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毅乐学书院之学妹读经
一字一句读《论语》第309天
原文阅读:
14.8 子曰:“为命,裨(pí)谌( chén)草创之,世叔讨论之,行人子羽修饰之,东里子产润色之。”
译文讲解:
孔子说:“郑国拟定外交辞令,都是由裨谌先起草稿,世叔加以研讨议论,外交官子羽加以修饰,最后由东里子产修订润色。”
启发思考:
此章是孔子对子产的外交能力和善于用人做事的赞赏之辞。
郑国在今天河南郑州一带,处于晋楚大国之间,是挤在大国之间的小国。小国的生存需要在大国之间找均衡,讲信修睦,解纷息争,外交就尤其重要。
“为命”就是撰写外交辞命。子产治国有方,知人善任。郑国有外交大事的时候,子产会先让裨谌写草稿,立其大意,因为裨谌善于谋划计略,让他先定方向、定原则、定办法。裨谌写好之后给世叔讨论,这里的讨论,不是几个人一起开会讨论,就是他自己研究论证,因为世叔博通典故,他来引经据典,加以义理论断、历史证据、理论高度,拔高一下。世叔做完,再交给行人子羽。行人,是负责出使的外交官,最后辞命是他去送,子羽将稿子反复诵读,在用词和语气上进行修饰,让自己说顺溜了。子羽改完没问题了,最后再给东里子产。
东里是子产居住的地方,就是现在的郑州市,古人用一个人居住的城市来称呼他,代表对他的尊敬。三位大夫稿子写完了,还要交给子产最后润色,令其思想方针、辞藻文采都能到位,令人信服,还让人舒服,这才发文出使。所以,郑国的外交很少有不成功的。
一道外交文书需要经过这样的四道手续,由四位大夫各尽所长才得以颁布,足见子产从政的慎重。也可以看出,当时的郑国,贤者在位、能人辈出,政务井井有条,国家治理得非常好。(子产的外交事迹亦见于《左传·襄公三十一年》。)
子产主政时辅佐过两任国君,使处于四战之地的郑国面貌一新。他整顿了等级制和井田制,恢复了按丘出军赋的制度,并且在鼎上铸刑书。在与各国的外交往来中,他表现得彬彬有礼,而且为国家利益能据理而争,在各国口碑甚佳。
虽然他的新政当时有许多人不理解,甚至被人强烈反对,但他抱着“苟利社稷,生死以之”的决心,有“吾以救世也”的初心,不动摇,敢于坚持。一时郑国呈现出完全不同的气象,被中原诸国尊重。前边《公冶长篇》学过,子谓子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孔子对子产的评价很高。
孔子对郑国公文出笼过程的描述,一方面,提示了做领导的要知人善任、用人所长,交办工作时,就要有规划,谁完成哪一部分,怎么组合团队能最好地完成任务。领导者安排不同的人在不同的阶段做不同的工作,安排得当,就可以分工合作,各展其长。
我们看到裨谌、世叔、子羽三人,同心协力、毫无猜忌,裨谌不会觉得你世叔修改我的文章,显得我不如你,我不高兴;世叔也用不着跟裨谌说不好意思。每个人都有体国之诚意,忘己之公心,这就是最卓越的团队。另一方面,子产的这个事例也说明写文章必须认真推敲,反复修改,几经锤炼,方可成为佳品。“草创之”、“讨论之”、“修饰之”、“润色之”作为为文之道、写作程序,于今仍有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