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一下自己为什么会想报夫妻同行的教练技术周末班。一个原因是丹丹的引导,让我领略到了教练的魅力。另一个则是觉得这种特殊的相处方式,可以更好的增进彼此的认知。
让铭跟着一起上课,略微有些难度,但是还好8.3-4的这周末成形了。地点设置在庆春广场的西子联合大厦,刚好地铁直达,一切都那么刚刚好。 3号的早晨,时间估计错误,到达教室的时候,迟到了十五分钟,我们坐到了U型座位的最前头。更近距离的接触大钱和小明,两个人合作的两天精彩课程。
两天,第一天上午理清信念对行为的影响,下午深度讲解聆听的不同方式。 ‘我是谁’这种问题又被抛了出来,绘画的方式去演绎,时间很短,快速作画。基本都是不能带太多修饰的本能反应,我相信很多人的作品都会让熟悉的人有不同的感受。哦,原来这个人是这样的。而我,真的对铭太熟悉了,看到他的画,一点都不惊喜,一点都不意外。铭看到我的画,我感受到他带着一丝意外和惊喜。
下午体验到自己在聆听过程中不耐烦和情绪,我很容易犯下载式聆听的错误。很容易在听到别人讲述的时候,就立马做出了判断,忍不住给出建议,替对方解决问题。而回想自己过往的经历,是很不喜欢被聆听的时候是这样的感受的。
在这两年的生活中,铭在创业的过程中,经历了不少,所以很喜欢在我的工作生活给我提建议,我大部分时候都是觉得自己不被理解的,心中多少带着一些怨言。而我何尝不是这样对铭呢,觉得他在带孩子的过程中,缺少的部分都是毫不留情的指出。我们彼此都在看到对方的不足,迫切地想得到高效的结果,却是背道而驰的后果。一天下来,能有如此感受和理解,更让我们更贴近对方的内心,这感受是温暖的。
虽然没有做五分钟聆听训练,但是我们两个人跑出去一起看了部电影。在一起这么多年,我们是第二次一起看电影。双方更多了一份理解和信任,那种感觉还是很欣喜的。
第二天的课程,小明理清了一下GROW模型的思路。因为之前被丹丹教练过一次,有一种拨开云雾的感觉。所以在上午的提问环节,我自己上场做了一次案主,想体验一下同时被二十多个陌生友好的同学提问,是种什么样的感受。我讲了一个困扰自己很多年的问题,其实这个问题背后的诉求是不是我抛出的问题本身,我觉得我是带了一些装饰成分的。这个问题很深,很远,甚至让我很难清晰的用一个问题来表达。我用尽量简短的方式,表述了问题背景,然后等待被提问。同学们都非常友好热情,很想实际教练,能问出精准的问题,甚至期待能帮我解决问题。但是实际感受而言,我觉得我一直在透露更多的信息去满足部分人的猎奇心理,我并没有得到思考。
经过小明老师的提示,反而在最后的环节,我有种被拨散云雾的清晰感。是的,案主的目标到底是什么,是需要重点去理清的。每个人的真正诉求,在表达与呈现之间隔了一层,在意识与潜意识之间又隔了一层。
我们很喜欢在和别人聊天的时候,第一时间给人贴上标签去看透对方,又在第一时间去判断对方到底什么意图。而实际上,不管出于怎样的动机,以及怎样的判断程度,没有多少人喜欢自己被人揣摩。每时每刻看透孩子的动机,会让孩子觉得自己毫无价值,自己的想法出现得太过浅显,从而自我否定,形成低自尊的人格。看不透,却喜欢贴标签,看长相看穿着看谈吐,就判断一个人到底如何,很容易犯错误。
小明老师还介绍了安吉游戏幼儿园教学模式,真正实现了阿德勒提到的不管教的勇气。孩子们自发组织游戏,老师只需要稍微引领一下游戏后的思考,让孩子们自己找方法不断去完善自己的游戏,自己总结。一个低成本的幼儿园,甚至让孩子们实现了很多私立幼儿园无法到达的状态。孩子们的创造力、学习力,让我惊叹。那我们是怎么一步步失去了原本就有的好奇心、创造力、学习力的呢?我们用一把标尺去丈量自己,是不是同样也在约束别人?
很喜欢小明老师在课上传达的那句话:在对与错之上,有一片田野,我们在那里相见。
不带任何评判和建议,认真的倾听五分钟,对孩子,对自己,对身边的所有人,我想这就是最基础的方式,去带着爱在生活。感谢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