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时只要是看作文,我们都会发现有的同学想象力不够丰富,美其名说“打不开思路”。但是,你可能不会想到,他的想象力,也许是我们扼杀的。
中午回家吃饭,觉得有点累,刚坐下来,七岁的儿子开口了:“妈妈,我对我同桌薄志森说你躺在床上还得用人给你脱鞋,脱袜子,让人给你按摩,别人给你按摩,按电视遥控……”他两眼放光,眉飞色舞,滔滔不绝。我是一头雾水。便问:“你同学这么懒吗?”“我说的是你?我妈妈。”我瞬间嘴巴成o形,眼睛瞪大,假装生气说:“你妈有那么懒吗?”看我不高兴,他立即解释说:“我想的,没事,又不是真的,薄志森先说他妈妈懒的。”我仿佛能想象到两个孩子在比赛,看谁的妈妈更懒。
我想这要是以前,我一定会立马呵斥他:“胡说!”但是,今天没有,我竟进入他的话题,你俩谁厉害?“嗯,我能把他踢到澳大利亚,他能把我踢到美国。”我任他往下讲,“妈妈,你太懒了,吃东西还得爸爸喂!我爸爸就勤快,他拖地,刷碗什么都做!”这些他爸爸是从来不做的,但是我没有反驳,也许是孩子希望他爸爸勤快起来吧!
其实,孩子都是有想象力的,只是有时候被我们扼杀了。想想小时候我们经常看蚂蚁搬家,想象着他们的口号和队伍整齐度,想象着他们的主帅的名字。之后讲给家长,一般的家长可能会说别瞎想了,那就是一群蚂蚁。还记得我原来有一个同事,他看他儿子的日记,儿子写到,“家里要收麦子了,天变得很冷,弟弟穿上了棉袄和棉裤”。结果在学校挨了语文老师的批评,回家很委屈,妈妈非但没有安慰,还变本加厉,认为割麦子“足蒸暑土气”可以,但穿棉裤不可能。知道第二年割麦子,天气真的突然变冷,街上的几个月的孩子确实穿上棉袄,我同事才知道孩子是对的。
事情过去了,他想的事情不都敢说,怕你批评,他看见的事情都不敢说,怕你阻止他。他怕你给他难看,于是什么也不敢想,什么我不敢说。
长大了,知道说话的分寸了,也知道怎么说你更高兴,就捡着你愿意听得说,挑老师愿意看的写。时间长了,更会察言观色,你表扬谁,他就模仿谁,懒得去想象,也懒得动脑子。
而现在,你又埋怨他没有不想象力,作品没有新意,他也许真的不习惯展开想象,打开思路了!也许想象是与生俱来的,但是,被我们扼杀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