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昔之得一①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②;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候王得一以为天一正③。其致之也④,谓⑤天无以清⑥,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废⑦;神无以灵,将恐歇⑧;谷无以盈,将恐竭⑨;万物无以生,将恐灭;候王无以正⑩,将恐蹶⑾。故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是以候王自称⑿孤、寡、不谷⒀。此非以贱为本邪?非乎?故至誉无誉⒁。是故不欲琭琭如玉⒂,珞珞如石⒃。
[译文]
往昔曾得到过道的:天得到道而清明;地得到道而宁静;神(人)得到道而英灵;河谷得到道而充盈;万物得到道而生长;侯王得到道而成为天下的首领。推而言之,天不得清明,恐怕要崩裂;地不得安宁,恐怕要震溃;人不能保持灵性,恐怕要灭绝;河谷不能保持流水,恐怕要干涸;万物不能保持生长,恐怕要消灭;侯王不能保持天下首领的地位,恐怕要倾覆。所以贵以贱为根本,高以下为基础,因此侯王们自称为“孤”、“寡”、“不谷”,这不就是以贱为根本吗?不是吗?所以最高的荣誉无须赞美称誉。不要求琭琭晶莹像宝玉,而宁愿珞珞坚硬像山石。
[注释]
1、得一:即得道。
2、神得一以灵:神或指人。灵:灵性或灵妙。
3、正:一本作“贞”。意为首领。
4、其致之也:推而言之。
5、谓:假如说。帛书作“胃”。
6、天无以清:天离开道,就得不到清明。
7、废:荒废。
8、歇:消失、绝灭、停止。
9、竭:干涸、枯竭。
10、正:一本作“高贵”,一本作“贞”。
11、蹶:跌倒、失败、挫折。
12、自称:一本作“自谓”。
13、孤、寡、不谷:古代帝王自称为“孤”、“寡人”、“不谷”。不谷即不善的意思。
14、至誉无誉:最高的荣誉是无须称誉赞美的。
15、琭琭:形容玉美的样子。
16、珞珞:形容石坚的样子。
【理解】
参考帛书版《德道经》原文:
原文解释为:
“從前道治和德治時代的人,由於居道“无”而用德“ 一 ”,所以能與自然同體,治身可以長生久視,治國可以天下太平。只有德“一”的能量和品格,才是天、地、神、人、王存在和發展的根本之處啊。修真學中身國是宇宙的全息縮影,人身一天地,“天”喻人體心田區,地喻人體陰蹻區,神喻人體無相的性體系統,浴喻人體有相的命體系統,王喻人體大腦腦組織系統。尊道貴德,德治身國,治身如治國,治國如治身。具備德的品格,獲得道光德能,得(德)“一”是治國長治久安,治人長生安康的根本。
丟失、缺乏德“一”能量的營養,萬物將産生不良變化。天、地、神、人、王,不尊道貴德,離道失德後的必然惡果。
侯王自己賤稱爲孤家、寡人,五穀不分,並不是真正地虛心處下守一貴德,也不是以德爲本,抱一無離。所以導致德“一”的樸散分解。道本虛无的“”,道化生德以數喻之是“一”,數不在多而貴抱一無離。這個德,這個數的“一”一旦樸散開來則陷入“二”的陰陽變數中,順常道演化而無窮無盡。
所以 不要因私心貪欲而追求複雜,即使擁有再多的數,質量如同玉 石那樣美好,但是離開了道“”和德“一”這個根本,也就如同普普通通的一堆瓦礫而已 。虛无的道化生萬有,只用德“一”就足夠了。道德至簡至易,樸實無華,抱一無離,即可實現真道的回歸。”
道家从来都是实用主义者,这里用天地神浴王与“一”(德)的关系,表明了德的重要性,虽然“一”是最质朴简单的,看似为“贱”、“下”,但却是滋养天地神浴王的重要的东西,如果没有了德【一】的滋养,那么天将开裂,地将崩塌,神将会倾泄,浴将会枯竭,侯王将会倾倒而失去位子。所以这里说的“以贱为本,以下为基”其实都是说的“德”的作用,其实也就是说的按规律办事的意思,王称呼自己孤家寡人其实不是真的从内心认识到这一点,只是从称号上而已,所以不要过多的追求赞美而招致耻辱(故至誉无誉),要遵从自己的内心从朴实出发。
这就像《道》篇里面说的“君子为腹不为目”的意思一样,追求最朴实无华的东西,实实在在才是最好的,这里说到了德【一】的重要作用,同时也说明了用德的方法。对我们的启发就是,不要在意过多的形式上的东西,要注重内涵本质。比如对人恭敬谦卑有礼,如果是发自内心所想,那么这种谦卑就符合规律,就是按规律办事,那么是为了提升改善自己而谦虚礼让,自然让自己也会收获满满,假如只是言语上的谦卑礼让,内心里面并不相信,这样招致的只会是屈辱,因为更多的只是为了名誉而为之,不会对自己的内心产生什么好的变化。发自内心的谦虚才是最真诚的,才是促使自己不断变好的源动力。所以价值观的树立非常的重要,不是为了荣誉和赞美,而是真的为了符合规律做事,就能帮助自己成就自己,认识到这一点的人就不会再去追寻外表形式上的东西了,而是会更多的注重实质上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