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讲讲学习,当做闲聊。大家都观察到了,知识变现领域暗流涌动,今年开始各种人都开始进来这个领域开始做知识变现,也算是淘金热吧。我真正有为知识付费是在刚接触互联网的时候,12年正式开始接触公众号, 因为之前一直没有接触互联网领域,毕业之后就到了一家传统大型企业里面,但是自己对互联网很感兴趣,就会没事的时候看看相关的一些信息。
记得之前最早接触的是刘克亚的一些文章,以及他在卖的一些课程,当时也是被勾引的,好几次都想付费购买,但是毕竟需求不是那么强烈,之后就没有再深入下去以及购买。我这个人有个习惯就是喜欢刨根问底,见到一些稀奇,不清楚的观点会很有好奇心,根据这个关键词去搜索一些结果,自然自己就可以慢慢深入的了解一个行业。
我从这家传统企业离职,当时全家人都在反对这件事情,多好的一家企业,事情轻松,薪资又高。但是我还是义无反顾的离开了这个企业,从南昌离开,到了苏州。我觉得大一点的城市机会总会多一点把。
当时对互联网是一脸懵逼的,但是有一腔兴趣,管他呢,就随便找了一家看着很不多的一家互联网公司,也算是摸到了这个边了。不过半年之后公司资金链出问题。刚到苏州算是刚进入这个行业,要求的薪资很低,拿到手的更少,每个月1500,连着做了半年,现在想想也是佩服自己这样能坚持,很多人来上班一个月就走了,或者几天就跑路了。
之后出了这个事情,一批人都离开了,我也不例外。现在这家一时大热的互联网企业,现在已经听不到声音了。所以说互联网变化多快,企业现在大热,可能明天就死了。
废话说了这么多,但是这个也是我接触互联网的背景,在苏州的半年,开始接触移动互联网,因为对开发不感兴趣,但是营销的兴趣却很大,就没有一来苏州就跟着在苏州我的大哥去做APP开发,不过现在看来新媒体到现在也有春天,每个人的路线不一样哈。不是说行业不好,我哥现在在万达非凡APP就做到很高的层级。
后来我接触到了一位老乡,他们12年就开始做微信二次开发了,之后我离开那家互联网企业,就跟着这一波人去玩微信二次开发的事情,也算是第一次开始接触创业,当然当时我并没有接触开发,但是团队7人,跟技术接触的机会还是相对比较多,算是正式打开这扇门。知道了原来公众号可以这样玩!营销是可以这样玩的。
当时很多草根号,罗辑思维也只有50万粉丝,不过已经是当时大号。深入新媒体这行业的时候,才知道草根号是可以批量来玩,内容就是做一个搬运的事情。关于这个可以参考我之前一篇文章篇篇推文10万阅读,流量号的那些套路!,就是苦力活,后面我也做过一个号,一天来个几万关注也是很正常的,所以我知道为什么现在为什么很多人为什么说红利过了吧!没有那么粗暴了。
新媒体入门:
前面聊了那么多,现在说说新媒体的入门阶段,这个是接触到其中一个草根号,当时看到他正在开一个培训,记忆犹新,标题:如何利用公众号做到月入过万。我就有兴趣了,公众号还能赚钱?怎么赚呢?当时没有现在的流量主,靠的就是接广告的事情。
大家都知道当时我一个月收入才1500(租房就要花掉800),刚到苏州之前的积蓄也都花的差不多了,每个月真的入不敷出。想了三天,最终花了第一个800元去听这个课,这个也是我第一笔在互联网上面对知识的付费。(现在看来当时这个课程价格是有多便宜,价值很大)
认识我的朋友应该都知道我是非科班出身,没有接触过正式的科班营销类的学习,对于互联网我这类人就是属于小白,只有被收割的份。遇到这个草根号的运营者也算是比较良心,几天的培训完之后,算是正式入门了。(因为这个之前,也真的是买过几次被骗收款跑路的)
之后自己玩草根号,也是那个时间段做起来的,手段现在都没有落伍,看到现在很多做新媒体培训的还有很多在说这一套。当然当时的玩法,现在我玩的不多了,毕竟这几年已经进化出了很多其它方式。也做的更多的是给甲方企业在做新媒体的代运营的事情,但是底层逻辑还能有营销。
营销入门:
正式开始接触到营销,也不是当时接触到克亚系(我也真没有去接触,当时我自己的判断就感觉这个说的太玄乎了,不信),不过事实也是如此,他们很多弟子很多落地都有问题,但是理论体系还算可以。真正对营销有感觉是在接触到现在合作伙伴之后开始慢慢养成的,毕竟不懂,但是性格使然,有任何疑问我都会第一时间问他,看到有人收割流量,效果好的时候就拆解这个背后的逻辑是什么,人性是什么。
营销的感觉大部分是在平时接触的各种案例里面反推出来的,还有就是自己做一些活动,或者无意之举成功了的案例,再反推出来去结合理论,再提炼的过程。反而这样对这些印象更深。如果说营销这块的学习,第一是遇到一个好的领路人,拆解案例,还有自己的总结实战,再结合理论书籍。但是弊端有点散,也是现在自己要做的梳理体系,不过现在心态是慢慢来不急。
这几年也多多少少买了很多课程,有些所谓的知识,就如“知音”,听完看完可能只有一个点,可能并不能给你生活带来什么实质性的帮助,也有系统的学习知识体系,给之后的生活学习工作带来很大的帮助,比如当时12年的草根号的培训,虽然现在没有用到,但是技能确实当时环境下面给我帮了很多忙。
从入门,到公众号吸引到一大波粉了(不是我现在的六爷笔记哈)。也为后面创业做了一定的基础工程。但是当时整个体系还是有的,也算了比较体系化的学习,如何从0到1打造一个公众号。虽然当时的公众号,没有达到自媒体这个层级,但也是五脏俱全。
当然上面说的只是自身两个体系的学习过程,都是系统化的过程,以及自身之后对知识的敏感度,不断融合元素,工具,方法,再进行进化的过程。
也买了很多现在所谓的焦虑知识,打开率渗人,可能买了只是买了,之后也没有去听,或者听了之后也就没有然后了。但是也不能一棒子打死,知识有些时候都是这样,书到用时方恨少。
知识的分类很重要,不跟风。根据问题选择能解决问题的系统知识学习,现在我养成的习惯就是根据目标(why),需要几步可以达到目标(how),每一步怎么做(what),如此去拆解你完成一件事情需要哪些技能来完成,实在完不成的找外援合作(比如说开发,我就会经常麻烦我哥哈)。
每个人的成长都会不断递进,都是从浅度知识提起兴趣,增长见识,到深度学习,解决问题,提升自己。所以我眼中两类都有一定价值,知识受众不一样,目的不一样而已,有的是知音,百科全书,有的却是《营销管理》,《进化式运营》,只要都各自把各自的版块内容做好足够良心,满足各类人群不同的需求,都算的上良心,毕竟金钱可以再赚,时间不可重来。
在公众号:六爷笔记 谈新媒体营销运营的大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