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逻辑-不讲道理的人怎么总有理》,作者阿里·阿莫萨维,Mozilla公司数据可视化设计师。
笔记目录:
《神逻辑》读书笔记:不讲道理的人怎么总有理!(上)
12. 词义模糊
利用语言的歧义,在论证过程中通过改变词意来支持一个无事实根据的结论。
就是利用语言有多重含义,歪曲了原本要表达的意义,比如说:“我明天就还你钱”,可是到了明天,又会推脱,说明天还没到了,这里就利用了“明天”的多意,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啊。
13. 虚假两难
是指给出一个由两种范畴组成的有限集合,并假设讨论范围内的一切事物都必须属于该集合。
这种谬误就是错在只有两种选择,很多场景下,不是只有两种选择的,比如:两个好朋友吵架了,A问你说,你站在我这边,要不然,你就是我的敌人,实际上,两个人可能都有错,也可能都没有错,你可以都不支持,或者劝说两个人和好,并不是只有两种选择。
14. 轻率归纳
是指由于样本太小或是太特殊以至于缺乏代表性,而得出了某些结论。
这个就和做数据一样,为什么都说大数据,要从大数据去寻找规律,样本太少,很可能得出错误结论。比如,我们一家人都喜欢是辣的,亲戚朋友也喜欢,说明所有人都喜欢吃辣的。
样本的选择很重要。
15. 诉诸无知
是指在没有证据证明命题是假的,就认为它是真的。
在自己也不知道的情况下,觉得既然不能证明是假的,那就是真的,跟虚假两难还有点儿类似。比如,前一段时间不是晚上夜空中有亮光出现,好多人就说是外星人来了;再比如,没有人可以证明UFO没有来过地球,所以UFO是存在的。
16. 没有真正的苏格兰人
原文定义较长,我就简单说明下,其实就是提出论题的人下了一个定义,然后在有人反驳的时候,他又去修改这个定义,让反驳无效。来看个例子就知道了,比如,A说东北人都能喝酒,B说我就不能喝酒啊,A就说你不是真正的东北人,这里就是看怎么定义东北人,是出生在东北?还是能喝酒才是东北人?
17. 循环论证
待证明的结论被含蓄或明白的置入了一个或多个前提中,结论有时被公然用作前提。
这个说的有点儿绕,其实就是用两种不同的方式表达了一种观点,比如书中说到的一个例子:有人告诉一个无神论者,他应该相信上帝,否则他会下地狱,这里面下地狱的前提也是要相信上帝,无神论者,哪里还有什么地域、天堂这一说。
18. 合成谬误与分解谬误
若从所有局部都拥有某属性就推断出总体也一定具有该属性,就犯了合成谬误。
就是说个体和总体的关系,从个体能否归纳出总体的特征,比如羊群里的每只羊都有一个妈妈,但是我们不能推理出整个羊群有一个妈妈。
分解谬误就是和此相对的,从整体能够归纳出个体,最强的团队,不一定每一个成员都是最强的,还有成员间合作的。
后记
好了,这本书,算是看完了,书很薄,但是内容还是不错的,说常用吧,其实介绍的很多都会在生活中遇到,说不常用的,有些逻辑虽然没有像书中总结的那样,但是大家都有自己的感觉和一套评判规则。
整体看下来四颗星吧,属于科普类的书,而且有很多插图,小孩子也会喜欢看,有几点不好的是,翻译问题,因为英语和汉语有差异,有些例子,翻译成中文理解起来就不好,如果可以加入一些符合汉语语境的例子,就完美了,当然,那就不是翻译了,而且一本新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