磕磕巴巴半天说不清楚,长期如此会累积成沟通障碍。
最近有个词挺流行,叫做“”空心病“”。无论大人孩子都有得这个病的。主要症状是找不到活着的意义,感到生活枯燥乏味没意思。
通常一个人能经历见识的东西很有限,如果一个人除了生活所见就没有另一个世界,那么很容易在遇到困难时走进死胡同。但阅读中却有一个无限广阔的世界,如果愿意沉浸进去,在这个广袤无边的世界里,我们可以体会见识到他人是怎样生活的,遇到困难是怎样处理的。特别是智者的选择,对我们人生遇到的沟沟坎坎,定会起到有益的指导作用。
从上面说的危害,可以看出具体针对学习,阅读到的作用大致有以下四个
1 对记忆的帮助。
2 提高理解能力。
3 提高作文能力。
4 语言表述清晰,有逻辑。
先说说阅读对背诵的好处,为什么说大量阅读有利于背诵呢,大家想想看,孩子看到一篇课文,十句话里有是十几个词第一次见,能顺利背诵吗,显然不能。如果这些词他以前在课外书里都见到过,是不是一下子就生出亲切感?熟悉感?都是认识的内容,是不是好记忆多了。对于数理化,也是这样,孩子常看看天文地理,物理小常识方面的趣味小科学书,对孩子将来的理科学习理解和记忆只有好处没坏处。可以想见,一个孩子,第一次上物理课,看到那么多超声波,次声波,实像,虚像等完全没听过不了解的概念,能不头大吗?能爱上这门课吗?大人也是一样,领导交给你一项工作,里面有好多个从没见过的新概念词汇,你能不着急上火吗。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正是这个意思。
最好用的都是笨办法,需要多下功夫。最强大脑这几年很火,出了那么多记忆冠军,靠一点小技巧能瞬间记住一群羊身上长了几百个斑点,可是这有什么实际用处呢。他们因为这种经过特殊训练的瞬间记忆能力对社会创造什么贡献吗,对科研做出贡献了吗,或者写出什么有影响的作品了吗。显然都没有,唯一有的就是表演的作用。我们肯定不希望,孩子靠着记忆的小技巧通过了考试,可是啥也没学进去。学点记忆的小技巧,对考试或许有点用,但总体上是损害孩子大脑自然发育的,因为正常的十几岁以下孩子,并不需要通过这些技巧才能记住课文,孩子多读几遍就应该记住的。让这么小的孩子学些奇技淫巧,大脑本身天然的记忆功能就被损害了。更可况上了高年级,那么多数理化,都不是死记硬背可以解决的。所以还是要从根子上解决记忆和理解的能力。
阅读不足,理解力就不足,理解起数学题或其它科目题目就有难度,常常不明白题目具体在说什么。作文表达与人沟通当然也不会清晰明确。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形容一些人反应快,一些人反应慢,这个反应快一般就是指理解速度快和准确,很容易明白对方在说什么,并找到针对有效的方法。举个例子,再一次关于留守儿童心理辅导的面试中,面试官问了这样一个问题,怎样帮助荒废学业,走上邪路的留守儿童?有的面试者回答让父母多回家,多写信,或者让其中一个家长回家来照顾孩子等等不一而足。我实事求是的回答其实我没太关注过留守儿童,但针对这个问题可以参考其它表现优秀的留守儿童家庭模式,看看那些没有出现问题表现优秀的留守儿童家庭是怎么回事,农村比较穷,没有太多出路是现实,留守儿童的父母暂时就是在城市才能赚到钱。这个大趋势我们肯定改变不了,那么就从表现优秀的留守儿童这里借鉴好的经验过来是不是也可以?这个回答得到面试官的赞许,而我为什么能灵机一动,想出与别人不一样的答案呢,是我反应快吗,不是的。是早前看过一篇报道正好可以借鉴到这个案例中,报道大意是某国一官员被派往非洲解决贫苦儿童的营养问题。对这个问题,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办法就是捐款,可是再多的捐款对于非洲大量的贫穷儿童来说都是杯水车薪。那怎么办呢,这个人拿了一把尺子,去量出生活困难仍然发育达标的孩子,总结了他们妈妈的养育方式,原来他们的妈妈比较细致,比别的妈妈更用心,每天花费额外的时间给孩子加了一两餐蒸红薯或者玉米之类的食物。另一些家庭,因为穷没顾上这些,给幼小的孩子也是一日三餐跟大人一样。区别就在这里。
提高了理解能力,逻辑思维自然会提高,说话更有条理,作文能力自然不在话下,老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个大家都能理解。表达沟通能力在现代社会的重要性更不用多说。
接下来,说说怎样培养阅读习惯,该读哪些书?读多长时间呢?如果孩子原本没有阅读习惯,当然以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为主,一开始多带孩子去图书馆选取孩子乐意读的书,家长陪伴每天阅读20-30分钟,有了阅读兴趣之后,孩子会自动延长和管理阅读时间的。
培养兴趣需要注意重点不在于多买书,而在于家长的陪伴和引导。一定不要强迫和刻意奖励,我们的目的是让孩子养成阅读是生活一部分的好习惯。之前说过镜像模仿,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最擅长的是模仿家长,那么家长在家里就该尽量拿起书来,而不是手机。
孩子的阅读能力和听力在12岁左右才能到达一定的程度,在此之前,多数孩子听力比阅读能力强,需要多听和共同阅读故事,较深程度的看懂还做不到。所以提倡家长多和孩子一起读书,读完后针对故事主题情节,甚至价值观的正确与否展开讨论,达到读并联系生活思考的目的。在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有的家长等不及孩子慢慢想好该怎么总结和判断,就自己说出了自认为的正确答案,这对于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是严重不利的。孔子曾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一个人非得到绞尽脑汁想不出的时候,点拨他才有用,在此之前的点拨都是无用功。大家想想,是不是这样。往往自己领悟到的,印象更深刻,遇到困难自己找到解决方法的时候更开心,更欣喜若狂?所以,拥有良好的思考能力主要要靠个人的思考上下求索,求而不得时,师长进行点拨,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阅读不能速成,没有立竿见影的直接效果。前面说过了,管用的学习方法都是需要大量练习的笨办法,大量阅读的效果要在初高中阶段才能显现,初中的各科学习,都需要清晰的逻辑能力。阅读能力就像任何一项技术活一样,读的越多,就能读的越好,越快。大脑的神经元是网状结构,各个节点之间互相连接,读书越多,建立的新连接越多越广,人就变的越聪明。
至于读的内容,每个孩子阅读阶段,阅读能力不尽相同。有的孩子8岁能读大部头的三国西游,有的孩子10岁还在看漫画书,所以不必一刀切的要求某个年龄段一定要读什么类型和多深程度的书。根据每个孩子具体情况,参考建议书目,从基础的开始,逐渐聚沙成塔。
前面说过,多读下面这六种类型的书籍,对孩子综合素质的培养提升最有利。
1经典名著
2 优质论述文章
3 侦探小说
4 知识性文章(包括天文地理甚至严肃枯燥的科学论文)
5 国际新闻
6 教科书文章。。
俗话说父母的位置决定了孩子的起点。社会中人们的工作,地位,能力各有差异。但是在阅读面前,人人平等,阅读的大门对任何人都是敞开的,特别是互联网的兴起,只要一根网线,所有的知识就对你打开,进一步拉近了人们智识的距离。不再像从前,因为穷,孩子可能就失去了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所以,无论家长现在站在什么位置上,只要愿意,都能将无尽的知识展现在孩子面前,你只需要带给孩子一个阅读的好习惯,就等于给孩子开启了一扇通往新世界乃至成功的捷径。何乐而不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