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就是清明节了,儿子问我:“妈,清明节是不是要上坟烧纸?”我说:“对呀。”儿子又问:“我们都在外地,是不是还要像以前那样去郊外给爷爷奶奶他们烧?”我想了想说:“今年爸爸在家,让爸爸亲自去上坟,咱们就聊聊清明节,在心里纪念一下故去的先人们吧!”说完这些,儿子同学来,两人玩去了。
小时候我们的清明节就是做花圈到烈士陵园去扫墓。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凡是走的动的都要亲自做花圈走5公里去烈士陵园扫墓,好多个学校班级一路浩浩荡荡,就算忘记清明节的人也知道清明。到烈士陵园校领导、学生代表会发表重要演讲,主要的内容是缅怀先烈、珍惜美好生活。至于清明节具体的由来我们几乎是不知道的,不像今天科技、知识这么发达普及,今天上网一搜就知道了因春秋时代的介子推而由来清明的故事。
一个人坐下来我在想要怎样给儿子讲这个清明节的故事呢?是单纯的讲故事由来,还是要讲清明节节气的意思?是我直接讲出来,还是故作不知一起查资料?是讲我小时候扫墓的情节,还是讲做人的道理?我很迷茫,因为我不知道12岁的孩子究竟会喜欢用什么样的方式来探寻一个节日的意义?也许有时候我这个“大人”也未必想的明白。
记得十五六岁的时候,清明节我会骑自行车带着母亲去二三十里外給外公外婆扎青。那时候都是柭一个大柳枝,上面粘满白纸条,母亲坐在自行车后座,拿走柳条迎着风呼啦啦的响,时不时跟也同样回娘家扎青的熟人打招呼,向路两边的田野里望去,只要看到扎青的坟头就知道这是去世不到三年的亲人新坟。母亲那个时代要去给娘家去世的老人扎三年青,这个习俗是雷打不动的。只是自我年纪再大些,不知不觉已经看不到清明节时地里坟头上糊满白纸的柳枝条了。
自家里父母去世我也没有扎过青,多年在外地也已经记不起这样的习俗 。今日儿子提起我很羞愧,我不知道怎样跟他讲一个本意缅怀、感恩的节日的疏淡。清明节无论是春秋的介子推、儿时的烈士陵园扫墓、母亲坚持三年的扎青,无不都是一个追悔、怀念、感恩的过程,它想提醒我们珍惜生命中那些给予我们关爱、指引、机会、帮助和真情的人们,更让我们学习发扬真善美的良好品德,将爱和感恩一代代传承下去,好让这个世界一直都包围在爱之中。只是再给孩子们讲已经看不到的故事,他们能否感受到那份浓浓的思念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