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总是在惯性中生活,在教导下学习,在成规中思考,在劝解中决定,并在无助的结果中自责。是时候放下这一切。精进,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
时间
一个人如何对待他的时间,决定了他可以成为什么样的人。
采铜提出了“半衰期”的概念,对事情价值的评估不仅要看收益,还要看收益持续的时间。打游戏虽然带来了内心愉悦的高收益,但半衰期却很短;刷微博更是收益低半衰期也短的事情。而做很多短半衰期的事无疑就是在浪费时间。
选择
当我们面对人生中的种种选择时,如果我们拿出一点勇气,为自己设定更高的目标,那么我们就可以发现更多更好的选项,作出更加完美的决定。书中提到了人的四种格局,只追潮流没有自己想法的盲众,只利己信奉丛林法则的逐利者,以改良社会为己任的至善之人和追求并捍卫真理的理念人。而你是谁?
格局高了,选择多了,就需要对选项进行分析。除了自动产生的可见选项,还要尽可能的探索可能的选项,然后对其中的隐性假设进行剔除。所谓的隐性假设就是心理上的预设偏见,比如“在大城市工作就买不起房”,“女人过了30岁就嫁不出去”等限制自己思维的框架。
最后,不要把选择看得太重。选择随时可以更改,重新选择不是推倒重来,过去的自我不会被抛弃,而会延续和发展。
行动
书中引用了《精益创业》中的“最小化可行产品”的概念,建议打造个人的最小化可行产品来作为展示自己才华的载体,比如读书笔记。
其他来自《精益创业》的启示包括:克服“过度准备”,边行动边准备;克服“自我防卫”,接受批评并反思;克服“沉没成本”,不要留恋失去价值的努力。
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
作为一个拖延症患者,我也是一个喜欢过度准备的人,做事情总喜欢搞些仪式,于是总是坚持不下去。采铜建议“即刻行动”,小事要当做则做,降低管理成本,而大事不要以等待时机为借口,因为你不一定有识别时机的能力。
行动后最重要的是进行反思,包括信息、预期、结果、进度、工具、情绪、阻碍、优势、缺憾、意义等方面。关键是要及时,书中建议做完立刻反思半分钟,写出来。
学习
学习学习再学习!不是重要的事情说三遍,而是要懂得如何学习,学习如何学习的方式后再去学习!懂的提问,以问题开启学习过程,进行长期探究,行成一贯的思考路径,构成学习的连续性。随后进行解码,对信息进行深度挖掘形成知识。随后在不同的知识之间创造关联,增加知识被调用的次数,再通过练习对知识进行操练,最后形成技能,也就是学习的终点。
思维
对与思考的方法,书中主要谈了四点:
一、 要清晰思考,首先要简化,简化输入——对信息进行过滤,简化输出——简洁表达,然后才能在思考中进行浓缩归并。
二、 运用潜意识。思考需要先发散后收敛,如果能在日常生活中积累大量素材,形成初步创意后中止有意识的思考,并关闭大脑里告诉你“不可能”的声音,制造一些随机和混乱,比如换个环境、打破常规,接下来就能迎来潜意识的“灵光乍现”。
三、 图解思考。大脑就像是一台计算机,文字处理使用工作记忆,即内存,能同时处理的信息很少;而图像有专门的“GPU”负责,可以处理更多信息也更高效。所以思考时如果能边画边想,借助思维导图、流程图、结构图等工具,就能释放出更多的工作记忆进行思考。
四、 周密思考。借助乔哈里窗格、形态分析表格、清单等思维框架,达成周全的思考,避免被个例、证实偏见和思维盲区影响。
才能
要认识到个人资源有限,进行舍弃和调配,选好行动方向,并在执行过程中进行把控和调试。仔细考察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利用自己的优势努力工作,通过与人合作来平衡自己的劣势。回避在很多不同方向上空耗精力。保持专注,把自己能做的做到最好,并保持留意新的机会。
木桶理论针对的是团队,而个人则要尽量将自己的长板变得更长一些,形成独特优势。将大多数时间投入到自己的优势领域,剩下的少量时间则可进行一些积极大胆的探索和尝试,捕捉一些其他的资源和机会。因为才能学习的积累是一个S形曲线,浅尝辄止只会一无所获,只有做到极致才能获得超额收益。
在缓慢起步期和高原期如何坚持,不是靠意志力,而是兴趣和挑战的驱动。书中提出了“因努力而热爱”的观点:不以兴趣为前提,而是先努力,产生兴趣,形成良性循环。此外,不要以过来人的经验为教条,阻碍自我探索。
成功
要成功,首先要成为一个主动探索的学习者,以完成具有创造力的作品为目标,突破专业壁垒,开拓一个更广阔的世界。书中介绍了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自我管理》中的“反馈分析法”,做决定时写下期望结果,到期进行对照,能够能清晰的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找到探索方向。
当我们从书上学到的知识要应用于现实时,首先要认识到理论和现实的不同,随机应变。另一个关键点就是要做到独立思考,在互联网如此便利的今天,我们都习惯了遇到问题马上找度娘,这样做的结果就是我们只分析了别人的经历和思考结果,却没有锻炼到自己的思维。正确的做法是应该先自己进行大胆假设、有批判性思维、尝试、分析,再搜索资料进行论证。
现实和理论之间有着多种路径,除了理论输入——现实输出,也别忘了反其道而行之。对于日常生活、工作,要常总结、反思,从现实中学习。
如果你与大多数人相比,没有什么特殊之处,那么为什么社会要给你超出平均水准的回报?
每一个成功者都是独一无二的,独特性是最好的竞争力。如果只知追随潮流,就会成为格局最低的“盲众”,思想单一。当我们树立了自己的内核,达到自我认同和接纳,就可以不为追求社会认同做事,而去做一个追求酷的人,质疑理所当然的生活,在主流之外发现新的机会。
思维导图:希望对想全面了解本书的人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