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回家,这样的场景是少不了的:
母亲问:“你都多大了?你别和别人比,还不着急吗?”
父亲问:“差不多了,也该找个人成个家了,我们村有个谁谁谁到现在还没结婚,越往后越不好找!”
看电视的时候,母亲说:“这姑娘挺好看的,你要是能找个这样的就好了!”
吃饭的时候,父亲看着我说:“你那个小学同学某某某已经两个小孩了,老大都上小学三年级了!”
面对这样如此熟悉的场景,我很认真地说一句:父母说的对!因为父母那个时代结婚年龄都很早,而现在我们这个晚婚晚育的时代,他们怎么能想通呢?你大了,父母怎么能不着急呢?所以说该催!催的没毛病!
事不过三在父母这里是不存在的,怎么和父母沟通呢?过年回家,控制情绪比控制体重要难的多。试试非暴力沟通吧,我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感觉确实有点效果,所以推荐给你们。
《非暴力沟通》是2019年1月华夏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马歇尔·卢森堡。著名的马歇尔·卢森堡博士发现了一种沟通方式,依照它来谈话和聆听,能使人们情意想通,和谐相处,这就是“非暴力沟通”。通过非暴力沟通,世界各地无数的人们获得了爱、和谐和幸福。
非暴力沟通四要素:观察、感受、需求、请求。
观察:我看到父母经常在不同的场合用不同的方式催婚。
感受:我感觉有一点不舒服,偶尔会觉得有一点烦躁。
需求:一方面是我希望父母能懂我,能理解我,并且支持我;另一方面觉得自己都这么大了,还不能让父母省心,实在是不应该。
请求:我希望在和父母沟通过程中,父母能知道我在脱单过程中付出的努力以及我想找一个什么样的人共度余生,并且给我一点时间来找这样的一个人。
在这个非暴力沟通实践过程中,最重要的是互相理解各自的需求以及怎样合理有效的提出自己的请求,并且最终得到父母的理解。创造出一个缓冲地带,就像汽车里的安全气囊,有效减少和父母沟通中思想或者观念上的正面碰撞。
怎样理解父母的需求?试着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外在原因:
1.周围邻居和亲戚的舆论压力
2.整个社会大环境的影响
内在原因:
1.“男大当婚女大当嫁”这种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影响
2.父母内心深处对子女的责任感:他们或许觉得自己孩子成家以后,他们的人生任务算是完成了。
3.父母渴望抱孙子或者孙女,或者渴望有生之年四世同堂。
4.或者是父母内心的虚荣攀比,并且想证明给别人看。
5.父母对子女真正的爱和关心:希望自己的孩子过得幸福,大多数父母应该认为有异性陪伴总比单身汉的生活质量会高一点,可能一个人的生活过得真的是很糙。
6.父母认为不成家的男人终究是不完整的。
怎么理解个人的需求?
1.是否有准备脱单的意愿?一个人周末宅在家里,玩游戏刷抖音不具备准备脱单的意愿。静待缘分是不靠谱的,低质量的社交不如高质量的独处也不是自杀式单身的借口。
2.是否有准备脱单的行为?朋友介绍、同学介绍、亲戚介绍、各种活动的遇见都是非常好的阅人无数以及抓住缘分的机会。
3.是否对将要寻找的另一半有很清楚的认识和选择标准。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样的生活其实是一件很难的事情,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样的人生伴侣或许更难,找到你想要的人生伴侣更是难上加难!你想要的人生伴侣真的和你一起携手并且不离不弃地度过余生难于上青天!
4.怎样理解恋爱、婚姻和生活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个人理解是恋爱是婚姻的基础,婚姻不是生活的全部。
如何合理有效地提出自己的请求?
首先选择在父母心情好的时候,表达自己脱单的意愿以及这一年自己为了脱单做出的努力。让他们知道你打算找一个什么样的人,有没有可以发展的对象,新的一年准备采取什么样的行动。最重要的是让他们知道你目前的生活状况以及以后的打算,无论有没有女朋友,都可以过得很好,这样或许会让他们放一点心。最好的情况是让他们相信你具备找到女朋友的能力!
非暴力沟通的一方面是表达自己,另一方面是倾听、体会他人此刻的感受和需要,和父母建立联系,聆听他们的请求,用行动帮助他们满足内心的需求,和父母保持持续互动,直至情意想通,最终实现家庭和谐。
理论毕竟是理论,脱单尚未成功,同志们还需努力!一千个父母是一千个哈姆雷特,具体情况和问题具体分析,灵活应对,真的要把这个事儿提上日程,走心去办好。父母再多要求,吾等有型面对。积极的心态更容易有好的结果。
走出自己的个人空间,拥抱这精彩的世界,去领略世间人情冷暖;去感受社会人际复杂;去徜徉江湖人心险恶。在哪里跌倒就在哪里躺一会,没人的时候别控制,男人哭吧不是罪,哭个尽兴。站起来依然不改初心、不忘初衷,敢爱敢恨、爱憎分明,仗剑走天涯,行走大半生,归来仍少年!
最后祝愿好人一生平安!常遇良人!有情人终成眷属!真心祝福看到此文的单身伙伴能在2019年喜结良缘!
作者简介:
蓝天白心。一个行走在魔都的文艺青年。
写一些关于情感、生活、成长的点滴。
爱读书,爱跑步,爱音乐。
但愿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阅人无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