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观看热剧《欢乐颂》中,以自己独特的视角,一直为安迪的弟弟保持着密切的关注,每每一个镜头,都会让我想起自己的母亲,以及曾经看过的《精神病院-现代人的精神病例本》这本书,这是一面观看自我身心的镜子,也是一部冒犯之书。
(一)
精神的伤残是人在社会性和生物性上的失败,因为,它使人的骄傲蒙垢。
近期电视剧《欢乐颂》中,安迪恐惧自己是否有家族遗传精神病史,弟弟犯病的狰狞面孔,在每个观众心里,我想都是狰狞可怕的。这一群人在现实生活中,活得没有光彩。我很期待未来,大家的视野能开阔明亮,为他们打开一扇温暖的大门,接纳他们。
《精神病院:现代人的精神病历本》作者是一名女子。我很喜欢这样风格的女作家,说是作家,其实叫她生活家更适合。南子几年来通过对这一题材的关注,展示出来的是一个“”心理有缺陷”的群体的生活形态,并通过这些病人的生活纪录,让读者了解到这些看似行为异常的人群的”真相”。让我们意识到,这是一个多么需要理解和帮助的群体,为了适应这个并不宽容的世界,他们要付出怎样的努力。
而某种精神病理的说法仍令作者颇感疑惑,因为“”病”与”非病”的界线在许多时候并不截然:因为作为一个正常人的世界,我们的精神世界跟他们的世界到底有多大距离?或者只是在混同中略有差异?要知道,在”病者”与正常人之间,有一大片模糊的,很难说清,难于界定的边缘地带。因而在《精神病院:现代人的精神病历本》中,作者真诚地将自我成长的历程娓娓道来,以探究这一看似”禁忌”的话题。就像我和母亲一样,曾经我觉得她就是一个精神病,具备了所有精神病人所有的特质,但是,她并不是无可救药。人心都是肉长的,你对她好,她并不是不知道。只是屈于外界环境影响,他们不敢有所作为,就像真正孤独的人不会说孤独。
(二)
“拯救源于治愈。”了解这些”特殊病态的人群”是尊重他们的开始,尊重是接纳他们的基础,而接纳,则是他们最终需要的平等。我看到这本书的时候,就像看到了安迪和她弟弟,还有我的母亲,他们都是活在社会边缘下的人。精神病人在面对治疗时,往往做的只是无味的挣扎,反抗,铁链也永远是冰冷的,它对于精神病人,丝毫不留任何情面和尊严。
小明对于安迪不过是一种畸形家庭下的姐弟关系,并没有太近的关系,安迪不能对他的遭遇感同身受也是可以理解的。并且如果以一个“外人”的角度来看的话,她的做法并没有什么问题。 安迪从门缝里看着弟弟被治疗的那个镜头让我感触颇深,她表面上是在看弟弟,实际上是站在一个上帝视角看着未来有可能一样躺在床上的自己,内心一样的揣揣不安。安迪是有尊严的,她的尊严被保留在送给老谭的那份遗嘱之上,也保留在精神病院那扇半掩的门里。
精神病人的身体似乎更容易感受到一根绳索所表现出来的意义。他们的命运就是一条绳索,一条铁链,绳索好像与他们的未来有关系,就像绳索的命运,也是他们的命运,注定一生活在捆绑和被捆绑中。
(三)
我很庆幸母亲没有活在绳索之下,这一切的功劳归结于父亲以及整个家庭对她的爱和理解,虽然有病,但她过得仍然很开心。她可以发火任性,做很多常人难以想象的事情,思想一直在扭曲,我们做的也只能是成全和忍让,等到她怒气平静以后,你再去跟她谈,效果会更好。我发现母亲每一次在发病的时候,你如果保持自己的思想观念,跟她思想观念做斗争,她会变本加厉。反之,你如果顺从她的做法,那么,事情就很好解决。只要不是什么大问题,包容一下,有什么不好地呢?与其送她去精神病医院,还不如人与人之间的亲密接触,治疗得更快。
就像安迪的弟弟只喜欢秀媛院长,只要有秀媛院长在,他都会安静很多,并且不会发怒,他还会听秀媛院长的话和引导。
更何况人是群居高级动物,你把他们一个人扔进冷冰冰的医院里,躲避一时风平浪静,让他们整个人生都活在牢笼和绳索之下,这样的结局,是不是很悲剧呢?我们应该对人的生命保持最高尊重,都是一条生命。
(四)
你永远都不要觉得精神病人没有想象力和感知能力,他们其实也很聪明!就像欢乐颂中安迪的弟弟,他的想像力很丰富,可以画出五彩斑斓的画,丰富自己的生活,虽然活在自我世界里,但仍然创造自己的想象力,只是留给了自己而已。他们会在自己内心里充实一个人生,但做出的事情却得不到外界认可,当一个人得不到所有人认可的时候,他就会失控,所以,精神病人活得很简单,活在自我。我想,正常人在发挥自我价值时,没有任何意义存在,也会面临失控人生。
所以,我觉得,不管精不精神,爱和理解最重要。
海明威曾说:这世界没有孤岛,我们其实彼此相连。而爱,是治愈一切顽疾的良药。
对于他们,我们要永不绝望,天才在左,疯子在右。我们要保持尊重而不是泛滥同情之心,打开他们的精神世界,以沟通为基础桥梁,用爱作为纽带,走进他们的心灵,共同撑起他们的精神支柱。
想看到真正的世界,就用看天的眼睛去看天,风的眼睛看风,石头的眼睛看石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