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知道安妮宝贝是通过林糊糊的一篇微博文章:得未曾有。那时她改名为庆山,出版了《得未曾有》,第一时间买来读。读这本书,喜欢上了庆山的文字 她的表达方式及字里行间传递的她对生活种种的思考见地。是一本看了心很静的书,书中的四个人都投入在喜欢的事情上,一位爱作画也爱烹饪的厨子,用最自然的方式倡导他的饮食方式;一位回归乡村的摄影师,与妻儿相伴山居,礼敬故乡和大自然;一位年轻的僧人,以诗歌以唐卡以修行以领悟,供奉信仰;一位以古法弹奏的老琴人,年过八旬,心守一事。他们喜欢写字、喜欢画画、喜欢佛教、喜欢弹琴,一生不求多大成就,但足以活得真实,自在,美好及做事情专注的态度。就像林糊糊说的:这本书的使命是让每个读者,对自己牢不可破的生活模式认知,松动一下,看看新的可能,或是让已经走在自己承担自己命运路上的旅人,感到温暖不寂寞。人生变换,总需要一样依止,可居可游。到庄子的世界,艺可通达,可证悟。
后来陆续读了《素年锦时》《晚宴》,更加喜欢上庆山的文字,好多说到心里。
《月童度河》的出版,中间有几次推迟。再加上刚毕业从学校到工作的不适应,状态调整及两次搬家,上周五才下单买了《月童度河》,用周末两天的时间读完,读得很慢,很走心,也借此进一步梳理整理内心及解决近段时间的困惑。
书中说:时间这样快。这样地快。快得抓不住记忆的线头。但,真如你所说,幸好有无常。幸好我们一直在变化。有段时间集中读了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的书,了解学习藏传佛教。所有和合者都无常(诸行无常)是佛法的四种见地之一。在《正见:佛陀的证悟》中,作者说一切和合皆是无常是简单、科学的事实。这世上一切存在或运作的事物,一切想象和实体构成的,一切心中所想的,甚至心的本身,绝对一成不变地存在。凡事都会改变。所以接受无常,接受生活中遭遇的各种变动。
生活中的一切都是因缘聚合,一切事物都是苦集灭道。在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训练内心,平常心看待各种关系的变化及各种事物的改变。同时也对自己顺应变化提出更高的要求,去做,不抱怨,不问为什么,养成习惯,坚持就会遇见不一样的自己,不逼自己一把,就不会知道自己有多么的坚强,多么地优秀。
1.人多么容易生活在意识的牢狱里,粉碎自我需要很大的智慧。
2.人身易老易逝,做什么都时间不够。该做的事要尽力做,有些人要认真对待,无益和损耗的妄想清理干净。控制心念,唯训练是必要。
3.每个人的内心有隐藏的痛苦。我们在轮回中是一体的、平等的。用心体会这一切。
4.选择城市就像选择伴侣,有无可替代的部分,不可调整的部分,无能为力的部分,业力的部分。人生的严酷,使得人在这一刻,把手上的事情单纯而安静地完成就可。疑问纠结毫无用处。
5.无知的洁净中生长出来的,很容易被折断。从反复的暗黑中生长出来的,可能是信念。在黑暗和暴烈的背后,为何有一种空无而透明的光芒闪烁着?
6.没有抒情的余地,只有观望的眼光。旁观世间,也旁观自己。海纳百川是负担,要接受下来多少脏东西。需要消化功能十分强大。但人仍应尝试接受荒诞的、不适的、矛盾的、复杂的各种显示和状态。接受,是一种态度,也是一种能力。
7..你想的,他人想的,不是一样。我们不过是以对方作为工具,没有如实接受对方,因此根本无法理解对方。人怎么可能奢望了解和得到对方的全部?
8.珍贵、重要的东西不能轻易表达。轻易拿出去,被人误解,也亵渎它。不如只拿出部分,这样可以保护它。什么都拿出去,是自己的浅薄,不知道好东西是什么。一旦知道,会保守和尊重它。
9.人们需要的是,有心灵支撑的均衡模式。真诚和有效的生活方式,精神与灵性有追求,真正地相爱。
10.艺术只是一个法门,一种方法,也有进阶,比如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但方向只有一个,并且无有捷径。
11.上升虽然缓慢却更可贵。那是为自己获得的自由。
12.我们的心幻化出这个世界,然后被监禁在自我的牢狱里寸步难行。
13.生活是自己在过,智慧与福报要慢慢累积。这是一种选择。所有的一切只是走到对岸的工具。管好灵魂,让它找到道路,这是重要的。
14.真正懂得万事万物的因果,才能内心明亮,知道如何取舍自己的思想、行为和语言。
15.写作,是为了给遥远的另外的自己。那也许是比现实生活中的自己,更精粹更真实的存在。也可以说,是我们自身隐藏的佛性或神性,写作可以联结到它。
16..有多少人可以真正理解和信任他的核心?我们没有遇见过活在开放性里面的人,也没有真实而深刻地爱和被爱过。观念的颠覆和破坏才是彻底的教育。
17.能使人进入三摩地境界的,比较缓慢而长期的,是依靠禅定深入。
18.文字、色彩、音符、形体…种种想象和创造,最终应是一种供养。当心足够丰富和敏感,整理出这些生命的重量,给予他人一起分享。围观而热闹的人群渐渐散去,最后留下懂得真滋味的人。
19.只要有人能够看懂,就应该把美好的心得交付于他。这不是你在给予,而是他在成全。
20.创造美好的事物,不吝于与他人分享。行过黑暗的隧道,用来通往深处的宫殿。你供养的,是此刻当下清净优美的心。这也是可以给出的最好的东西。
21.太容易察觉到人性的弱点,及关注到恶,不是太有福报。即便见到各种软弱、局限,不管它们来自他人还是自己,懂得这一切均是自然与合理。没有美丑,不存在善恶,只是各自的属性所得到的命运。
22.那些有力量摧毁我们的价值观和种种偏执的人,感谢他们的出现。这种价值,不是身边给予赞美、附和、敷衍、忍耐的人所能相比。
23.再没有比专注更没有烦恼的。
24.人并非一成不变,如同苹果静止时内在分子也在变化,不给人设以判断仍是比较妥当。
25.无论男女,每个人身上虽不自知,但都在散发不同气场。见识过种种,珍惜那种心地清净、单纯、暖和、活在当下的人。这种珍贵并非出于无知,而是出于历练。
26.一种内在的喜悦,一种心灵的开阔,一种不移的慈悲。佛教的教义,需要修行者通过学习、思考、实践、检验而被吸收和接受。随着吸收和接受的深度的增加,修行者自身的人格和觉受状态逐渐抵达平衡。这是自然的回报。
27.只有进行内心改造,投身于积极而深刻的精神活动,才能带来对生命的真实认识。
28.对个体生命来说,最重要的就是去直接体验绝对真理,超越所有概念。这是智慧根本的面貌。
29.我们必须找到方法训练自己的心,让我们对他人和无生命物体知觉和判断的坚实性,像一块冰融化在水中一样…这让我们对周遭产生一种很冷静的态度我。我们是什么样子,只有自己能够负责。我们是自己过去的结果,未来就在自己双手中。
30.能够被说出来的话、被表达清楚的感情,通常都不是最重要。人所经历的、承担的,那些无法陈述、无法展示、无法传递的部分,才有真正的深意所在。
31.诸法的相是不生不灭、真空,无法用文字、名称或言语说得出来,但是要用语言为众生讲解,便于他们得到解脱,这是最困难的事情。
32.只有同种属性的心,才会觉得它美。不需要任何吸引、刻意、徒劳、维系,出现在彼此面前即是相认。
33.记得学习是为了准备回家。什么是到头,无头了,就是到头。我知道他指的是我执的断除。与比自己见识少或见识高的人交流,会有收获,能量在流动,不管它是往上或往下流动。
34.得到来自他人品质的深刻加持。什么是加持?加持不是来自权威或神通人士的施法,而是来自外物、他人带来的心的显现和激发,以此获得觉知。这需要深度的心灵联系。
35.我们需要能够劝诫自己和带来启发及引领的朋友,并且珍惜人与人在一起的每一个时刻。要心存感动和珍惜,尽量不用自己的习性和低劣之处去污染关系。
36.古印度文明里,生命有洁净和向上的高级意识。瑜伽的最终目的,不是让身体健康或优美,而是向神靠近,与神合一。它是一种联结。
37.一切行为有所节制,合乎中庸。不贪婪,或是只收受恰如其分的事物。它的内制要求纯净,或是保持我们身体和周遭事物的干净和整洁。满足,或是对所拥有的和没有拥有的事物感到安适、充足。经由保持正确的习惯,如睡眠、运动、营养、工作和消遣,去除生理和心识系统的污染。学习和研读。崇敬高等智慧。接受自身的局限性。
37.从所做的事情中领悟道理,再循着这个道理去过活。每个瞬间所做的事情,“即是自己的人生,是修行,是精进”。
38.人性的部分越来越少,没有愤怒、恐惧、欲望,大脑连接万物。这是证悟的境界。
39.我感知周围这些人影、人声、气味、色彩,这当下时空中充溢的种种,如果在其中感受到一种永恒不变的稳定,与这些所见所闻从未隔离,互为一体,并且彼此支撑,彼此映照,也许会从中感受到安宁和喜悦。允许所有发生过的可以改变、消失、继续生长。与它们一样地自然、自由。这个我,在哪里,想一想,找一找。
40.比较有收获的,是能够发现和吸取到他人身上的美好能量,如果没有,他也不是你能够评判的问题。让自身强壮的唯一方式是,首先解决好自己的问题。
41.深广而宁静,单纯而不复杂,纯净灿烂光明,超越思议的心,这是诸佛的心。其中无一物应消除,无一物应增添,它只是自然洁净地看着自己。
42.无论学哪门技能,当你不向它要美丽要感到要智慧要注目的时候,一个从容的、真实的字迹就会呈现在面前,引领着迈向前方的路程。
43.人生如露似电,我们有幸在各自的生活里:不停前行、感悟、练习、修行、耕耘、成长,在道途中偶尔与彼此擦肩、相逢、一期一会。善缘得聚,以书为友,已是无限清福。
44.日本人习惯关注朴素和本质的细节,这个特性存在于他们的艺术性行为之中。小到做一只杯子,大到盖一所建筑,不喜欢泛泛而谈,默默把微小的事情推动到足够深度。器物有时也是一种冥想。
45.不亲身翻山越岭,怎能知道边界。扩大心的容量承担下更多东西。生活是很大的舞台,看到不同的人的演绎,会更加了解自己。
我们的自我都太微渺,不如让它融化。
46.当你年轻的时候,有很多自我及强烈的欲望,经过修行训练,磨损和洗净自我,变得相当柔软,像是纯净的白色丝绸。即使有很强的渴欲,如果深深锤炼它们,会成为强固锐利的铁器。有如一把日本刀。这是我们得以训练自己的方式。
47.人学习的应是智慧,而不是知识与概念。所以,多与散发出智慧和气质的人在一起,与安静而踏实的人相处。
48.把读到的听到的看到的东西吞进去,理解消化之后再以另外的形式描写和表达出来,意义是作为一个工具,自我的杂质需要更精细地过滤和清除。
49.宁静、光明、真爱、信仰,显现在嫉妒、嗔恨、围攻、怀疑、毁坏这些淤泥洪流之上。观音殿建立在悬崖和牢狱之上。
50.人所经历的所有熔炉般的秘密的痛苦和祈祷,都是闭关洞。珍宝般的经历,可以被灵魂在离开的时候带走。这也是宿世业力的一部分的显示。最终,应该化开自我,与虚空分享。这是获得永恒的方法。
生活学习中,不免有不如意、不被理解的地方、不免遇到各种困惑,要找到一个出口,比如多读读喜爱的作者的文字,每个人的阅历、角度、偏好、思考皆不同,我们所要做的是扩大认知的边界,用心生活,在生活中精进、修行,最终证得菩提心。
写于2016.8.30
北京昌平保利罗谷小区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