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喜旭东被评为‘长江学者’,真厉害啊,羡慕”,微信群里突然冒出了这样的话。旭东四十出头,就被评为“长江学者”,的确很厉害。可是意外吗?据我对旭东的了解,一点也不意外。
我和旭东是高中同学,我还记得旭东是个瘦小的男孩子,一眼看过去,给人一种营养不良的感觉。旭东给我最深的印象就是很努力,在我们班属于最努力的人,没有之一。
当时我们大多是走读生,每天早晨,一群同学慢吞吞的从家里到校门口。但是旭东不一样,他每天都是小跑来上学,小跑去教室。我记得特别清楚的是他的跑步姿势——侧身跑,一只手向前伸,另一只手向后伸着。当时不明白他为什么这样跑,后来问他,他说,“这样跑可以减少撞到人的几率,从而减少不必要的时间浪费”。我试了下,果真在人来人往的校园中,这种跑步姿势,因为减少了身体面向人群的面积,撞到人的几率大大降低。
在不浪费时间方面,旭东的事情不只这一件。我记得,当时我们有个大课间30min。大多数人会充分利用这30min,休息一番。像我们男生,喜欢在楼道里,看下面来来往往的女生,乐此不疲。而旭东从不在此列,他总是小憩5分钟,然后就开始看书。我还在厕所里,看到过他一边解决排泄问题,一边背书的样子。可以说,他将努力做到了极致。
然而,一个班里总有些特别努力,但是成绩不好的人,旭东就属于这类人,他在班里的成绩一直属于中下等。用老师的话来讲,他可能还差一窍没开,不然凭他努力的程度,一定是我们班的佼佼者。可惜,他这一窍,直到高考也没有开。
高考完,旭东曾经向我抱怨过,他说,觉得上天不公平,为什么总有人不怎么费力气,就做的比他要好。我只能安慰,未来还有很长,铁杵还能磨成针呢,你那一窍一定会开的。其实,我心里也有点为他感到可惜,觉得他付出了那么多,却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
后来,他去了A省的一所农学院。学的生物。而我在另外一个城市,所以二人很少联系。只是他考研前联系我,说要考我们学校。我们学校综合实力不高,但是他想考的专业却是全国数一数二的,而且他要跟的老师,是该领域泰斗级的人物。我劝他三思,他觉得自己一定可以,我也只能给他鼓励。后来,他如愿考上了。据说面试时,那位老师就是被他努力的劲头打动了,所以愿意给他一个机会。
研究生时,提起旭东,依然是“勤奋”,可是搞学术,又不是仅靠勤奋就可以的。也不知道他从哪儿借来的勇气,在课题并不顺利的情况下,想要读博。他的老师,没有将直博的名额给他,他就考博,还好最终得偿所愿。
他读博时,留给人的印象是“拼命”。正常早八晚九,他是早五晚十二,没有周末,没有假期。过年时,也是大年三十回家,大年初二就回校。我劝他,要注意身体,不要那么拼。他说,你知道,我少一窍,我怎么敢放松呢?我也不知道说什么好,只是希望上天能看的见他的努力,能让他的付出与所得相匹配。
当时,查询资料没有这么方便,学校数据库也不够完善。想要查阅最新文献,必须跑到上海。为了使自己的课题更加完善,他就一遍遍跑上海查资料。那时,大家都不富裕,花在路上的钱,就只能从伙食上抠出来。我见过他,寒冬三月,一天三顿,啃着馒头,喝学校提供的免费汤。原本就瘦小的他,看起来更加面黄肌瘦了。好在这一次,他的付出得到了回报。他的论文发表了,并且刷新了所在学院的记录,成为有史以来,发表单篇文章影响因子最高的博士。凭着这篇论文,留校任教。
就在我以为,工作后的旭东终于可以按照大家工作的节奏早八晚五的工作时,他并没有。他依然是早七晚十,全年无休。即使是大年初一,他下午也要来办公室工作。只是现在,他的努力与成果成正比。留校四年即升教授,然后是“教育部青年千人”,再到如今的“长江学者”。他用十三年的时间,到了别人一辈子都到不了的高度。
正如冰心所言,“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人们只惊叹,花的美丽,却忽略了背后的浇灌。就像那句播种和收获不会在一个季节,当你努力过,却未得到回报时,不要放弃,静待花开,相信上天不会辜负每一个真正努力的人。
507 好梦不遥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