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大与成熟
文/时夜星空
入了社会就意味着你要长大了,要学会自我成长了,父母从此不会在你身边“有求必应”了。
“哥,你若继续读书,会比我优秀多了。”上大学的妹妹这样说道。
晓微微一笑自信道:“哥不是那块读书的料,反正都要参加工作,不如早点上班。”
妹妹直到现在都以为是哥哥真的不想读书了,才出来工作的。
她不知道是正常的,因为在大家眼里晓是兄长且从懂事起就自带着成熟与稳重。这只能说明基因强大,继承强。从小爸爸在晓眼中就如同粉丝对偶像一样的崇拜,或许这就是男人之间的吸引吧,每个男孩的第一个偶像应该就是自己的父亲,父亲的角色很重要,当然母亲也一样重要。
不是不想读书了,而是晓看到的不是妹妹看到的,又或不是她那年纪该想的。
妹妹总是担心爸妈对她好,晓这个当哥的会难受会生怨。身为兄长,晓岂欺妹。心理不平衡是所有人都断点,不适是很正常的,但过分的不适就不正常了,宁静致远嘛,都是自家人有啥的不适,如果这都纠结何以心存志远与人共事。咱在外不是也对身边人好吗?能帮则帮嘛!出门在外靠朋友,在家靠亲人。你对谁好都是理所当然,但别人对你好可不要当做理所当然,人是群体共生共事共荣辱要有团队精神,知感恩,懂道谢,会体谅。
其实是爸爸为了这个家做得太多太多,或许爸爸没有像别的家庭给孩子很多什么,但晓看见他的努力与辛苦,爸爸很累但他不说,不会对俩兄妹说。晓只是在一次无意间听到妈妈和其他朋友的妈妈聊天时说:“他病痛时一个人在晚上流泪咬咬牙就过去了,但从不在孩子面前表现出来,也不能让他们知道为此担心,他们只要好好读书开心地过应有的年华青春就好,其他都不重要,我们自己想办法。”有多少事是父母是不想让孩子知道的,或许有的孩子只知道怨父母给得不够多,远远比不得别人家的孩子而心生怨恨为此吵闹。
想归想但不能说,但晓不会怨父母。
因为晓知道,所以心中的想法就有了改变,儿孙自有儿孙福,为怎么要把自己的未来强加到父母身上。晓觉得父母做得已经够了,养兄妹多年也没收费,也没想过自己的儿女将来是不是孝顺父母,只要求我们做个好孩子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我们都觉得难,觉得父母不爱我们,不让我们任性!
后来晓决定不上学了,出去工作,为此爸爸放下工作请假回来劝说晓去上学,劝一次去一次又回来了,晓妈妈劝不动,为了让晓好好去上学,爸爸请了三次假回来苦口婆心地劝:“只要你能好好读书,别说上大学,出国留学我都送你,只要你肯读书,我有一口气在送你读书一辈都行”。正所谓事不过三,第三次晓真的决定不去读书了,爸爸向来是君子动口不动手,这一次爸爸真的生气了,晓被鞭打了一顿,痛是痛但晓不怨不恨他,这是晓的决定。爸爸太不容易了,不能给他清福,晓想要分担一些至少可以,把更多的关爱留给妹妹就好。
刚入社会,只要包吃包住工资低点都无所谓,这应该是很多人的第一想法,晓也是其中之一,不说同病相怜,至少大家的起点都是这样。先活下来不给家人添事劳心就行,要健康地活下去才有未来,无论顺境逆境照顾好自己为首要任务。
工作后有工资可领了,但很多同事都会打回家,有的是被强制性打钱回家。晓是看自身情况打回去的,但晓的爸妈从来不要求晓那样,还怕晓没钱用呢!真幸福。唯一的要求就是不要做坏事,做个守法的好市民就行了,那么重点要求来了;如果可以的话带个女朋友回来。
女朋友就不说了?谁没有点隐私故事呢。不过也要看个人吧,至少晓爸妈的意思是:“成家立业,先成家才能放下去浪的心,有人管,好专心地想事业。”这说法虽远古,但并不土,很真理,放在今天也是一样。但放眼今天有多少情侣愿意陪那另一半风雨与共,不离不弃呢?都想着自己的另一半事业有成,坐享其成。这种想法很可怕,它会使人着魔入道,就算在一起了也是出于目的性而非心甘情愿的爱,同床异梦就如同一个定时炸弹般的危险。
那不是晓想要的,也是很多人不想要的,但人心隔肚皮,谁说得准呢!说不准就不说,只是个人想法。
长大了吗?这个问题晓也在问自己长大了吗?
同龄人很多的已经买车了,只有极少个是买车又买房的。但很多都是用父母防老看病的钱去买车或买房,大多都是为了攀比别人,反正别人有的自己也要有,不管以后只要当下爽为先有面子。有少数的朋友确实是凭自己实力挣钱买车买房的,厚德载物,没必要硬着头去攀比,活得清醒的人心里都有自己的点数,有的东西就算你有了,但有多少实力明摆在那大家是看得见的,人比人真的会断气。
成熟了吗?其实父母健在就是儿女最大的幸,最大的幸福,趁自己斗志未凉就应该热血地去做认为是正确的事,趁别人东凑西凑钱愁着买车买房时,冷静下来分配资源计划自己的未来。
有备而战,百战不殆,没有天生的赢家,只有准备好随时出发得大家。
未来会来,努力不会错,愿你每天每时每刻都在长大且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