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回说到卫国准备兴师讨伐郑国。郑庄公就跟大臣商量怎么应对。大臣公子吕就说这事儿是由于共叔儿子公孙滑没有把事情告诉卫候造成的,您写一封书信把是由说清楚,卫候就会退兵了。
于是郑庄公就写信将事情来由叙述一遍,卫候一读,也就准备撤兵了。不过当时通讯落后,命令到达前线滞后,等接到命令的时候,公孙滑带兵已经拿下了郑国一个小城。郑庄公很生气,就派人一路追公孙滑到了卫国国境。于是卫候只好书信解释被公孙滑误导,我们交人你们撤兵,咱们重修旧好。
两国的嫌隙算是产生了,也为后来卫国兴兵埋了伏笔。
郑庄公长期处理国内的这摊子事儿,自然顾不得去朝拜辅佐周天子了。诸侯们名义上还是周臣,在周朝廷里有挂职的。而且郑庄公因为护驾有功,位居宰相,可谓全揽朝政。
于是周平王就想着换人。传言一出,郑庄公赶紧的跑到首都去,见了周平王,先客套了一番说因为我长期不在职,耽误了朝廷工作,要不您把我爵位封地都收回去,另选贤臣吧!这当然是说说而已,周天子现在就剩个头衔了,嫁出去的闺女泼出去的水,封地是万万收不回去的。
平王一听也有点慌,咋滴了这是还闹情绪?庄公说我听说您准备让虢公来替我,我觉得很好嘛,人家能力也强,我可不敢占着位不干事儿。话里酸溜溜,明显带着怨气。平王赶紧圆场说我看爱卿长时间不在我身边,也知道你家中有事情处理,所以就想让虢公暂时代你帮我一下,你来了肯定再把朝政委任给你的,你别多想呀。语气中颇有几分不自信。郑庄公还不依不饶,说这天下都是您的,该用谁不用谁自然是您说了算,虢公人家本来就很好嘛,我要是一直占着位置不做事,其他人会觉得我是不是贪图权势,不思进取呀,大王您说是不是?
一番话让平王内心忐忑不已,更觉得庄公对他的不信任。于是一咬牙一跺脚,说这样吧,爱卿要还不信,我让太子去你那当人质,怎么样?庄公一听自然不干,自古哪有把太子给大臣当人质的,说出去可不好听,所以坚决推辞。最后商讨下来,平王说要不这样,我把太子放你那当人质,你把你儿子放我这当人质,这样就平衡了。
这种事简直如同市井间的买卖一样,王纲失常,王室尊严一地鸡毛!
说完了郑国故事,再扒一扒卫国。
卫国最近也是不太平。
卫庄公有两个儿子,其中嫡公子完性格懦弱,庶子州吁性格暴戾,崇尚武力。卫庄公很溺爱州吁,于是就有大臣建议,说您要是想传位给州吁的话,就让他当世子,不然的话,就稍微管控他,这样才不会有骄奢淫逸的危险。
然而卫庄公并不听从。等庄公驾崩,还是立了公子完做君候,这就是卫桓公。前面也讲过了,卫桓公生性懦弱,根本管不住州吁,于是州吁就阴谋篡位。恰巧周平王过世,国君新立,卫桓公要去周朝吊贺。州吁就决定抓住这个机会。他先派武士到西门外行馆周围埋伏起来,等卫桓公路过,州吁假意送行,大摆鸿门宴,并于席间抽刀杀死了卫桓公。其他送行的大臣逼迫之下也只得顺从。于是卫国州吁就通过弑君篡了权。
新官上任三把火,因自己通过弑兄篡的位,国人不服,为了在邻国间树立威信,堵住国人的嘴,州吁就准备通过战争转移矛盾。先拿哪个开刀呢?上大夫石厚就建议讨伐郑国。两国当年曾因为公孙滑事件发生过战争,虽然后来误会解除,总归面子上卫国吃过亏,现在正好借此机会找回场子。于是州吁派人联合了宋、鲁、陈、蔡四国,兴师讨伐郑国。
要打仗了,郑庄公找大臣们一合计,主战主和的都有,庄公笑着说,卫国的伎俩我都已经看清楚了,这个州吁坏的很,无非是想通过跟我们打仗转移国内矛盾,在邻国树立威信压众人罢了。现在我们再来分析一下,鲁国参战无非是因为卫国贿赂,陈、蔡随从小国家素来跟我们无冤无仇也没想要打,只有宋国是诚意要打我们,原因是我们收留了他们的公子冯。
原来宋国宋穆公当年是从他哥宋宣公那继的位,在当时父死子继的前提下,宋宣公的这种行为就很无私了,所以等到宋穆公传继承人的时候,就考虑了报答他哥的恩情,传位给了他哥的儿子与夷,即后来的宋殇公。宋穆公自己的儿子冯就对他爸的这种行为不满,嫉妒又怨恨与夷,于是逃到了郑国。你想啊,郑国收留了宋国本该继位的太子,宋殇公心里什么感受,肯定担心郑国帮着夺位。加上卫国使者一通利害分析,就坚持要讨伐郑国。
于是,郑庄公就派人送宋公子冯到了长葛,并告诉宋国,公子冯我已经送长葛去了,你们看着办吧。结果宋国果然放弃了攻打郑国,移师去围长葛了。鲁、陈、蔡一看宋国人都不打郑了,自然不愿意当炮灰,反而乐得做吃瓜群众,只剩下卫国跟郑国交战了。
至于卫国,本来就是咋呼一下,赚个名声而已,郑庄公也乐的卖个人情消灾,派人交战时诈败,送卫国一场胜利,卫国上大夫石厚看目的达到,顺手割了郑国城外麦子后,就准备回国。州吁本来还想再留下来打个大胜仗再走,只是国内的情况恐怕由不得他了。
卫国国内情况如何,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