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业务流程出发,将其逐步拆分,完善成一个具体到可以落地的内容。而拆分的过程就是先总结业务流程,然后将业务流程降低维度,拆分成多个功能模块,每个功能流程再降维,拆分到页面逻辑,落实到每个页面中。
一、业务流程
根据3W法则来描述业务事件,即“who+what+who”,首先我们需要确定的是整个业务的操作主体,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角色,第一个who。
另外,我们还需要确定行为目标物,也就是第二个who,这边可能存在的行为目标物就是钱和货物。what则是两者之间的联系行为(行为本身可能会包含目标物),是什么行为将两者串联在一起的。
那么如何判断你的业务事件中是否混入的一些异物呢?有个比较简单的方法,就是你把业务流程想成瀑布或者楼梯,每个事件都是有层序关系的,不存在并列关系,如果这边存在并列关系了,那么你的业务流程可能就出现问题了。
例子:
1. 平台上架商品
2. 买家挑选商品
3. 买家购买商品
4. 平台收到货款
5. 平台发送商品
6. 买家收到商品
7. 买家确认商品
8. 平台结束订单
二、功能结构图
有了业务流程之后,我们如何梳理出功能流程呢,相信许多小伙伴依然一脸懵逼,不知该如何继续往下。这时候,上面的第一个who就起作用了,作为发起者,我们可以将属于它的流程都整理出来。
例子:
买家挑选商品->买家购买商品->买家收到商品->买家确认商品
我们可以把他理解为只包含一个角色的部分业务流程图。
然后是将买家这个主体去掉,变成:
挑选商品->购买商品->收到商品->确认商品
这样我们得到了4个功能模块,但是这些功能模块是由多个功能点组成,所以我们需要继续拆分。我们这边就以购买商品这个功能模块为例
首先我们需要确定这块功能涉及到的主体和客体。购买的主要客体其实就是钱和货物。我们将两个客体带入上面三个问题,首先将货物代入其中。
我是谁:需要的就是认清自己,即货物包含的具体内容是哪些?即货物的型号,颜色,也就是我们说的SKU描述,以及数量。然后我们根据需求去筛选需要的信息。大部分APP展现的就是商品的部分信息以及数量。
我从哪里来:货物是从平台那边来。这边由于主体是平台,所以我从哪里来不用考虑。打个×。
要到哪里去:要到买家那里去。这边主体是买家,所以保留,打个√。然后开始思考这个问题,衍生出了一系列的问题
买家在哪里,我要怎么去。这就是大部分APP订单界面的用户地址和邮寄方式这两块内容。
然后把钱代入这三个问题:
我是谁:也就是一共多少钱。也就是订单页面的总价格。
我从哪里来:钱是从买家那边来。所以需要用户填写支付方式。
要到哪里去:要到平台那里去。打个×。
是不是感觉差不多了,来我们整理一下。购买商品是一个功能模块。
其中还有一些子功能点,即订单货物详情确认,订单货物价格确认,订单邮寄方式选择,填写收货地址,选择支付方式。
三、功能流程图
将四个功能模块全部拆解成功能结构之后,根据功能流程将它们连接在一起就形成了功能流程图。
四、页面流程图
页面流程需要注意的点:
1.目标是为了完成一个功能模块的功能点尽量放在一个页面中,不要让用户的体验中断,产生我是谁,我在哪里的感觉。
举例:一般我们不会把登录界面拆成两个页面,一个页面让用户输入用户名/手机,一个页面让用户输入密码。
2.需要考虑到一个功能点需要展示的内容,不要将过多元素一下子全部展现给用户,该拆还是要拆开!
举例:上面的功能流程图中,挑选商品中就包含了查看商品列表的功能点,这个功能由于要展现所有相关的商品,所以展示信息较多,所以一般的做法是单独成页。
3.明确触发页面跳转的trigger,即触发条件。页面跳转肯定是有一定跳转逻辑的,要明确好跳转的逻辑。
4.完成页面流程之后再次确认一遍功能点已经全部收纳到页面中了,防止功能缺失和遗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