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不是好读书就能够拥有思想力——他们很可能拥有了、背负了别人的思想,却因此丧失了自己去思想。
经典,是人们眼前全身铠甲的巨人哥利亚,而人们虽然像少年大卫一样“身材渺小”,却并不像少年大卫那样“心灵强大”。
面对经典,我们从来没有争斗,从一开始就败下阵来:我们是以臣伏的姿态去面对经典的,或者说,我们称之为经典,就仿佛意味着在此我们的思想不再具有独立性、进攻性。
无论是面对《论语》还是《道德经》,无论是面对《庄子》还是《孟子》,我们都以一种虔诚的臣伏去聆听,去接受它们的思想,去试图用它们的教诲,来理解和处理眼前的生活。
但是它们本身就是自相矛盾的啊。如果《道德经》不是批判《论语》和儒家,它就不会诞生,也没有意义。如果《庄子》不是对峙于孟轲之流,它就丧失了自己的价值。
只有聆听它们之间的伟大的争执,才能让思想显现为思想。
但如果作为一个读者不参与这一争执,不以自己的眼睛去看,以自己的耳朵去听,以自己的欲望去欲求,以自己的意志去战斗,以自己的思想去思想,他就不可能听到儒道之间的伟大争斗,也听不到东西之间、古今之间的伟大对峙,以及相互启发、相互传承(是的,你甚至可以理解过去的思想传承自今天的思想)。
所以,打开书之前,先问问自己,有没有打开自己的心灵与脑袋,打开自己的生命。
以一个大写的我,去阅读伟大的典籍,努力参与伟大思想的争执,这就是肎读者的第一要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