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生在上海的这次事件让人震惊,让人恐慌,让人感到悲伤,跟让人发现原来自己是多么无可奈何。
我不再叙述这件事了,连相关文章、照片和视频都没有胆量点开,没有资格多说什么。那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呢?就是想和正在看文章的你,作为孩子父母的你唠一个小嗑。
还记得我是一个斜杠中青年吧?除了AEL的顾问,另一个身份就是空手道教练。谁曾想到,这次事件居然让我小小地火了一把。
事情的起因是周五,也就是昨天,我接到了2个陌生来电,原来是小孩的家长打电话来咨询空手道的。第1个电话是一位5岁男孩的家长,想让儿子来练空手道。我当然很欢迎啊,不过本着顾问的天性,我问了一下原因,为什么想让儿子来学呢?有什么特别的期望?对方回答说,因为这次事件让她感到害怕,即便儿子比较小,也想让他学来防身。第2个电话也是一位小学3年纪女孩的家长,想让孩子学习防身技巧,在面对校园霸凌或一些危险情况时可以保护自己。
于是,我让第2位孩子的家长有空时带孩子去道馆上两次体验课后再决定报名与否。对于第1位家长,我劝退了。不是因为孩子年纪小很难带,而是我实在无法满足她的需求。
校园霸凌与此次事件的性质完全不同
为什么同样是防身,我拒绝了第1位因为此次事件感到害怕的家长而接受了第2位希望孩子在危险情况下保护自己的家长呢?很简单,我就想问:校园霸凌和此次事件是可以划等号的吗?
“校园霸凌”其实也算是一个模糊的词汇,我们的直接感觉就是欺负人,甚至侮辱人,对他人的身心灵造成伤害。说句大家不爱听的,虽然校园霸凌应该零容忍,但比起这次事件,简直“不算事儿”。
先别急着骂我,因为客观来说,校园霸凌所造成的伤害主要是身体与心理上,并且发生的主体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绝大部分校园霸凌的实施者并不想发生什么人身伤害事故,更别提让人付出生命代价了,他们只是获得一种有点“变态”的满足感而已。
所以如果家长想让孩子习武来应对校园霸凌,我非常欢迎并且觉得十分必要,因为对校园霸凌要零容忍,在不得已的时候,同时确保不出事故的前提下,“以暴制暴”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然而本次事件,实施者持有凶器,且目的更为直接,奔着人命而来,性质完全不同。
难道因为你让孩子习武了,孩子在面对这种凶险万分的情况时还要挺身而出跟对方搏斗吗?别傻了!
即便我教空手道,我依然会告诉我所有的学生还有其他孩子,发生这种情况时,请拼命逃跑!
让孩子知道什么是”旁观者效应“
学会逃跑是第一步,接下去家长就要让孩子知道,只是逃跑还是不够的,一定要拼了命不回头的跑。为什么?因为别指望身边有人会救你。
这句话不是对人性的抨击和失望,而是无法避免的。即便当时身边有很多路人,也不要指望他们出手帮忙,不是道德问题,是因为”旁观者效应”。
旁观者效应也被成为责任分散效应,就是指当有一群人的时候,这个群体中的人就会减少自己所担负的责任感,每个人都会退缩,不光是觉得有危险,他们的心里还会想:反正还有其他人呢。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不要盲目期待其他人会出手帮忙,只能靠自己全速奔跑。
那旁观者效应可以破解吗?确实是有方法的,比如孩子可以跑向一个特定的人求助。这样一来,群体被分散的责任就会落到那个被求助的人身上。
假如普通需要求助的情况下,请一定要教你的孩子这样做,找一个特定的人,这样获得帮助的成功率会极大提高。不过,我也在想,如果发生这次类似的事件,一个孩子求助某个人救援,那个人该要顶着多大的压力啊。所以真心期望这种事情不要再次发生。
给家长们的三句话
第一句话:可以的话,真的可以让孩子习武,去学习一些防身的技能。当然,这肯定会占据孩子一部分学习其他课程的时间,只是比起分数还有进一个好学校,能让孩子有能力保护自己,也是一门必修课。只是一旦开始学了,就要鼓励孩子坚持下去。
第二句话:多陪伴自己的孩子。人生永远都充满着艰难的抉择,我们要拼命努力工作,为的是给孩子提供良好的经济基础,毕竟什么都要花钱;我们还要关注孩子的成长,空余时间似乎都贡献给了孩子上各种学习班了,要送他们去,等他们下课;我们还希望多跟孩子交流,想知道他们的想法,关注他们的身心健康。赚钱再多,开车送他来往于各个教室,不如陪伴他们,看着他们笑着成长。
第三句话:如果你对学一个技能都那么盲目,我很替你的孩子担心。这句话不是批评家长们,只是我觉得,如果对学习都是这么盲目,要因为发生一次惨剧才意识到孩子应该学习一个防身技能的话,我们自己又要发生什么样的情况,才能激发自己的学习欲望呢?
现在回想起来,我今天好像把主动找上门的客户给拒绝了,不知道会不会便宜了那些居然利用此次事件做了一波营销的其他多个门派的武馆还有师傅教练们。同为习武之人的我,对这种行为嗤之以鼻,希望你们能教会你们的学生金钟罩铁布衫,刀枪不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