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作为十三朝古都,在华夏五千年的文明里,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仅“长安”这个名字,就吸引海内外的游客们蜂拥而知,那复刻着繁荣昌盛的唐朝的绚丽倒影,仍然留在这个城市当中。
秦兵马俑的壮烈,整齐排成誓死守城的铁甲军。大雁塔的轻肃悠然,七层塔身放置从天竺取来的经书。大明宫的皇帝就寝,能从高处俯瞰全城。华清池温泉水盛,贵妃入浴,唐朝最著名的爱情故事。
但你要知道,我们永远不可能回去了。
所以如今,那个让人神往的长安,在时代的变迁与发展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的呢?
来自荷兰莱顿大学的研究员雍莉女士,数十年来的研究方向一直都是中国美食-欧洲/亚洲文化,她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在中国留学的时候,曾造访过西安,她以一个外国摄影爱好者的身份,用镜头记录下了当时正在变革的西安。
并且在这个假期,她将八零年代的西安,展示在了西安当代美术馆
有些拥挤的火车卧铺,没见过摄像机的小女孩一脸担心和警惕,而其他人的表情却毫不吝啬的显露出对美好未来的憧憬。
镜头下的街边全家福,将一个古城人文的发展史替代为某个不经意间的时刻,那些无法言传的“老气息”,外国摄影人选择用这一张照片去还原说明那个时代的老西安。
八零年代的陕西省博物馆门口,那应该是个秋天,灰暗的色调下泛着丝丝冷意,后来,这里被改名为西安碑林博物馆。
而在二零一七年,碑林博物馆的铁门被重新粉刷,两侧的古树茂然,比原来更高,而看家护院的石狮子,却还是一副威猛的老样子。
八零年代的回民街,夜幕下的点亮着的淡黄光晕里,一片灯火通明,祥和温馨。
街头的很专业的时尚女摄影师,举手投足之间都是独立的导演范儿。
随着科技的发展,早已见不到专业的街头摄影师傅了,人们的生活更简单而富有乐趣。
人文和美食一定是相通的,当时在街头拥簇在一起吃热腾腾的面皮的美好氛围,那些珍贵的记忆,随着卫生的发展也一定还存留在老一辈的脑海里。
毕竟食物,是情感的载体。
在当时的西安,文化变革后重新搭起的自由农贸市场门口,吸引了众多人的目光,微微过曝的光感衬出那天一定是一个明媚的大晴天,灿烂的笑容洋溢在很多人脸上。
即使市场越来越大,买菜做饭,上班下班,仍然是生活中平凡的小幸福。
等待着孩童下学的冰棍小贩,等待着下学去买冰棍的孩童,两种对立的守望体现一个老城市从容不迫的生活状态,发散出一股怀旧的味道。
如今学堂变成少年宫,蹲点的小贩也已经不在,岁月将曾经的一切覆盖,或许当时分冰棍的场景,大人们不会忘记,却也永远回不来。
后跨式的黑色自行车在刚开通的4路电车旁穿行,一个城市的交通面貌也展示着重要的风情,当我们已旁观者的身份去回顾和打量的时候,很难不将自己带入进这安详的岁月里。
如今四路公交还在,只不过早已是路边不起眼的一环,阳光在树叶与树叶的缝隙里投下斑驳的影子,西安进入夏天。
从历史悠久的古城,慢慢演变成一个现代化的城市,西安所经历的,也不过是和大多数地方一样罢了。但古城的风韵仍然盘旋在这座城市上空,将千年传承的灵性藏在每个角落里。
即使举目见日,不见长安。但那又怎么样呢?
对于西安来说,对于我们来说,对于从国外慕名而来打量这个城市的他们来说。
美的不是变革的结果,美的是见证变迁的过程。
故人已是彼人,此城却还是此城。
更多详情请关注“艺厘米”微信公众号或者在各大应用市场搜索“艺厘米”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