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张文静老师分享
什么是权威型养育式父母?
权威型养育要达成这种养育方式 :需要的是支持而非控制 ,权威的家长 希望能与他们的孩子多多的合作做事 ,因为他们对孩子不仅有喜欢, 更有尊重 。并且也希望孩子能从他自己的经历中学到东西 。这种教养风格强调自我导向和成熟的价值观, 而非一味的顺从 。通过这种养育风格, 家长会传递给孩子这样一种信息: “为了祝你成功 我将尽我所能 ,但我绝不会强迫你做什么 ,我说到做到 ”。同时权威型父母也并不意味着让孩子放任自流 ,他们还还是会给孩子设限。当父母觉得有什么不对劲儿的时候 ,还是会说出自己的看法。, 但他们并不会亲自操盘一切 。例如在孩子晚上写作业的时候 ,我们不这样说 “你今晚还有作业要做吗? ”而开始说“今晚你有什么需要我帮忙的吗 ?我想了解一下, 以便安排我晚上的时间 ”。或者告诉孩子“”我们不愿意看到你的事儿, 最终变成我们的事儿。 因为如果真是如此 那我们可是把你给害了 ”。
我们不能像警察一样,过多关注孩子的错误的地方。从孩子的行为中查找蛛丝马迹 证明他的“罪行 ”。我们要像顾问一样 ,通过询问、倾听、观察、感受等方式了解到孩子的需求点 ,给予支持而不是控制孩子。权威性父母除了支持、合作、尊重还有设限。
聂感悟:我理解的设限是①心甘情愿、 没有期待和预判 。②量力而行, 点到为止 。③对方需要的时候 ,我才付出 。总之, 不亲力亲为 ,也不袖手旁观 。以上三个标准有一个标准不满足, 都会影响到彼此的关系平衡 。
2、马丽老师分享
第一:书中 23——25页,作者通过一个案例总结了以下观点 :当孩子并没有从周围的环境中得到如下信息:“这是你自己的事儿, 这是你自己的生活 ,而你自己现在的付出 ,决定了你自己的将来。” 一方面父母肯定是要给孩子提供帮助的, 但更要让孩子明白 ,没有人可以强人所难 ,真正逼孩子做什么。成功主要是因为父母和老师没有太多干涉 ,不再强求他们追逐所谓的那种成功, 而这恰好让孩子有了机会 ,能自己给自己做主。 我们要注意到自己和孩子的边界 ,清楚哪些是孩子的事儿, 哪些是我们自己的事儿。 哪些是我们改变不了的客观存在的事儿(老天的事儿)。 如果我们想给孩子更多的控制感 就不得不放弃自己的一些控制欲 。我们放弃多少控制欲 ,孩子就会拥有多少控制感 。父母的职责不是包办孩子的问题, 而是要帮他们学会怎么掌控自己的生活 。这种重构意味着 :尽管我们应该为自家孩子提供引导 、支持 、教育 、帮助和约束 ,但我们以及孩子本人更要心中有数 ,孩子的生活那是人家自己的 ,我们只需要做好一个妈妈的事情——无条件的爱孩子。(无条件并不是说没有任何限制的条件 ,而是每个父母针对自己和孩子 的情况 量力而行 )
第二、26——27页家庭之战:作者主要阐述了“为什么说为作业而战是无意义的”。
①被逼去做一件事情(作业), 反而让孩子失去好奇心, 甚至引起反抗而非自主学习 。
②作业是孩子的问题 ,父母痛苦 ,父母付出 ,父母负责 。父母付出的越多 ,孩子相对付出的就越少,相对应的责任也少 。
③父母无法强迫孩子去做 他自己不乐意的事儿 ,强迫到心悦诚服是不可能的 ,所以家长也会很累 ,同时也没有解决问题 。
总之 ,作业是孩子自己的事儿, 而非父母的事儿代劳就是越界 。
3、马可老师分享:
①23页?两个例子告诉我们:居高临下讲道理 ,这种感觉让人很烦。我们更希望的是“亲爱的,忙了一天,累了吧?来我抱抱。”这个时候我们感觉很舒服,有力量,希望自己把工作做的再好一些。所以孩子也一样,只有感受到支持和理解的时候,才感觉到有力量。
② 为什么现在的孩子作业拖拖拉拉,有可能是能力不足,有可能心理上的原因,在父母的催促、提醒、监督下孩子就产生了抵触情绪,表面是抵触作业,而是抵触父母。当我知道现在所有东西都是自己福报所得,就主动把浪费粮食、水电的事儿我就有意改过来了。而爷爷奶奶指责埋怨了一二十年我也没改。
③怎么做孩子才会主动学习?
关怀而不干涉
计划而不要求。孩子由计划表的辅助。
鼓励
4、贾松云老师老师分享
书中内容主要分部分,前面写为什么改变我们得认知,后面给我们各种情景下的方法,非常受用。
主要分享2点
第一:26页,我们多年的经验教会了我们1点 ,强迫孩子就范 ,尝试逼他们做家长自认为正确的事儿 。既会损害亲子关系 ,又会嫩好宝贵的精力。而这些精力本可以用在别的地方, 以别的方式让孩子获得成长 。
生活感悟:我的孩子从小学四五年级青春期早期,已经开始“自己做主”的,例如针对孩子理发这件事儿,因为发型问题和孩子发生了摩擦。其实让孩子舒服了,问题就解决了。
例如:孩子买鞋子的时候,我们不能逼着孩子做我们认为对的事儿,这样影响到亲子关系,有时候我们给了孩子,孩子太不会太渴望,孩子需要的是掌控感。
第二:孩子需要权威性的养育:
我在孩子写作业事儿的上做的比较好。
一方面孩子喜欢静。另一方面一年级的时候就给孩子墙面上有需要做的事儿,和时间限制。学习后主要就是运动和游戏。只有孩子有困难的时候,我才会帮助一些。
英语和数学就让孩子当小老师。孩子有能力处理他的事情,只需要我们信任和支持就可以了。孩子的学习自主性在自己的掌控感中慢慢建立
33页:做父母的只一件事儿,无条件爱孩子。家里充满了爱,让爱流动起来,让每个人都回到自己的位置,负起自己的责任。
5、宁夏老师分享:
①父母三种类型:
专注型、宽容型 顾问型父母:
严厉管教是错误的教养方式。解决不了问题而且伤害亲子关系。
②两个误区:
我以为好的要给你。
③孩子胜任力的4个阶段。
无意识无能、 有意识的无能 、有意识胜任、 不自觉的胜任 。
④家里是休息回复的港湾。家里充满了唠叨、埋怨、没有爱的流动,孩子就没有想回家的愿望。例如我是控制型父母,孩子说:妈妈管的太多了,还指责的比较多。后来我们约定晚上9点30准时上床休息,孩子有需要的时候,我及时帮助,没有再干涉太多了。所以不必盼着把孩子送走。
⑤ 父母的几个层次舍得为孩子花钱,舍得为孩子花时间,开始思考目标为了教育孩子提升完善自己,成为最好的自己。
6、杨迪老师领读总结分享:
大家认为若是需要成为“顾问”需要我们做什么?
一针见血专抓住核心问题、及时反馈、引导做出改变、服务态度要好、不强迫接受我们的观点、尊重他的选择并提醒风险,但不进行干预。觉察对方需求、帮到对方的点上。及时恰当反馈、支持。
放手不等于放纵。家长要做孩子焦虑的过滤器,而不是放大镜。怎么处理好自己的焦虑?不影响到孩子?提高自己的认知和眼界。
顾问型父母
①孩子会做的,我们不插手
②平和态度(你做什么都可以,我们要有改进的空间)
③服务型的心态。
④降低期待(作为家长会少生气,少焦虑)
7、娇娇老师分享
把孩子当老板。
不负责任的人不仅让自己承受了代价也让身边人付出了代价。(太负责任的同样也是)
8、李峥老师分享
第一:换位思考:
同样的问题,不同情景、不同人有不同的看法。绘本《神奇的一天》
①同一问题、同一情景、不同人。
②同一问题、不同情景、同一人。
③不同问题、同一情景、同一人。
我们自己还不一定了解自己,怎么可能比别人还了解他人呢?所以不随意去评判,去比较。同一问题,每个人看到的都不同。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第二:人生三件事
父母在孩子身上投入了那么多资源, 回过头来发却发现,却发现没什么自己能说了算的事儿 ,为什么呢 ?因为孩子世界有 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的。 但是孩子并不属于我们 更不是我们自己 。任何人之间都需要有边界 ,每个人的世界里 只有自己 ,做好我们自己的事儿 ,不过多干涉别人的事儿 ,接受我们改变不了的—— 老天的事儿 。
9、姜杰老师
很多事情没有明确答案的。通过事后得到了这个阶段。我们不需要关注这几个阶段,只需要多觉察陪伴就可以的。
我理解的顾问是按照问答问题,一旦又难有麻烦就找顾问。他是凭什么成为顾问呢,需要涉列很多行业吗?虽然他们没有再行业中,他们善于提炼规律性的问题和解决问题。当孩子一有困难,就想到顾问,孩子需要我们就在,不需要我们该怎么做,怎么做?
把掌控感给孩子后发现没有见到效果。还需坚持吗?
需要!孩子改变的时间取决于你曾经控制孩子有多久。孩子也需要你的持续放手陪伴,需要您的耐心。徘徊不定只会增加孩子对我们不信任,延长做出改变的时间。
主持人:娇娇老师 感恩有你。
记录员:聂小燕。记录加入了一些自己的观点 。如有遗漏或者不足之处请指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