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上,儿子跟他最可爱的女生同学在玩。
楼下,我喝着已经略略有点淡的桔普茶。
我喜欢这小女生,安静且乖巧,十足我小学时喜欢的那个小女孩一般模样。当年我不太敢跟那个女生说话,只会远远地看着,喜欢远远地看着。她读书的样子,运动的样子,训其他男生的样子,都喜欢。儿子是幸福的,因为他有一个不害羞的老爸,来为他的童年增添一抹色彩。
对于孩子们喜欢的事物,我希望能为他们做的,就是创造条件来让他们去喜欢,去做,去做好。儿子喜欢足球,我就带他去广州天河看恒大比赛现场,在场边一起呐喊。校队选中他,我支持他去。俱乐部选中他,我也支持他去。奶爸每天早上的日常是这样的:儿子要早起训练,我便每天早上6:30陪他起床,送他去训练。马上匆匆赶回来送女儿去上学,然后再带早餐去球场给儿子吃,最后才去上班。虽累个半死,但心甘情愿。
女儿钢琴弹得不错,这几年来每周一节的钢琴课我都供她去上,蛮贵的雅马哈钢琴我也给她买。她特别喜欢和她的小同学小闺蜜结伴一起玩。我便几乎每个周末就约上她们的家长聚在一起,吃喝玩乐。虽然我和家长们觥筹交错,把酒人生,亦是人生一大快事。但当目光扫过女儿,看到她和小伙伴们那开心放松的状态和绽放迷人笑容的那一刻,是最开心的。
隐藏在行动里的爱,他们无需听到。只要她们心里知道,爸爸出现在了每一个需要他出现的地方,没有缺席。
2016,特别忙碌的一年。但却是我跟孩子们相处最多的一年。如果说要把生命浪费在最美好的事物上,我认为,这是最美的浪费。
创业,究竟算不算是一件美好的事物?我很难定义。多少人曾见识了它的美,又有多少人曾尝到了它的苦。多年前,我的领导就对我说,我的性格适合创业。也不止一个下属告诉我,你若创业我必跟你。于是乎我都有一个错觉,或许我真的是那种适合创业的人?但直到今年,当我毅然辞去智能家居领域的上市公司的销售总监职务,而加入到这家犹如初生婴儿般的创业公司一起创业时,我才发现,我TMD哪里适合创业!创业太累人了,创业太辛苦了,创业会死好多脑细胞。以前的我确实更喜欢这种日子,但如今的我却喜欢把节奏放慢一点,细细品味人生的苦与乐。看起来矛盾了,但大半年下来,我也逐渐适应了。可以生活是生活,工作是工作。于是乎,工作日,竭尽所能。休息日,放慢节奏。该陪娃时陪娃,该跑步时跑步,该看书时看书,该喝茶时喝茶。比起那些年轻的创业汪们,或许看起来我不够投入,还不够倾其所有,还不够废寝忘食。但其实世事总难绝对,最满的未必是最优的,最简单直接的也未必是最有效的。很多时候,满只是因为我们觉得需要更满,简单直接只是我们认为它本应简单,本应直接。但事实往往是,我们未必需要那么满负荷,满并没有那么高效。事情也往往不能那么简单直接,你这头简单直接了,人家那头其实没你想象得那么简单。正如脱离了语境去理解一个词,总难达意。不考虑当事人本身的实际情况,不考虑沟通双方的感受、理解能力、职业背景以及立场,是不切合实际的。于是我很释然。尽管去筋疲力尽,尽管去头破血流,也尽管去杯盏交错,尽管茶香四溢。我知道,这都是经历。假想如果我是在天国的我,在那遥远的云层上俯视人间。看到曾经在忙碌于这事那事的我,就像手里拿着遥控器在回看一部电影一样。把这部人生的电影播放一遍,每一个片段都是一段经历。有些片段发生在这里,有些片段发生在那里。有些片段好笑,有些片段感人,有些片段忧伤,有些片段青涩,有些片段苦涩。何必执着于结局?何必在意跌宕起伏呢?不管怎样,这都是你的人生。“It’s a valuable future…believe me. Don’t destroy it, protect it,embrace it.”(《闻香识女人》)
还有一些“浪费”,只恨没有更多的时间去完成,如读书。少年时,压根不爱看书,天天就爱在外面野。还记得有段时间特别喜欢捉知了,尤其喜欢捉刚刚从地上爬出来到树上,准备要蜕壳的那种。但这个蜕壳的时间往往会在清晨五六点,那个点我通常还没起床的。于是我想了个好办法。有天晚上偷偷在地上找了一块四面都比较尖的石头,洗干净,睡觉前趁父母不注意放在身下,故意顶着自己的背脊。目的是想着当我睡到清晨时一个翻身就被扎得痛醒,痛醒就可以悄悄起床去捉知了了。(这智商,有点让人捉急。。。)但偏偏我还真就清晨时被自己放的那块石头扎醒了!如愿以偿的捉到了刚从土里爬出来,还没脱壳的知了(因为这样我就可以观察它脱壳长出翅膀的过程了)。总之,就是各种玩,不爱看书。到了青年时,还是不怎么爱看书。读大学,一半时间都是趴在课桌上睡觉,但也没读几本书。所幸剧情在工作后出现了惊天大逆转,或许是因为前面二十多年看书太少的缘故,突然对书开始产生了很大的兴趣。工作第一年,下班后没事就喜欢捧着第一本关于销售的工具书,着迷地啃,看到心神领会处,把书一放就要往办公室跑去。当时女友问我周末干嘛要回公司?我说看到了一些招式非常好,我要回去用起来跟客户过过招!
如今很少看工具书了,到了这个阶段,看书非常杂。但每年都还是能看到几本好的,让我有感悟的书。前段时间看的《菊与刀》,当时听到这本书名还是在MBA课堂上,记住了老师对它的推荐,但却一直拖延着没有买,直到今年突然想起。
看来物件与人之间也有缘分,很多时候你不喜欢或还没接触这个物件,或许只是因为缘分未到。今年,翻开了我和这本书的缘分的篇章,也从而打开了我对日本文化阶段性热情的一扇门。
《菊与刀》,让我非常惊讶地认识了日本人对规则和规矩的尊重,对成与败的不同看法,对自身欲望的收与放,对自身的修为和要求,印象和感触颇深。继而我想顺着这条线更深入一点去了解日本的文化,于是我买来了MUJI历史上很有名的设计师原研哉的《设计中的设计》,更多的了解了日本的物件设计中巧思、简洁、用心的一面,很是喜欢。
事实上,好的设计本身已经脱离了设计概念的外延,其核心是对生活深深的体会以及对物件本身属性的尊重、了解与创新。
看完这本以后,最近正在看渡边淳一的《失乐园》。试图了解日本人在精神层面是如何看待婚姻和女性的,他们那几乎是服务在一个公司到老的职场惯例下的心理压力和焦虑又是怎样的。
我发现看书把握一个主题,一个方向,在这条线上展开延伸阅读是一件蛮有趣的事。这样的方式可以让你尽量避免完全受某一本书观点的影响,也可以更全面的了解这条线上的不同方面的更多知识和信息。会相对深入,也会相对客观。把生命浪费在这样的有趣的事上,我愿意。
屈指一数,已是年近四十。到了这个阶段,矛盾往往已经不再是矛盾,合理也未必必须合理。有些表现看似矛盾,实则合理。例如现在爱讲究,请注意讲究和臭美是完全不同的。讲究就是,用什么样的杯子喝什么样的茶,吃这类菜该配什么酒,该配怎样的杯子,这个花瓶搭配什么花,都希望多些讲究,不要太随便。但与此同时在某些方面却也特别能将就。例如去广州深圳东莞出差,忙起来就把车停加油站,买包饼干,在车里一口水一口饼干的不停地回复业务群信息。能找到路边的面店吃上一碗往往已是人生一大幸事,但同样的心怀喜悦和感激。如果能够再来一杯咖啡必定重拾激情元气满满的上路。所以,讲究和将就并不矛盾,不同的是在什么时候,在什么场合。
越来越喜欢简单,以前觉得简单就是单调乏味,现在却觉得去除一切不必要的繁琐以后的简单更加直击人心,让人真心欢喜乃至感动。做人岂不是一样道理?很多人都说MJ我们虽然平时不怎么见面但我却很关注你的朋友圈,我说为何?因为你发的东西很真实。可不,在我身上有很多标签,但我从不为任何一个标签所累。不需要一本正经,不需要有任何包袱,还原你的真实性格和本性。才能活得开心,活得简单。我也不轻易转发任何人要求我帮忙转发的文章和信息,不轻易推荐任何人要求我帮忙推荐的产品,因为我深信每一次转发里面都有我个人信誉的背书,我现在觉得信誉这个东西尤其珍贵。而当我推荐我们创业团队做出来的产品时,我也是真诚推荐,不带一点矫情。叫好的朋友如果没有买,我一点都不会生气,也不会乞求别人。我希望喜欢是真心的喜欢,我希望购买是真诚的购买,来不得一点勉强。不叫好的朋友我也丝毫不争辩,因为不喜欢就是不喜欢,可以没有理由。尊重别人的不喜欢,也尊重别人发表意见的权利。多一分气度,或许能收获多一分尊重。
我也仍然热爱运动,跑步是我不爱打扰别人的性格的一个缩影。因为它可以随时随地由我自己而展开,而不用因此而背负上要约谁,他会去吗之类的心理负担。我依然在出差或旅行至每一个城市时带上我的跑鞋,今年至少有三次出差忘了带内裤却没忘记带跑鞋的尴尬场景。但扛过了尴尬更多的其实是喜悦。每周周末必跑10公里,每年的跑马季节必跑一场半马。今年很幸运地抽中了三个我喜欢的城市的马拉松:南京,广州和深圳,并顺利完赛,在最后一个赛事中还收获了个人的PB(personal best)。不止一人不止一次转发跑马伤身的帖子给我,我笑而不语。凡是运动皆有风险,跑步不注意方法关节确实可能会劳损。但挑战自我和挥汗如雨的快感只有完成以后的人才能体会。人生这场戏也就匆匆几十年,除了啪啪啪以外有没有一个运动你是可以坚持三十年以上的?我很高兴我有。
今年比任何一年都多了很多聚会,我爱聚会,因为开始觉得聚一次少一次了。朋友虽然很多,不同的圈子,小学的,中学的,大学的,MBA的,前东家的,女儿同学圈的,儿子同学圈的,书友会的。。。但值得珍惜的,每个圈子里就那几个。我很珍惜跟这些好朋友的情谊,真诚以待,以心交心。不以利益绑架谁,也不以职业贵贱来审视每段关系,因为深知近了不惑之年,能找到同样真诚的朋友已经实属不易,其他的,计较来干嘛?
别问什么是永远,
笑容斑驳的一瞬间,
看年少花开,往事如烟
那一段浅浅流年。
再见
来过的去过的少年。
再见
哭过的笑过的缠绵。
醒悟时滴泪成莲,
只有最痛的再见,
最后换来一句
好久不见。
2016/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