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自控力:让孩子遇见最好的自己
2020-02-25
1、让孩子自觉、父母省心的秘密就是培养孩子的自控力。
自控力是孩子对自己的情绪和行为的掌控能力,表现为两种能力:一是学会放弃,二是学会忍耐。
美国心理学家克莱尔·考普认为:自控力是一种复杂的心理结构,反映的是个体调节自己的行为,使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相协调的能力。这种能力体现在没有外部力量的情况下,个体遵照一定的规则行事,约束自己的行为,达到期望的目标。
培养自控力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自控力不是天生的,家庭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发展孩子的自控力,让孩子学会管理自己的行为。2-7岁是孩子培养自己自控力的最佳时期,因为孩子在此期间会经历许多成长关键期,如秩序、自主意识、逻辑思维、人际关系的敏感期等。
2、独立意识萌芽期,鼓励孩子学习自理
2-7岁是孩子独立意识的萌芽期,孩子喜欢从我的角度来体验自己的情感,探索世界。父母要鼓励孩子独立行动和想法,并引导孩子学习自理,让孩子体会自己动手动脑的乐趣。
3、叛逆情绪爆发期,引导孩子管好情绪
3岁和7岁左右,孩子会经历两次叛逆期,这是独立敏感期和自主意识强烈的必经阶段,孩子的情绪没有对错之分,父母不需要压抑,要接纳疏导,帮孩子认知自己的各种情绪,给孩子独立处理情绪的机会。
4、大脑发育加速期,激发孩子独立思考
2-7岁是孩子大脑发育的加速期,也是语言发言敏感期。爱思考爱提问,让父母不知所措,父母应积极回应,以锻炼孩子的思维和语言能力,不要直接告诉孩子答案,主动提问和孩子一起讨论。
5、兴趣爱好萌发期,培养孩子的专注力
5-7岁孩子注意力一般只能维持15分钟,专注力和周围环境及孩子的兴趣有关。要充分利用孩子的好奇心,用新鲜、奇特、富于变化的物体和游戏培养专注力。
6、行为习惯形成期,帮孩子建立规则意识
2-7岁是孩子行为习惯的形成期,父母需要不断放手,让孩子经历自我认知、自我体验、自我控制的过程,养成好习惯。放手不等于放任不管,父母要帮孩子建立规则意识,形成自控力,自觉约束不良行为。
交往规则:不能有粗俗的言行
物权规则:不可以拿别人的东西
归位规则:从哪里拿到东西放回哪里
等待规则:公共用品谁先拿到谁先用
尊重规则:不可以打扰别人
负责规则:做错事要道歉,并且有权利要求他人道歉
7、性格塑造关键期,教孩子一堂独立课
父母懂得放手-孩子独立自信、民主协商-孩子懂得包容、言出必行-孩子诚实、体察他人感受-还子善解人意,不轻言放弃-孩子有毅力,积极做家务-孩子有责任感。
第二章 学会放手,相信孩子能管好自己
2020-02-26
1、父母放手,孩子才有机会管好自己
孩子的成长是一个社会化过程,其显著特点就是实践性,孩子通过亲生体验才能明白一些常识和道理,父母应尽可能提供机会,让孩子有学习自控力的空间。
2、别再过度保护,相信孩子能做好自己
过度保护的危害:孩子失去探索和冒险精神,缺乏适应环境的能力和基本的自理能力,甚至会对外面的世界充满恐惧和焦虑;也许学习成绩很好,但是运动能力、操作能力、抗压抗挫能力不足;进入社会后,依赖父母,啃老,家庭责任感十分有限。往往什么事都做不好。
父母要:大局上安排,细节上放手;多做旁观者,少做干预者;步子慢一点,让孩子等一等。
3、别怕孩子摔跤,孩子能自己爬起来
摔跤后暗中观察,如果不严重等孩子自己站起来,教育孩子自己不小心以后要注意;摔倒了要自己爬起来,不要指望别人;锻炼对疼的忍耐力,培养坚强的决心,学会控制情绪和行为,提升自控力。
由此可见父母放手的背后是给孩子创造自我成长的机会,见机行事,孩子鼓励,分析原因 给孩子经验。
4、保护孩子的自尊,别轻易否定孩子
孩子是需要被认可的,通过父母的肯定找的乐趣,找到自信,感受到自我存在的价值。
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
一个孩子如果生活在鼓励中,他会学会自信;如果生活在认可中,他就会学会自爱;如果生活在表扬中,他就会学会感激。
5、别替孩子做决定,让孩子对自己负责
让孩子做决定是对孩子的尊重,自己做决定意味着快乐和主动性,即使做了错误的决定,只要不导致恶劣的后果,父母可以让孩子去承担错误决定带来的不愉快,这是孩子学会判断和选择的需要。
6、别给孩子贴标签,注重孩子的个性
贴标签等于把孩子固定在一个框里,孩子的兴趣和性格就很难多元化发展,孩子难免犯错,但是也有很强的可塑性,多鼓励特别是有进步时夸赞可以很好地激发孩子改正缺点的积极性。
第三章 专注力:让孩子对管好自己“上瘾”
2020-02-27
1、有专注力的孩子更容易管好自己
专注力对自控力有很大的驱动作用,机智的妈妈有办法:很孩子讲故事冷不丁提问;给孩子的玩具不宜太多,父母多陪玩创新的玩法;给孩子提供适合学习的知识,规定学习时间,并及时肯定和夸赞;让孩子体验到专注带来的好处,做出承诺并兑现。
2、陪孩子种绿植,培养孩子的观察力、耐心、专注力、生活知识和对生命的敬畏以及成就感。
3、用延迟满足法提高孩子的忍耐心
抵抗食物的诱惑,引导孩子发挥想象力,暂时忘掉要吃掉食物,提高延迟满足控制力;顾左右而言他,转移注意力,减轻诱惑强度,增加等待时间,也能提高忍耐力和自控力。
4、设定完成时限,提高孩子的专注度
设定时间就是在孩子做一件事之前,明确的告诉他在多长时间里完成,如果完不成会受到什么惩罚。有两个关键点:一是多长时间,二是受到什么惩罚。
2-7岁孩子注意力集中时长在15-20分钟,惩罚有威慑力但不是体罚。
如设定时限还比较拖拉,也许是时间观念不强,让孩子体验估计时长与实际时长的差距。
要避免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了一件事后又增加新任务,孩子会因无法达到预期而更加磨蹭拖拉。
5、一心不二用,让孩子每次只做一件事
在孩子专心做事的时候一定要:不跟孩子说话;不让孩子做其他事情;让孩子在安静的环境里做事,比如让他在房间里练字、看书;大人之间说话应降低声音。完成一件事休息放松一会再进行下一件事,劳逸结合。
第四章 有爱有规则 孩子更自律
1、给孩子定规则为什么总是被推翻
失败案例:父母强子女弱-孩子被迫服从/子女强父母弱-父母放弃执行的权利和纠正孩子不良行为的责任
理想选择:父母与孩子商议规矩-规矩必须是孩子能做到的,一定要简单易懂,不能朝令夕改,家里家外执行力度一致,也是给父母自己定规矩。
2、列出任务清单,让孩子做事有计划
学习、家务、外出活动都可以列出,全家参与,培养孩子逻辑思维和计划能力:给孩子提供选择权;把任务具体化,给孩子做示范;不追求完美,多给表扬。
3、用自然惩罚,让孩子自觉遵守规矩
所谓自然惩罚就是父母不给孩子外在惩罚,让孩子体验不良行为所带来的不良后果,这样孩子才能明白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从而自觉地控制自己。提醒孩子也要表现出对孩子的尊重,内容有讲究要唤醒孩子自律意识,挑战规则也要体验自然惩罚。
4、孩子屡教不改,给他一张红牌
什么惩罚是合适的?一要及时,否则规则的威信会减弱;二要一致,父母一方包庇,孩子钻转空子;三要坚定,轻易放弃会让孩子有侥幸心理。
5、一起收拾房间,提高孩子自律意识
合作分工,给孩子创造独立收拾的机会;适度指导,教孩子如何归类;清理玩具,极简生活;制定流程,和孩子一起打扫;保持整洁,维护环境保持。
6、自由的家庭氛围是自律意识的沃土
自有意味着父母尊重他的个性,接纳他的缺点和不足,给他充分的赏识和鼓励,给他做决定的权力,生活在自由氛围下的孩子才能充分地独立自主,并对自己负责。这正是孩子自律意识的强大驱动力。
原则1-要轻松 民主 自由,不要高压 专制 独裁
原则2-每个家庭成员都是平等的,都有自己的尊严
原则3-尊重孩子的个性差异和成长规律
第五章 别让“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成为空话
2020-02-28
1、轻松消灭“赖床”孩子的起床气
轻声呼喊避免给孩子刺激和负担,温柔抚摸脊椎激活免疫系统,消除疲劳,增强抵抗力;播放音乐诱导孩子自然醒;转变思维,用表扬代替斥责,有早起进步及时表扬;控制午睡时间,一小时以内;以身作则,养成早起早睡习惯。
2、帮孩子爱上刷牙
孩子不肯刷,不愿意刷-缺乏兴趣-编故事激发孩子兴趣,让孩子自己选择刷牙用品
孩子不会刷-缺少技巧-手把手教孩子
孩子不认真刷-缺少专注力-比赛刷牙看谁快、认真、干净
3、5个方法让孩子爱上吃饭
注重饮食规律,做到按时吃饭,三餐两点;规定用餐时间,过时不候;从小建立餐桌礼仪,帮孩子养成吃饭的规矩;控制好零食,保护孩子的好胃口;注意营养的搭配,避免孩子挑食。
4、孩子不爱上幼儿园?克服分离焦虑
开学之前多熟悉幼儿园;帮孩子提前一个月调整作息时间;帮孩子在幼儿园找到归属感,依托于专属用品或熟悉的小朋友;鼓励孩子在幼儿园多交朋友;经常给孩子交流幼儿园的趣事。
5、爱上洗澡,把澡盆变成小游乐园
不爱洗澡的原因:呛过水,沐浴产品不舒服,父母限制太多,被催促去洗澡
策略:用玩具让孩子对水产生亲近感;注重品质,给孩子适宜的沐浴用品;减少限制,给孩子适当的游戏自由;温和提醒,激发孩子洗澡意愿。
6、一起做家务
第六章 孩子不用管照样好
2020-03-01
播下一个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个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个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1、习惯对了,孩子的性格就对了
培养孩子习惯就是铺路轨,父母需要耐心、恒心和毅力,还需要掌握教育的方法,良好的习惯不只是行为动作方面的,还有思想道德方面的,如分享、善良、爱心、诚实、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等。
2、培养自控力,要注意别轻易打扰孩子
孩子再活泼也是有专注的时候,因为他们会对某些东西感兴趣,并集中精神去探索和研究,在这个过程中没有打扰他的注意力会保持很久,自控力也很强,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父母抱怨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其实是因为孩子经常被打扰,失去了专注能力,变得缺乏独立性,失去了探索世界的积极性。应该保护孩子的专注,为他们准备不受打扰的房间,给孩子立下规矩后就大胆放手,把干扰孩子的事物清除。
3、善于模仿和学习是培养好习惯的捷径
父母给孩子做好示范,身教终于言传。
4、别要求完美,付出努力比结果更重要
过高的要求孩子会感到压力,一旦没有达到要求,孩子就会被父母批评,孩子自信心会被挫伤,积极性被抹杀,孩子会在潜意识里否定自己。
培养好习惯需要在轻松的氛围中进行,要想给孩子营造轻松的感觉,父母要放下追求完美的心态,只要认真尝试,不管结果怎样,孩子都值得被肯定:
降低对孩子的要求,降低给孩子的标准;
看重孩子的付出,多肯定孩子的努力;
多一点赏识,表扬孩子的微小进步。
5、不管大事还是小事,认真细心就对了
认真细心是一种积极态度,会带动一系列优秀品格的发展,比如有责任心、做事效率高。遇到不认真的时候,父母及时引导:
不要急于批评,而要提醒孩子发现;
向孩子请教,让孩子获得成就感;
立下规矩,要求孩子“一事一做”。
6、教孩子学会合作,告别一个人战斗
只有懂得与人合作,才能获得更大的生存空间,也只有善于合作才能获得了不起的成就。如果父母娇宠,霸道、蛮横、自私、狭隘,不懂谦让合作,对孩子发展极为不利:
鼓励孩子参加集体活动,感受合作的快乐,接受别人,也让别人接受自己;
言传身教,为孩子树立与人合作的榜样,父母与家人经常的展开合作。如分工做家务。
第七章 管得住坏脾气,才能做情绪的主人
2020-03-02
1、读懂孩子的心,孩子哭闹的秘密
孩子饥饿;
孩子烦躁不安或孤独-灯光过于强烈,环境过于杂乱,会引起不良情绪,父母上班离开家,孩子会有分离焦虑,这时候需要有温柔的安慰来平复孩子的情绪,或者将孩子的注意力转移到他喜欢的玩具或动画片上,让他专注于自己的事情,这样也可以安抚情绪;
孩子疲惫,想睡觉却被打扰-安静下来,消除环境中吵闹的因素,让孩子好好休息;
孩子身体不舒服;
孩子遇到困难无力解决-孩子哭闹的时候是为了引起成人的注意、同情或者是帮助,要求成人的保护,如果简单的问题,可以提示孩子自己去解决,如果遇到难的问题,父母可以给孩子建议和指导,帮孩子独立解决问题;
孩子的要求没有得到满足-合理的要求应当及时满足,不合理的要求应该明确制止,对孩子的哭闹可以采取冷处理的方式,让孩子发现哭闹无效之后,他会自己慢慢的停止,平复情绪,还可以结合奖惩办法,屡劝不止的时候就要适当的给予惩罚。
2、控制好自己的情绪:耐心是坏脾气的克星
孩子不听话时父母容易没有耐心,孩子的不听话会激发父母的焦虑情绪,主要原因在于父母都不懂孩子的心理需求。
父母心情不好容易,对孩子失去耐心,需要想办法避开与孩子相处,让自己平复心情。
3、孩子爱耍?三招教你对付软磨硬泡
孩子爱耍一是想引起父母的关注,二是尝过耍赖的甜头,故技重施。
父母的正确做法有:坚持原则绝不妥协,不能嘴上说说就算了;对孩子的耍赖行为进行冷处理;转移孩子的注意力。
4、孩子脾气急,让他在独处中学会冷静
孩子脾气急躁的表现:遇到不满时爱发脾气,急于求成,不愿等待。这可能和孩子天生气质有关系,也有可能是其他原因导致的,比如一父母对孩子过分溺爱、过分满足,没有得到马上就会产生不良情绪,这是孩子产生了习惯性的思维;二孩子的表达能力有限,无法清晰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导致父母难以明白,引起了孩子的急躁;三孩子受到周围成人急脾气的影响,于是爱发脾气。
当孩子的急脾气上来时,父母也不能急躁:及时表达对孩子的爱,安慰孩子的情绪,让自己保持冷静;对孩子的无理要求进行冷处理;设计一个反思角色,让孩子想一想自己做的对不对;适当让孩子等待,延迟满足。
5、孩子太任性,让孩子学习自我引导
孩子任性与家庭对孩子的不良教育有很大的关系,比如宠爱、放纵、包办等,造成孩子以自我为中心。孩子的任性其实就是指孩子对自己的情绪毫不克制或不服从管教,不愿按照父母的要求去做,或者嘴上答应内心不服气,但父母不在旁时就由着性子来,这样的孩子很难与人相处,更别提与人合作,很难适应集体生活。从根本上说,孩子的任性是自控力差的表现,包括对自己欲望的控制能力差,对自己情绪的控制能力差。
2~7岁,尤其是3~4岁期间,孩子会有一个反抗期,叛逆期,对于这种行为的话,父母应该认识到,这是孩子成长中必经历的阶段,也是孩子走向独立的标志,那解决问题的关键不是压抑孩子独立的愿望,逼迫孩子听话,而是要用科学的方法引导孩子,让孩子学会正确的表达独立的愿望和合理的需求,可以采用下面的方法因势利导:一是不轻易迁就孩子,二是家庭成员之间的观点保持一致,三是预先提示规矩在先,四是读懂孩子善用激将法。
6、孩子爱打人,化解孩子的攻击性行为
对孩子的攻击行为坚决说不,告诉孩子不可以打人,不可以咬人,然后孩子烦躁不安的时候,想办法转移注意力,看动画片或者提供一些软的抱枕,让孩子捶打扔枕头,发泄不良情绪,等情绪平复后再讲道理。
净化孩子的成长环境,避免孩子去模仿不良的行为。
教孩子用正确的方法吸引别人注意,如果想和别人打招呼,可以叫别人的名字。
通过饲养小动物来培养孩子的爱心。
7、用合理化认同消除孩子的挫败感
2~7岁的孩子是成长过程中最调皮最任性最难管教的阶段,这时孩子有强烈的独立愿望,但是自身能力不足,往往会经受一些挫折。
用称赞的方式引导孩子表现出好的行为,认同孩子的情绪,给孩子心理安慰。经典案例:陶行知用4块糖教育用石头砸同学的男孩。
第八章 赶走磨蹭和拖拉,让孩子积极主动
2020-03-03
1.积极主动的孩子才能遇见更好的自己
积极主动的做事情,既是一种优秀的习惯,也是自控力强的表现,孩子需要丰富的学识,良好的习惯,优秀的品格,还有积极的态度。
调动孩子的兴趣,强化孩子的内在动力:逃避型磨蹭-孩子做事拖拉,是因为他对事情不感兴趣,想尽办法逃避这件事情,我们需要搞清为什么不感兴趣,比如孩子不喜欢弹琴也许是被批评多了没有自信,也许是不喜欢,也许是老师太凶了,调动孩子的兴趣,强化孩子的内在动力。
放手让孩子去做,选择做决定:渴望独立型-希望自己能掌控一些事情,那对孩子自己的事情,父母不应该大包大揽,要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做,选择做决定,培养孩子的积极性。
哪怕很小的事也要让孩子去做:长期依赖型-父母常替孩子做事,导致孩子对父母形成较强的依赖心理。除了鼓励孩子,还要对孩子进行贴心的引导,指导他完成,让他知道自己是可以做到做好的。
让孩子自由支配节约出来的时间:任务负担型给孩子布置任务的时候总是一件加一件,这样孩子容易用磨蹭来拖延时间,所以布置任务的时候要明确第1件,第2件及时提及,让孩子自己去安排合理的时间,激励他把自己想做的事情留出时间来完成。
2.做事有计划的孩子从来不会拖沓
混乱型磨蹭,是由做事没有条理,分不清轻重缓急所导致的。孩子不知道怎么安排和计划,面对多件事情时,往往做着质检心里想着那件,这件事没做完就换一件事去做,造成了做事速度慢,效率低。
父母要多与孩子交流,询问孩子的想法,支持孩子的想法去排列事情的顺序;及时提醒,让孩子专心做好每件事情;把计划列在纸上贴在墙上,用视觉的刺激加强计划的完成;事情做完后引导孩子体验计划的合理性。
3.学会分解目标,更快更好地完成
如果事情难度大,步骤太多,需要花的时间太多,往往会让孩子感到没有积极性,最初还能兴致勃勃的参与,过了一段时间以后积极性和信心就会丧失,最后就容易形成磨蹭或干脆半途而废,所以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大事化小,一个大事,分成小目标,每完成一个小目标,就会体验到一次成功的感觉,强化孩子的自信,激发他的内在动机,推动他充满热情的去完成下一个小目标,就超大目标又迈进了一步,通过循序渐进的办法去完成。
4.设定完成期限,拒绝孩子预支时间
和孩子事先规定好时间;家人要立场坚定,态度一致;非时间问题,视具体情况而定,有一定的弹性空间。
5.识破孩子偷懒的把戏,让拖延无处躲藏
孩子的借口:
我不会做-孩子平日缺少独立做事的机会,所以有些事情确实不会,父母要及时予以示范,教孩子去做;我要学习-学习是很重要,但学习不是全部,必须养成积极做事的习惯;我不愿意-避免催促,坚持表扬的原则,可以用一些夸张的语气鼓励孩子;我不专注-加强孩子的注意力训练,一分钟的专项训练,货或给孩子找个对手,创造一个竞争的氛围。
6.适当收回特权,让孩子接受合理惩罚
对于习惯了磨蹭的孩子来说,他们往往会把父母的提醒和催促视为自己享有的一种特权。如果磨蹭拖拉超出了设定的时间,那就把看动画片,游戏或零花钱的这些特权,适当的收回一部分,让孩子接受合理的惩罚。相应的速度快专心,效率高的时候也要增加相应特权。
第九章 独立思考,孩子有主见才有远见
1.从生活小事做起,把选择权还给孩子
怎样做出最好的选择?考验的是一个人的主见和选择能力,选择能力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体现,父母包办代替孩子做计划,做选择做规划,阻止孩子不尊重孩子的想法,不考虑孩子的感受,忽略了孩子的独立需求,忽略了孩子的主见性的培养,孩子容易变得不自信,在人际交往中容易变得胆小畏缩,不敢表达自己的想法,不会拿自己的主意,只会顺从别人的意思。
对于年龄小的孩子,可以让他们在适度的范围内做选择,比如提供一些不错的选项,让孩子从中选;对于年龄稍大的孩子,父母应该征求他的意见,鼓励他自己做决定。
做选择和责任是密切相关的,孩子要学会为自己的决定负责承担自己做决定的后果,但事实证明选择很合理的时候,要及时表扬孩子,当事实证明选择不合理的时候,我们可以提醒孩子反思和总结,并指导孩子提高选择能力。
2.别总夸孩子乖,太听话的孩子没主见
听话不是好孩子的判断标准,一味的驯服孩子会让孩子失去主动创造性,我们需要培养有主见的创造性人才,一个有主见的孩子在学习上会积极的思考,创造性解题在生活中会积极的思考,用更有效率的办法做事,在人际交往中会有自己的看法,并自信的坚持自己的观点。
父母要做的是善于倾听孩子的想法;及时对孩子的想法表示认同;不要强求孩子接受父母的意见;肯定孩子说不的勇气,帮孩子破除对你权威的迷信。
3.多问为什么,激发孩子独立思考
2~7岁的孩子都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喜欢对新奇的事物刨根问底,有耐心的父母会重视孩子的提问,为孩子解答,这是帮孩子了解世界,向孩子传授知识的好机会。
父母应该注意多用开放性选择性的提问,对孩子的回答作出评价,引导孩子多角度的思考问题。
4.多问怎么办,鼓励孩子独立解决问题
五强法则,当一个人正面的行为受到认可时,就会逐渐摆脱自卑,不断地激发出自信心,要想激发孩子的自信心,保护孩子独立思考的积极性,提高孩子动手解决的问题的能力,最好的一个办法莫过于多问孩子:怎么办?
5.让孩子学会担当,对自己的决定负责
让孩子为自己的选择负责,让孩子为自己的错误道歉。
6.从现在起,这些事让孩子自己拿主意
穿衣戴帽玩什么游戏,独处的自由空间,孩子的人际交往问题,零花钱的支配,这些都可以给孩子一些主动权,让孩子自由的安排,制定好规则,全家人态度一致,严格遵守规则。
第十章 经得起挫折,孩子才能战胜自
2020-03-04
孩子成长过程中会遇到很多挫折,如果他们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去面对挫折,会变成人生的一笔财富,孩子会因战胜挫折而变得强大,父母要培养孩子对待挫折的正确态度,激发他们战胜挫折的信心和技巧,使孩子经得起挫折考验,成为生活的强者。
1.爱要有点苦,让孩子在挫折中变坚强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提高,很多父母认为不能苦着孩子,不能累着孩子,千方百计为孩子挡风遮雨,这从长远看对孩子极为不利,没有吃过苦的孩子难以经历大风大浪的考验,就连基本生活都可能无法自理,吃苦教育要从日常生活开始,培养孩子面对挫折的态度。
2.孩子总要人帮忙,适当袖手旁观
孩子不是父母的私有财产,总有一天要离开父母的怀抱,投身到社会生活中,只有从小勇敢面对挫折,将来才能坚强面对生活。射手旁观不是绝对的,需要看具体情况,一方面是可以鼓励孩子,另一方面是可以给孩子建议引导孩子去做,杜绝包办代办。
3.巧妙设置障碍,让孩子积极面对挫折
没有困难,设置困难,要磨练孩子,培养孩子强大的内心和出色的抗挫折能力。设置困难要有针对性,例如孩子骄傲可以找一些更优秀的小朋友,灭灭他的威风,让他知道有比自己更厉害的人。
4.引导孩子自我激励,乐观面对挫折
比外部激励更重要的是来自于孩子内心的自我激励,需要要经常给孩子精神上的激励;用积极的语言和行动影响孩子;教孩子最实用的自我暗示方法,学会对自己说没什么大不了我可以做到,说你就在前面坚持就是胜利。
父母的认同感是孩子自信的重要来源,也是孩子遇到挫折时自我激励的动力之源。父母要接纳孩子,欣赏孩子,有了这种态度才能更给孩子带来积极的影响。
父母在表扬孩子的时候,有意识的将主语我改成你,比如你有进步了,我为你感到骄傲,改成:你有进步了,这是你努力付出换来的结果,你也会为自己感到骄傲。让孩子领悟,通过自己努力获得的成功,就是对自己最好的奖励。
5.挫折教育要适度,别故意为难孩子
第十一章 对撒谎说,不让孩子对自己诚实
1.诚实是一种责任,敢担当才有未来
诚实就是言行一致,说话算数,说到做到,诚信的人容易得到别人的信任,赢得友谊、爱情、事业,从小培养孩子诚实的品质,对孩子将来的工作和学习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关系到他能不能顺利的适应社会,在事业上有所成就。
父母要为孩子树立诚实的榜样;耐心引导孩子,说实话,对孩子的诚实行为要表扬。
2.说谎是必经过程,不等于孩子品行不良
孩子说谎不一定意味着欺骗,更不等于孩子人品败坏,谎言也是孩子传递自己想法、解释周围世界的一种表达,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满足特定心理的需要如炫耀、攀比;二是混淆现实与幻想;三是为了取悦父母;四是为了逃避惩罚。
父母要以温和冷静宽容的态度来教育孩子,帮孩子就这种生活的行为:应该保持耐心和宽容,并适当的点拨;用幽默的口吻回应孩子的谎言;预测后果,让孩子知道说谎的代价。
3.别用善意的谎言培养听话的孩子
父母说谎的主观动机是为了帮孩子改正缺点和毛病,这类善意的谎言,对孩子也会造成伤害。杜绝情感类、吓唬类、知识型的谎言。
4.别为了图一时之快,诱使孩子说谎
5.孩子爱说谎,往往是父母逼出来的
不能逼迫孩子;不要给孩子设圈套性问题;不以质问的口气问孩子为什么。
6.孩子说谎后,父母应该做的5件事
保持淡定,不要急于批评;保持信任,给孩子积极暗示;保持耐心,了解孩子的想法;批评孩子,先回家关起门来;表达期望,相信孩子是诚实的。
#让孩子管好自己核心就是培养孩子的自控力,大原则是家长要学会放手,相信孩子,然后从专注力培养,树立规则意识,培养自理能力,形成好的生活习惯,学会情绪管理,避免拖拉,独立思考,抗压抗挫,诚实守信几个方面解析了具体的方式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