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簇簇樟树叶中若隐若现着山脚下那砖厂,听父亲说,从出Z城的十字路口出来那一地段就只有那么一家砖厂,那家砖厂这两年还买进了机器人用来制砖。眼中恍惚间浮现的是孙少安的砖厂,他仍旧提着黑人造革皮包四处营销他的砖。
路遥算是一个深深扎根于本土的草根作家,描写丰富多彩的黄土高原上农村生活居多,同时记叙一段历史时期的社会变革,写实生活又兼具了史诗的性质。他的作品中流淌着无穷生命力,激荡人心:尤其在作品结局部分编织罗网,让主人翁陷入其中,一步步扣人心弦,直至主人翁到人生低谷,看似是悲剧,实则是希望。
先谈谈《平凡的世界》的结局,孙少平失去了最爱的人和最尊敬的人,他自己也为救人毁了容,这样的灾难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难以承受的,而返回大牙湾煤矿区再次见到惠英嫂跟明明时,又是希望的开始,这是其次;更胜的希望是少平对生活充满热爱,未来的生活总会给予反馈。
如果不是先看过《人生》,我可能不会想到这一点。《人生》中作者把高加林捧上人生的巅峰,最后又将他重重地摔下,他还失去了巧珍,看似毁灭性的人生灾难,事实上是告诉读者“只有跌入人生的低谷,人就只能不断向上攀登了。”
中国读者在读小说中总会带有喜剧结尾的期望,而路遥用的技巧便是以带有希望的悲剧来满足读者心中所想的期望,不至于将撕裂的悲剧给人看,作品的生命力也就从这种悲剧中体现出来。书中,金波去寻找藏族姑娘时,路途看望少平,他对少平说:“如果晓霞还活着,我又找到心爱的人,那咱们这辈子该活得有多好!”他这句话道出了读者的殷切希望,这也意味着他们终将有一个不完美的人生。
平凡的世界里总因波澜起伏的生活而迸发出无穷的生活乃至生命的重要意义,其中路遥就将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劳动放在了显眼之处。作品中多处提到劳动才能创造出最踏实的财富,劳动能让人忘却精神上的疲劳,艰苦的劳动才能使我们活得有意义。最显而易见地是作者通过孙少平的语言直接叙述及亲身经历验证,其次以“贼人”金富和“吃白相饭”的王满银,还有一些不爱劳动、净谈主义的一直身陷贫困的双水村村民——典型代表孙玉亭来进行反衬。
路遥生平大半的经历都写进了《平凡的世界》,贫困农村家庭出身,高中毕业,小学老师,揽工汉,煤矿工人,在这些身份的周旋之中,路遥发现了劳动带给他生活的巨大动力,在生活中收获的启示并让他对生活无限感激。
我想正因为路遥本身是出身于陕西贫困的农村家庭,他的行文中透露出一种从容的踏实,我就将它说成是“坚定的朴实精神”;而将艰苦的劳动放在重要位置与其这种坚定的朴实立场必定是息息相关的。
在我看过的文学作品中,对生活认识很深刻的作品非路遥先生的《平凡的世界》莫属,这么说是因为我对这部作品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平凡的世界,非凡的生活。由路遥我想到过杨绛先生,他们之间没有实质的关联,但都有表示对待生活的态度;杨绛先生是从容不迫、与世无争,这曾是我向往追求的;只是生活的大轮铿锵前行,并不是每个人都有能力与世无争,更多的是像孙少平那样要靠自己的劳动赚钱的人,“赚钱既是目的,也是充实生活的一种途径。”这也并不意味着我否定了杨绛先生,我认为这只是一个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的区别。
对于开始时阅读《平凡的世界》(第一、二部)的一种浅薄认识:家庭背景的重要性。有这样的认识是主要来自于农民的子女仍是农民,有一官半职的子女总有个“铁饭碗”(少平高中同学各自毕业后的去向。)以及少安与润叶恋情的失败。仔细想来又觉得是作者思想过于封建保守,可能是大脑一段时间的短路或是视觉的狭隘,现在才弄清楚这个问题。
这部作品有很多值得商榷之处,言不尽而意无穷,他将生活中各种微不足道的事物掺杂了耐人寻味的人生意义汇入到了《平凡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