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014-黄泽敏
设计意图:
《老鼠偷吃我的糖》是一首循环式结构的民间童谣,内容诙谐、幽默,深受孩子们的喜爱。低龄段孩子对于生动形象、色彩鲜艳的绘本是比较感兴趣的,但由于生活经验的不足,无法马上融入绘本,为了能让孩子们在理解绘本内容的基础上感受童谣的特点,我以情境导入活动、自主阅读、对答游戏等形式开展活动。
活动过程:
一、情境式导入,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
我:今天老师带来了一罐美味的糖果来和小朋友们分享,(我打开罐子)咦!里面的糖果不见了?
我扮紧张状问:谁偷吃了我的糖呢?——孩子们也跟着急了,有的连忙说:“老师,我帮你找。”有的灵机一动说:“老师,会不会给小老鼠偷吃了,它最喜欢偷吃东西了。”
那我要向警察“告状”找回我的糖,然后和我们这帮可爱的小朋友们分享。(孩子们这下想找回糖的情绪变得更强烈了),于是找警察“告状”。警察说可以去找“大书先生”帮忙。
二、阅读理解故事《老鼠偷吃我的糖》。
1、出示大书,引导幼儿观察封面。
我:“封面上有谁?它在干什么?你们猜是谁偷吃了我的糖?”
2、接下来,我交代自主阅读的注意事项,请孩子们伴着音乐,有序地拿取一本放在桌子中间的绘本自主阅读,一起来看看发生了什么事情。
此环节中,我适当地与孩子互动,引导孩子观察画面,有序地翻阅,想象下一个画面的内容,感知前后页的联系,观察每个孩子在与小书的亲密接触中兴趣点是落在哪里等。
自主阅读时间到时,请孩子们听音乐有序、安静地收书。自主阅读也是老师培养孩子良好阅读常规的时机。
3、提问的形式,引导幼儿观察大书。
我:接下来请小朋友们来当回警察,一起来看看,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
(1)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幼儿仔细观察画面。(以提问的方式引导孩子们逐页观察图画,带领他们一起寻找被偷的糖果。)
P2-3:老鼠在干什么? 我:警察,我要告个状,告什么状? 我:老鼠呢?
出示:P4-5(幼:老鼠被花猫吃掉了)
出示:P6-7 我:花猫呢?(幼:花猫爬到树上去了)
出示:P8-9 我:树呢?(幼:树被人砍倒了)
出示:P10-11 我:人呢?(幼:人被老虎吃了)
出示:P12-13 我:老虎呢?(幼:老虎被水淹死了)
出示:P14-15 我:水呢?(幼:水被太阳晒干了)
出示:P16-17 我:太阳呢?(幼:太阳被云遮住了)
出示:P18-19 我:云呢?(幼:云被风吹走了)
出示:P20-21 我:风呢?(幼:风停了)
(2)观看P22-23画面,引发幼儿思考。
孩子们的回答或只是只言片语,如“风吹走了”,或是不够连贯的长句,我就有意识地引导孩子们用完整且简洁的语言表达。
三、以请幼儿操作箭头和图片的方式,帮助其理解童谣循环式结构的特点。
我:那到底是谁偷吃了我的糖呢?我们到底要告谁的状呀?老师这儿有几张图片(与绘本内容相关的水、太阳、云等),请你们按照箭头的方向有序地将图片排排队,帮老师找到糖。不过,要在音乐结束前完成,谁想来试试呢?
孩子们都迫不及待地想上来挑战,于是我请他们以“开火车”的形式接力上来,由于是限制好时间,他们也较快地完成了图片的排序。通过孩子们共同来操作,也能让他们很好地理解童谣循环式结构的特点,他们也很好地理解了这首童谣,都异口同声地说:“老师,就是老鼠偷吃了糖。”
接着,我利用白板上排序好的图片,用一种轻松、戏谑的语调为孩子们朗读该童谣,这帮孩子可喜欢听了。
四、齐玩“对答游戏”,加深对绘本的理解。
我:小朋友,我们来玩个对答游戏,游戏中谁回答的问题最多,谁就是最机灵的小警察。
在这环节还需要我引导一下,毕竟孩子们对童谣还不是很熟悉。接受能力比较好的孩子在游戏中表现比较活跃,还会一边答一边配上生动的动作。
五、延伸活动:
请孩子们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读该绘本,一起玩对答游戏,收集更多循环式结构的童谣。通过亲子阅读的方式,孩子们可以继续丰富对绘本的理解,听听家长爱的朗读,在更充裕的时间中感受画面、语言的美,增加亲子间的互动,一起感受亲子共读的美好。
活动反思:
1、可以在活动前请家长们陪孩子先收集并朗读循环式结构的童谣,为孩子们理解该童谣的特点做好准备。
2、对答游戏还可以利用教学活动前、餐前、散步等环节变换不同的形式来玩,比如师问幼答,或幼问师答,或幼儿间分组一问一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