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看完《愿你拥有被爱照亮的生命》之后,觉得自己的心理问题好像挺严重的。后来听到金老师和韦大神的点拨,一下子豁然开朗了。所以这次看完这本后,梳理一下之前做的读书笔记,也算是整合一下两本书的观点,避免进入极端。
1.拥抱你真实的痛苦——假若你内心有这个,就是治愈之路,也是成长之路。
之所以努力向上,就是因为看到了自己不完美的地方,所以不断学习、充实自己。但是,过多的关注自己的不完美,着急着改变它、替换它并不是解决问题的最终办法。
终日忙忙碌碌,很少有安静的去体会自己的感受。其实去年看了《身体知道答案》后会有这方面的意识,但也仅仅停留在了意识层面。有时候,一种糟糕的感觉出现,好像本能的就想用尽方法来摆脱它。这种感觉不可名状,但是会让我无法集中注意力、浑身难受。后来渐渐明白,这其实就像我们在解一个结:如果只是毫无头绪的拉、扯,这个结会越来越难解甚至变成死结。但如果顺着某一条线走下去的话,我们往往能够轻易地找到这个结的破解之处。
心烦意乱找不到答案,只有慢慢地去感受自己的心烦意乱、急躁才能看到解决问题的关键。
2.每一个旧习惯对应着的神经回路是无法消失的,只能靠新习惯打造更强大的新神经回路,用新的神经回路去战胜旧的神经回路。
坏的习惯很难彻底改掉,最好的办法是形成一个新的习惯来代替它。比如,喜欢抖腿。如果端正自己的坐姿,自然不会有抖腿的可能。
我见过抖的厉害的,几乎是只要坐下来就会抖,就像一坐下来身体上的“抖腿开关”被打开了一样。吃饭、喝水、聊天甚至开会坐着发言的时候……自行脑补一下这个画面吧。
3.再如悲伤,你遇到悲剧,自然会悲伤。这悲伤不是外物,不是异己,而是你自身,和你是一回事。在悲伤产生的那一刻,你不是别的,你就是悲伤,悲伤就是你
我们经常用“祝你幸福快乐”作为对他人的美好祝愿。侧面来讲,还说明了这样一个问题:我们都希望远离痛苦、悲伤等负面情绪。有这样的愿景和期待原本是无可厚非的,但是,我们却忽略了即使是“悲伤和痛苦”它们都是我们身体的一部分,这就像我们获得的快乐一样,都是正常的。
这就像如果有人让我们此刻不要想象脑海中万马奔腾的景象,可听完之后,脑海中偏偏就是这个画面挥之不去。
这个时候的这种情景,你绝对不是一个人……
因此,出现我们观念里的消极负面情绪的时候不要着急回避或者摆脱它,认真、用心的去感受它吧……
(这个我试过,那种深入地感受自己的负面情绪,然后感觉身体会发热、变轻)
4.一个人想与你建立什么样的关系模式,这反映了他的内心。
一个人能与你建立什么样的关系模式,也是由你所决定的。
前一句反映了他人在与我们建立一种关系的时候会反应对方的一种思维模式,有时候,是显性的,但是大部分大部分的时候都是隐性的,这个结果存在于彼此的交流之中,需要自己去发现。
至于第二句,这是一种“操之在我”的现象。比如:吸引力法则。我们通常说你是什么样的人就会交到什么样的朋友、遇到什么人。但是这句话也同样让我们感到疑惑。明明有的时候我们会对身边的人非常非常不满。如果应用这句话,好像就可以认为:我很糟糕。
但结果当然不是这样,反而,这种理解有点以偏概全。因为这句话的前提是彼此之间建立了关系模式。我们身边的同事、周围的熟人,只是我们周围的一个存在,他们并没有和我们建立我们从内心里认可的关系,这只是一种非常普通的存在。我们在潜意识当中已经决定不会跟这些人深交那么这类人就不能够作为评价我们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的参考对象。
所以很多时候,我们只是被自己所局限。
今天看完了这本书,书中的有些地方印象很深刻:
首先,人无完人,一个自诩完美的人也一定是问题最大的;
其次,当发现自己的问题的时候不要认为自己是个案,而要相信跟自己情况差不多的成千上万;
最后,自诩完美不过是将某件事情的责任推出去的借口(当然这一点不可绝对化)。
在未读这本书之前,我想:一个人要有多大的勇气才能够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啊。但是现在我发现其实接受自己的不完美、承认自己是有问题真的就像我们需要呼吸一样重要。而且,多多用心去感受自己的感受才会发现原来那些我们认为是洪水猛兽的东西其实不堪一击。
拥抱自己的不完美,承认自己做不到完美,接受自身存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