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叶赛宁-给母亲的信
你还活着吗,我的娘?
我也活着。问你好呀,祝你健康!
愿那难以形容的黄昏的光辉,
常漾在你的小屋上。
来信说,你为我深深忧虑,
内心里充满了悲伤,
你穿着破旧的过了时的上衣
一次又一次地徘徊在大路上。
在夜晚的蓝色的黑暗中
你眼前总是出现同样的景象——
仿佛有人在酒吧间的斗殴中
用芬兰刀刺入我的心房。
没有的事,亲爱的!
放心吧,这只是痛心的梦幻。
我不是那样不幸的酒徒,
糊涂地死去,也不见你一面。
我还是像从前一样温柔,
我只有一个愿望,
就是更快地离开纷扰的烦恼,
回到我们那低矮的小房。
我会回来的,当春天降临,
我们白色的花园又伸开绿枝的臂膀。
只是请你在黎明到来时
不要唤醒我,像八年前一样。
不要惊醒我的好梦,
也不要为我壮志未酬而不安——
在生活中我已经历了
过早的损伤和疲倦。
不要教我祈祷,不应该!
对旧的东西我已不再眷恋补偿。
你是我唯一的援助和慰藉,
你是我唯一的难以形容的光亮。
那么,忘记你牵挂的痛苦吧,
也不要再为我深深地担忧,
不要那样常常到大路上去,
穿着过了时的上衣,又破又旧。
愿天堂再没有病痛折磨!
愿还活着的人健康平安!
初识叶赛宁这首诗,大概是98-99左右,在高中语文老师的鼓励下,看了太多书,也读了很多诗,喜欢海子,顾城,北岛,汪国真,也喜欢舒婷,喜欢刘半农。也和大家一样喜欢普希金《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喜欢普希金的,尤其也被普希金决斗的故事所感动。
却不凑巧的,不知怎么看到了叶赛宁的诗,也知道叶赛宁和舞蹈家邓肯夫人的感情故事(不知道为何,那时不喜欢言情故事,却很喜欢诸于普希金,叶赛宁式的爱情故事,或许是悲壮。)
然而我不知道是怎么看到这首《给母亲的信》。
第一感觉是怎么这么真实,像孩子和母亲的内心对话,尤其于我而言,感觉更甚,相见恨晚的感觉,因为那时还年轻,不太开始理解一点我的母亲改嫁,但又不满意于她不支持我继续高中和大学学习之路。
恰好,这首诗出现了,我很多次的读它,就是因为想排挤心中的郁闷,因为我始终觉得自己要成为我牺牲的父亲一样的人,一个以后能被铭记,能温暖他人。
然而,学习之路,工作之路,爱情之路,也确实不那么幸运,难免不那么顺利,经历了各种之后,很多次还是会再想起叶赛宁的诗,虽然,很多时候也希望读诗让自己更积极一点,更舒展。而再读叶赛宁,慢慢的因为自己为人夫,为人父,慢慢体会父母的不容易,再后来,已经不忍在读这首诗。
伯母之于我,也是个母亲。虽然,她因为我也得了些不好的名声,比如因为我的存在,姐姐,哥哥们很多时候还不得新衣,不得自己决定自己的成长之路,也因为家庭拮据,安排我在十五六岁时候一个人去市政府求助上访,其实是希望在当时的情况下,减轻伯父的压力,毕竟自己三个孩子都已经让作为老师的伯父为难了。而我的加入尤其高中的学习费用,生活费用又增添了这个家的压力。所以,当我硬着头皮闯市政府闯市委大院的时候,其实内心是抗拒的,但也知道,没有别的更好的办法了,谁叫我成为了一个孤儿。
事实上,尽管有时候言语上对我有些许不满意,但实质上,还是极尽关心。我没落下一个孩子的任何一份快乐。和同龄的比,和同在镇上的比。尤其和学校大院内其他老师的独子独女比,我不差什么。所以,我知道,我没理由恨,如果恨,只能恨自己。
快乐的日子是短暂的,自我大学毕业后,已经退休的伯母中风,脑梗,身体每况愈下,而我,又因为各种原因,没能经常回去(起初是想离家尽量远,想去父亲牺牲的新疆,想走远些,后来是因为人生的各种不如意)
即使回去,也慢慢的只能是尽量在家和家人一吃饭,一起散步,到掺扶着散步,乃至到上次回家,也只是帮盛下饭,夹个菜,吃完后递个纸巾擦嘴。从之前春节回去给伯父红包,也给伯母红包,到上一次回家只能全部交给伯父。
这个春节,疫情导致生活停滞,看到湖北太多生离死别的故事,当时也担心过,也庆幸家人都还好,然而,还是收到了不好的消息,尤其是知道已然不能进食,身体暴瘦下来,连姐姐都轻而易举的背得了原本大块头的她,我还在希望会好起来,当然,心里面也有想过,也许,解脱对于这个家庭会是更好的选择。毕竟十几年的时间,伯父头发花白了,身体佝偻了,脚步打颤了,一个长期的病人,一家长期辛苦的人。
昨晚,再次的泪雨,我想,我应该回去看看您的,更应该回去陪陪伯父,
然而,伯父,哥哥,姐姐都说这个疫情下,回来核酸检测,回去前又核酸检测,你还有自己的事,就不要回来了。
我知道,我难以决定,尤其难以决定回去,被困住在我的现实生活里,我也很累。
我也想回去,甚至想的是回去短暂的脱离现在困难的生活和工作。
入夜,雨越下越大,
那也是我的眼泪。
期望天堂再没有病痛。
儿在千里外泣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