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周武帝宇文邕(543年―578年),字祢罗突,鲜卑族,代郡武川(今内蒙古武川西)人,北周文帝宇文泰第四子,据说他“幼而孝敬,聪敏有器质”(《北史·周本纪》下第十)。宇文泰因此很喜欢他,常对人说:“成吾志者,此儿也。”青少年时代的宇文邕,前途平坦,十二岁时被封为辅城郡公。后来孝闵帝即位,他又被拜为大将军,出镇同州。明帝即位,宇文邕“迁柱国,授蒲州刺史,入为大司空,行御正,进封鲁国公,领宗师,甚见亲爱,参议朝廷大事”。宇文邕性格沉稳,不爱多说话,但如果有事问他,他总能说到点子上,所以明帝曾感慨道:“夫人不言,言必有中。”
宇文护,又名萨保,是宇文泰的侄儿。西魏时,曾任大将军、司空。556年,宇文泰病重临终之前,曾郑重地对宇文护说:“吾诸子皆幼,外寇方强,天下之事,属之于汝,宜努力以成吾志。”宇文护表面许诺下来。第二年,他拥立宇文觉为帝,建立了北周政权。宇文觉“性刚果,恶晋公护之专权”(《资治通鉴》卷一六七《陈纪》一)。宇文护见他不服,不久就把他毒死,另立宇文毓为帝,是为北周明帝。北周明帝在位不过短短四年之久,宇文护又将他毒死,改立北周武帝。
武成二年四月(560)宇文邕即位,是为北周武帝。
宇文邕即位之初政局十分不稳,宇文护掌握实权多年,党羽众多,武帝只能忍耐。这一忍便是十二年,十二年间,宇文邕为了表明自己对宇文护的信任,面对杀兄之仇装做无所谓的样子,对宇文护不做任何提防,处处按照宇文护的意思去做。
宇文护的母亲,被北齐俘虏,母子分离三十五年,后来北齐将她放回,武帝对她也竭力奉承,“凡所资奉,穷极华盛。每四时伏腊,周主帅诸亲戚行家人之礼,称觞上寿”。用此来博得宇文护的欢心。由于周武帝表面上的尊重、曲从,宇文护没有像对宇文觉、宇文毓那样对待他。然而在暗中,宇文护还是时时要挟武帝,专横跋扈,总想取而代之。
公元572年,武帝决心铲除宇文护。宇文护从同州回到长安,宇文邕和他一起去见太后,说太后最近经常喝酒希望宇文护劝诫太后,并让他对着太后宣读《酒诰》,宇文护不知道是计,就答应了,正在读的时候,宇文邕用玉珪猛击他头部,在宦官何泉和卫公宇文直的帮助下杀死了宇文护,随后剪除其党羽,从此开始掌握实权。
北周武帝是一位雄才伟略的帝王,也是少数民族领袖中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武帝除去了心头之患,开始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他在父亲宇文泰所建立的基础上,终于使原来弱于北齐的北周,转弱为强。
勤勉节俭
武帝勤与政事,生活简朴,诸事希求超越古人,对下严酷少恩,但果断明决,耐劳苦,征伐时躬亲行阵,得士卒死力。亲政之后,把注意力集中在内政上,发展生产,吸收均田农民充当府兵,扩充军备增强国力。
武帝灭佛
南北朝时,佛教开始在中国传布兴旺起来,有人上书警告最为佞佛的梁武帝说,天下户口几乎被寺庙占去了一半。北朝佛教的影响更大,北魏末年有佛寺三万余所,僧尼达二百万以上。北齐佛风更炽,境内佛寺四万多所,僧众二百万。僧侣不仅干涉政治而且干涉经济,寺院经济日益发展,僧侣地主和世俗地主互相争夺土地和人民,大量的壮劳力投入佛门,国家因此而失去兵源。佛教对当时社会的冲击,不亚于洪水猛兽。公元574年,宇文邕召集文武百官、和尚、道士等,共同讨论佛、道,二教的优劣。建德二年,宇文邕确决三教先后,以儒为先,道次之,佛教最后。次年因一次农民起义,让他下定决心,禁佛、道二教,沙门、道士并还俗,为历史上三武灭佛之一。使寺院占有的大量人口开始向国家纳税服役,此举使北周的的国力大大增强。
率军伐齐
575年(建德四年),他独与齐王宇文宪等少数人策划,力排众议,决定伐齐并亲自统军围攻金墉城(今河南洛阳),因病还师长安。次年又率大军伐齐,几路并进,攻克平阳(今山西临汾)。围晋阳(今山西太原西南)时军事失利,自己仅得免。其后听从宇文忻“死中求生,败中取胜”的建议,终于攻克晋阳。577年(六年),入邺,灭北齐。从此拥有了黄河流域和长江上游。
直到这个时候周武帝才开始实现自己最大的梦想,他要超越父辈的梦想,不仅要统一北方,还要北平突厥、南定江南,建立南北统一的强大中国。此时,如果从东汉末年算起中国分裂已达三百六十一年,漫漫长夜,世人总也盼不到光明的曙光,而现在,这一历史重任,明显的要落在北周武帝的肩上。北周武帝只需完成最后一步,他在历史上的功绩就将比肩秦皇汉武。然而,人世间总有太多的遗憾,公元578年,北周武帝率军北伐突厥,没想到刚到半路身体不适,被迫返回京城,但这竟成了他政治生涯的谢幕。此时这位胸怀宏愿的年轻皇帝,只有默默地等待着死神的降临,北周武帝已经拥有了统一天下的实力,而上苍却没有给他统一天下的时间,直到临终他仍在注视着一张军事地图,那上面是整个华夏,在这片土地上,后来者隋文帝杨坚,遵循着北周武帝制定的北定突厥,剑指江南的战略方针,在北周武帝病逝十年之后,完成了统一大业。
时不与我,是北周武帝最大的遗憾。他是一位伟大的君主,他的名字值得被我们记住。值得一提的是,象棋的起源正是由于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