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一八”事变爆发,东北军撤退,“胡子”(东北人对土匪的称呼)成为民间最重要的武装力量。
这些绿林人士面前摆着几个选择:继续当土匪,靠打家劫舍过日子,让老百姓雪上加霜;依附日本人当汉奸,衣食无忧;以民族大义为重,奋起抗日。
最后一个选择从道义上看无比正确,却是最艰难的一个。武器弹药落后缺乏,人员不整,后援不济,要与武装到牙齿、正规东北军尚不敢与之交锋的日军抗衡,无异于以卵击石,甚至是条不归路。这是每个绿林首领都要仔细考虑的大问题。
下图为绿林人士组建的义勇军马队。
国难当头,方显英雄本色。
“九一八”事变第二日,日军占领沈阳的消息传到盘山(今辽宁盘锦盘山县),当地绿林首领张海天、项青山在震惊与愤怒的同时,联络大洼(今辽宁盘锦大洼县)盖中华、蔡宝山等江湖好汉,齐聚沙岭镇九台子村,共商抗日大计。
张海天最后拍板:大丈夫宁死不能当亡国奴,跟小日本干!
张海天何许人也?
上图为张海天(右一)等义勇军将领。
张海天时年43岁,原名张贺年,盘山沙岭九台子村人,出身贫寒,给地主当过长工,在警察所做过杂役。因为生活所迫和看不惯胥吏们的巧取豪夺,他投身绿林,当上了“胡子”,报号“老北风”。张海天身材魁梧,剽悍勇猛,有鞍马功夫,为人仗义,有胆有识,逐渐成为绿林重要首领,在辽西一代威名赫赫。
项青山时年35岁,原名项国学,又名项忠义,大洼驾掌寺(现东风镇)大马家房村人,出身贫苦,在盘山当巡警时因受株连入狱,出狱后铤而走险,投身绿林,报号“青山”。1930年,日寇猖獗,他将自己的队伍迅速扩展壮大。
蔡宝山时年33岁,原名蔡金义,又名蔡济民,别号“小疙”,报号“宝山”,出身贫寒,大洼驾掌寺印家店人。他从小给地主扛活,家境贫苦使他加入姐夫于大川的绿林团伙,于大川死后,他因仗义、勇敢、胆识过人被推为首领。队伍以驾掌寺为中心,活动于盘山、海城地区。
盖中华时年30岁,原名盖凌香,盘山沙岭三台子村人,他家比较富裕,读过书,擅长演说,爱交朋友,有一手好枪法,报号“中华”,在当地有很高的威望。
几位好汉歃血结盟,举起“讨日扶民救国军”的大旗(后来被称为盘山义勇军),张海天任司令,项清山为副司令,司令部设在沙岭。
上图为作者在沙岭镇九台子村寻访到盘山义勇军司令部旧址。
绿林队伍人马不多,不适合城市防守作战,就找敌人的薄弱环节攻击。
9月23日晚,400多个身背大刀、肩扛土枪的汉子,在几位首领的带领下,借着夜色的掩护出发了。接着就出现了营口水源地、发电所被袭的一幕。
这是“九一八”事变爆发后,日军第一次遭受中国抗日群众的武装打击,这次袭击打响了东北民众武装抗日的第一枪。
9月24日,抗日义勇军100多人在田庄台与日本守备队展开激战;9月25日,民众自发抗日队伍拆除了营沟铁路河北站附近一段铁路,以阻止日军相互增援;10月初,曾任凤城县警察署署长的邓铁梅在该县建立东北民众自卫军……
就像当时盘山地区的民谣说的那样:“一人一马一支枪,去打鬼子随大帮。”
此后民间抗日斗争风起云涌,呈燎原之势。
在历史硝烟散尽的84年后,2015年3月,盘山县沙岭镇政府在司令部旧址、九台子村的一处路边立起一块石碑。当年英雄聚首的地方,已经变成一片绿油油的稻田。
作者沿着英雄的足迹走过这片土地,邂逅了九台子村的邱贵民老人,他出生于1938年,当年的抗日传奇是他儿时耳熟能详的故事。
上图为邱贵民老人。
“究呗!吃不上饭!”谈起当年为什么有那么多人当“胡子”,他说:“这里是盐碱地,现在种稻田收入不错,那时候种高粱,产量很低。”
说起张海天、项青山打日伪军的事迹,老人谈兴很高,滔滔不绝,讲得津津有味,几场出名的战斗,他都能带着作者找到准确的地点。
“地方都大变样啦,等我们老辈人没了,年轻人恐怕就找不到喽!”和老人告别的时候,他惆怅地说。
未完待续。
文字:于海楠
摄影:杨光
编辑:生姜乌梅
部分图片来自盘山沙岭抗日纪念馆。
未经授权,谢绝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