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日看了于丹老师的一趟视频课——《月亮的哲学含义》。一个冷冰冰的一开始被人们看做是地球的卫星,如今又认为是行星,并且和地球是一个双星系统的关系,即母与子的关系的行星,从古至今被人们约定俗成了一种感情的寄托。
“诗仙”的诗里就有很多:“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相思之举,“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孤寂之意,“人游月边去,舟在空中行”的奇幻之境,“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的感慨之情,“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的寄托之想……
自然在大唐那个或兴盛时期或衰败时期,很多诗人也有很多写月寄情的名句。比如“诗魔”的“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就抒发了他对“河南经乱”致使的“关内阻饥”的深切感受,孤单的诗人凄惶,夜深难寐,举头遥望孤悬夜空的明月,情不自禁联想到飘散各地的兄长弟妹们。他想:如果此时大家都在遥望这轮勾起无限相思的明月,也会和自己一样潸然泪下吧!恐怕这一夜中,流散五处的想念家园的心,也都会是相同的。“诗圣”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诗佛”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诗僧”的“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等等。
不光是唐朝,不光是在诗作里总能看到月亮寄情,在宋朝,词作里面也不乏这样的意象。千古第一女词人——李清照的《一剪梅》里就有: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人称“诗神”,又称“词圣”的的苏轼是我非常喜欢的一位文学家,他的《水调歌头》想必大家都非常熟悉吧!“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当然也有欧阳修的“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等多到了不胜枚举的地步。
由此可以看出我们古人对月亮吟诵之多。当然古人对月亮不光是在诗词中寄托情思等,他们也赋予了那冷冰冰的球体很多美好的想象:其上有一座宏伟壮观的宫殿——广寒宫,宫殿中还有一个偷吃灵药成仙的嫦娥,此外还有玉兔在捣药,吴刚在伐桂等。古人的想象力由此可见一斑。
今人赏月也会感慨,不过我们已经不会再用古人的文绉绉的那种语言模式来抒发感情了。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即我们的中秋佳节,家家户户都会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吃月饼,赏月。看着或朦胧或明朗的月亮,人们说着自己的各种思念或者遐想或者回忆从前的月光。仔细回想,自己竟然好多年没有好好赏过月亮了。那次中秋节赏月已经是六七年前的事情了,那时我刚到南方一座大城市没多久,学校组织坐在乒乓球台边赏月茶话会,让我们这些离家几千里的游子有了一些安慰。如今想想也还是美好的回忆。
从古至今,月亮承载着我们美好的遐想,寄托着我们最浓的思念。那轮天空中的明月呵,如果无论在都市还是农村,人们能够举头就看到你美丽的容颜,那该是多么美妙的事情。期待你的美丽容颜一览无余地展现在每个人的眼前,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