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两万里#【伙伴共读第51天】
结北开南的周邦彦写词用安排勾勒来写,用时间空间跳接的不连贯的方式来写,用语言学、符号学的语码的暗示来写。这一派词人中还有三位代表作者,就是姜夔(号白石道人)、吴文英(号梦窗)、王沂孙(号碧山)。
南宋一位有名的词人张炎在他的《词源》中说:“姜白石词如野云孤飞,去留无迹。”宋朝的诗歌里边有所谓江西一派,就是“江西诗派”,这一派的诗歌特色就是要练字造句,迥不犹人,是要炼字造句,不说别人说过的话,喜欢用拗折的声律。姜白石就把这种方法用到了自己的词里边。他在自己写的《诗说》里说:“难说处一语而尽,易说处莫便放过。”叶先生评价说,姜白石词的好处在他的不庸俗,只是他有心要出奇制胜的意思太多了,而直接的感发的生命就反而受了损伤。叶先生引用了姜夔的《扬州慢》和四首《鹧鸪天》,说明姜白石词例主要的两种感情,一个是他对国事的悲慨,还有一个更明显的更强烈的就是对过去那一段爱情的怀念。那么我们在欣赏解读姜白石的词,就应该了解他的这两种感情,否则就不知所云了。
叶先生详细讲解的是姜夔创造的曲调写的两首咏梅词(梅花寄寓着他早年与一女子之间的爱情),一首《暗香》,一首《疏影》。曲调名源自号称“梅妻鹤子”的林和靖诗“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暗香》
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唤起玉人,不管清寒与攀摘。何逊而今渐老,都忘却、春风词笔。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瑶席。 江国,正寂寂。叹寄与路遥,夜雪初积。翠尊易泣,红萼无言耿相忆。长记曾携手处,千树压、西湖寒碧。又片片吹尽也,几时见得?
这首词多写身世之感:月色如旧,不见玉人。“翠尊易泣,红萼无言耿相忆”以花代人,花却无言!“长记曾携手处”“几时见得”记忆长在,几时见?
《疏影》
苔枝缀玉,有翠禽小小,枝上同宿。客里相逢,篱角黄昏,无言自倚修竹。昭君不惯胡沙远,但暗忆、江南江北。想佩环、月夜归来,化作此花幽独。 犹记深宫旧事,那人正睡里,飞近蛾绿。莫似春风,不管盈盈,早与安排金屋。还教一片随波去,又却怨、玉龙哀曲。等恁时、重觅幽香,已入小窗横幅。
这首词围绕着梅花的前后左右,周围说下来,却不直接写梅花,写得委婉曲折。词中用很多的语码,“昭君”“胡沙”“深宫旧事”“玉龙哀曲”,给读者一种“以二帝之愤发之,或是“乃为北庭后宫言之”的联想。这就是姜百词的特点,不以直接传达的感发取胜,而是以思力安排的精美工致取胜。
张炎把姜夔一派词叫做清空一派,把吴文英一派的词叫作质实一派,他以为“词要清空,不要质实”。叶先生以为吴文英一方面有南宋的那种安排、勾勒,时间与空间错综的跳接,另一方面有保存了北宋强大的感发力量,是由南追北词人。姜白石的清空缺乏感发的力量,他完全是用思想来安排,而吴英却不然。吴文英的词能从质实中跳出来,他的空灵是在高处的变化。比如他的《齐天乐》,《八声甘州》。他把周邦彦时空的跳接用得更晦涩,另一方面他喜欢用锐感的修辞,因此好多人读不懂他的词。叶先生重点讲解了他的《齐天乐》。我读不懂他的词,就是像叶先生说的因为我读书太少,见识浅薄,不明白字句中的典故,觉得他用词险怪,前后不搭,却不明白词中的感发的力量。可是我在想,写作品出来不是为了交流,引发读者的共鸣吗?叶先生在之前也说过一个作品如果没有被读者欣赏过,那它的成就就显示不出来。吴文英的词写得这么隐晦艰涩,很少有人真正懂得,所以才流传不广吧?
【阅读记录第281天】
2017.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