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县精品课初选的一天,昨晚接到通知,一大早赶到比赛场地,一中的行政楼座无虚席,县教学研究中心的领导、评委、参赛老师足足有七十多人,负责此项活动的章老师在主持中指出:今儿也是头一回赶个大早,把大家叫来,要明确此项任务的重要性……,不用讲,大概就是公开选拔老师参赛,层层选拔,公开、公正、公平,要老师好好努力,认真对待,选出优秀的老师参与精品课的录制工作。
身处一线,这种熟悉的比赛味道我是比较敏感的,比赛意味着就有淘汰和胜出,没办法,现实当中很多时候需要这样做,想想我们每个人来到世上,本身就是一个竞争的过程,社会也因不断竞争才不断走向进步,走向和谐。放眼望去,从我们来到这世界,入学初义务教育阶段,中考,特别是高考,研究生甚至是博士授予学位,公考,事业编等,试问哪一样不需要通过选拔性考试来发现人才,如今国家的考试政策也是逐渐晚善和科学。可以说通过竞争就能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这句话是有道理的。
从教育这个领域来说,有利于促进老师专业成长,练好个人基本功,关键性的大赛来临之际,才有胜算的可能。今年的我这边也是经历好几场赛事,片赛,县级决赛,市赛,拿了一等奖,也得了二等奖。获得荣誉是一方面,主要是个人参赛经历能丰富自己的工作履历,能拓展个人的视野,有利于自身专业的成长,会接触最新的教育比赛动向。虽然累点,但这样可以成长的更快,谁说不是呢?经历永远比停留在脑子的构想要珍贵,古人早就说过,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今天我是抽到14号签,有二十多人参赛,要淘汰一般人,第一位上场的是一中的李老师,他四十几岁上下的样子,一幅做事干练的模样,为人务实,低调有才华,前不久,江西省人民政府颁发的一百多名特级教师名单之中,李老师的大名赫赫在列。我开玩笑的说,李老师都评上了特级教师,怎么还来参加这样的活动,旁边的同事补充道,李老师正在准备正高级的申报材料,需要冲刺部级荣誉,我明白了。李老师是第一个上场,下一步准备要到市里参加教研会议,怪不得如此。
李老师上场了,讲课风格朴实但显亲切,语言干净,简洁,语调铿锵有力度,简述相关知识点是有理有据,平实中透露出一种从容,看得出李老师的底蕴,这一点也是值得我要学习的。我能直接感受特级教师的风范,也算本次比赛的一次收获,其实往往优秀的老师上课也是平常的,不会像领导讲话那样慎重,优秀的老师的生命力就在课堂,所以他们呈现时,会给人一种如沐春风之感。
一天的课听下来,感受得到,有些老师为了比赛,花心思、找材料,体现对教学的严谨和一丝不苟;有的女老师我朗读诗歌时把握的语调相当的准确,特别是解读《乡愁》一文时,表现是可圈可点,恰到好处的朗读,清晰明脆的嗓音,从容不迫的教态,均为增色不少。尤其是她对《乡愁》这首诗歌,在内容上分析到情感上的感悟是非常准确的,由“家”上升到“国”,由个人的母子之情,夫妻之恋,故乡之思,最后上升到国家之愁,有新意,突出祖国这一宏大的主题,喊出了“祖国放心,强国有我”的豪迈气势,情感升华,诗歌的意境就出来。这样的深入解读是不常见的,为我今后的课文解读提供一个思考和阅读的方向。同样是没有多余的语言和杂碎,头脑清晰,展现比赛应有的姿态,也同样值得学习;还有的老师,课前羞涩紧张的样子,一上台,就自然的展现出专业素养,讲起课有条不紊,慢条斯理,给人一种教学上的专业和字形,这样的老师是值得令人敬佩的。
我总结一点,不管怎样的教学比赛,首先课前是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因为心中有内容就不会慌。其次,临了比赛时,比得就是一份自信和从容,要有强大的心理素质,能hoid得住全场,这是一种能力,能在全场众目睽睽之下,让听者和你产生心理共鸣共振,你就成功。反之,听者素然无味,讲授者自己忐忑不安,没有进入角色和状态,心神不宁,那肯定是要淘汰出局的,不断参赛告诫自己要享受这一过程,不要自己相形见绌,这样等于是贬低自己,这也是心理懦弱的表现,所以比赛淡定很关键,越淡定,思维就越发清晰,就越有利于自我水平的发挥。
我这边是下午第二个出场的,前一个老师可能是普通话不太标准,对内容估计不太熟悉,胜出可能性预见不会太好。紧随其后,是我上场,可能是稍稍有些凌乱,一开始的时候,后来我意识到了,迅速调整语速,突出抑扬顿挫的声调,明显是拿捏到讲课的节奏,思路也就越发清晰,讲课就渐入佳境了,感觉就会出来,能上出投入就是最好的状态。晚上接到电话,晋级了,准备下一场录课准备,看来还要静心打磨,用心沉淀,专心制作,方能有所成果。
1824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