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年,原生家庭这个词很热,也往往有不少人将自己人生中的种种不如意归因于原生家庭惹的祸。
人是环境之子,在我们成年之前,父母就是我们的环境,原生家庭就是我们的环境。
这两天跟着早读营读《原生家庭》,读这本书,必须特别注意两个前提:一、本书是写给成年人的;二、讲的是有毒父母对孩子造成的伤害以及如何让这些饱受伤害的成年孩子走出困境。
如果忽视了这两个前提,盲目、片面地引用书中的只言片语,不仅会给成年人,更会给未成年人带来不可估量的伤害和莫大的误导,如以下这些语句:
“我认为上帝想让我好起来,而不是想让我原谅”——原谅的陷阱
“只有释放了内心的悲痛和愤怒,只有将责任归于那些应该负责的人——你的父母之后,真正的解放才能降临。”
“允许自己愤怒,不要压抑自己的感受。愤怒,和喜悦、恐惧一样,无关对错,只是一种感受。它属于你,是你人性的一部分。愤怒也是一个信号,给你传递重要的信息,比如你的权力正在被践踏、你正在被侮辱和利用、没有人关心你的需求等等。愤怒意味着你需要做出改变。”
“表达出你的愤怒。用力捶打枕头;对着惹你生气的人的照片大吼大叫。你必须要发泄出怒火,否则你将无法应对愤怒。”
……
以上这些仅仅适用于严重抑郁症、强迫症患者。如果生搬硬套的用在未成年人身上,后果将不堪设想。所以,读《原生家庭》这本书,切忌断章取义,更不适合给未成年人读。
作为父母,我们当然绝对不能是有毒父母,但是也必须警惕不经意间成为操控型父母、言语虐待型父母。
为了避免入坑,父母必须加强学习好的育儿知识,学习科学心理学知识,提升自己的认知水平,了解孩子不同年龄段的身心发展规律,遵循规律,因势利导。
为人父母即意味着一生的修行。
所有的父母都难免偶有不足之处。我们也曾在孩子的事情上犯过严重错误,给他们(也给我自己)造成了不小的伤害。能够满足孩子所有情感需求的父母是不存在的,偶尔向孩子发发脾气也是正常现象。每位父母都有可能偶尔对孩子管教过严。大部分父母都打过孩子,哪怕只是偶尔为之。仅凭这些一念之差的过激行为,就能说明他们是残暴无情或不称职的父母的有毒父母吗?
当然不能。父母也不过是普通人,也有很多他们自己的问题。
作为成年子女,面对父母(非有毒父母)已经给我们造成的伤害,如何正确、高效处理?
一、认知调整
孔子说,“行有不得,反求诸己。”,这句话用来解决子女跟父母的关系仍然适用。当遇到困难的时候,向内求,自己想办法解决。
人生的大多时候,我们必须明白:“问题不是你造成的,但解决问题的只有你。”,父母对我们的伤害即是如此,必须由我们来解决。
多理解父母,换位思考,如果处于父母的境况,我们能否做到像他们那样好?
人无完人,金无足赤。
受自身学识、认知及家庭各方面条件的限制,父母能给予我们的已经是在他们当时能力范围内最好的了。
再说了,年轻人(相对父母而言)的学习能力总是强于老年人,因此,年轻人更容易学习新知识更容易进步和改变,也应该比父母有更大的格局和胸怀。
换个角度想,原生家庭是来度我们的,给了我们历练自己的极好机会。
二、避免宣泄
当我们委屈、烦恼、愤怒时,切忌宣泄。
因为每宣泄一次,就复习巩固了一次不好的感受,加强了消极情绪,久而久之,非但没有宣泄掉伤害,反而成了祥林嫂。
宣泄等于重度内耗。
三、采取行动
如果总是回到原生家庭去找解决方案,无疑是走入了死胡同。
我们得自己来破局,自己来解决问题。
1.建立自己的原则、底线。
触碰了原则底线,即使是父母也要说“No”。
2.表达感受、需求
比如父母说了难听的话,我们可以说,你那么说,你知道我有多难过吗?我做错了,你可以指出我的错误,就事论事,不要说那么伤人的话,我那么说你,你不难受吗……
3.教育父母
父母做得不对的,我们要找适当的时机指出来,帮助父母进步成长是为人子女的责任,小时候父母教育我们,成年后,我们要引领父母成长。
4.提升境界
子女与父母是一辈子的共同体,世界上没有换父母的,也没有换子女的。
我们要逐渐提升自己爱的能力,尽管父母有这样那样的不足,经过努力,我们可以做到“我爱你,与你无关”,不求回报,只是单纯的爱。
比“我爱你,与你无关”更高境界的是“教会你怎么爱我”。很多时候,父母不善于表达或者不会表达他们对子女的爱,他们的表达方式有时是那么的“有特色”,既然如此,让我们来教教父母怎么表达爱。
在我们运动结束后多想一想:我爱你,不需要你的回报,不需要你的肯定,也不需要你的鼓励……我是包容、大度、有大格局的人,余生,让我只是爱你。
愿每一个家庭都和和美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