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嫁的前一天晚上,妈妈一遍又一遍清点着我的嫁妆,嘴里念叨着安排的事情有没有吩咐好,快到睡觉的时候,我对妈妈说:“妈,今天我和你睡好不好?”,妈妈看看我轻轻点点头。
刚睡下,妈妈又嘱咐我,我静静的听着,突然很想知道远在四川的妈妈是怎么来到这个城市的。“妈,你什么时候从老家出来的?”,妈妈愣了一下,“你问这个干什么?” “就是想如果老家近的话,大姨、舅舅他们应该能来参加我的婚礼。”我随口说了一个理由。“那还不是在老家饿的呆不下去了!”妈妈叹口气,沉重的语气像打开了记忆的大门。
妈妈出生在四川一个偏僻的小村子里,有姐姐和哥哥,刚上初小的时候就遇到了三年自然灾害,饥饿是妈妈对学生时代的唯一记忆。不久外公就病饿而死,外婆一个人拉扯着三个孩子。
据妈妈说大姨功课好,考上了煤矿招工的考试,成为工人跳出农门,后来每月都把省下的粮票和罐头攒起来,让外婆拿回家养活弟弟妹妹,有一次还饿晕在煤矿上。有了大姨的救济,外婆娘儿三个才活了下来。
到妈妈十五六岁的时候,饥饿和贫困让妈妈萌生离开农村的念头,舅舅说:“你走吧,我还要养娘,要不我也出去了”。正好有位远房亲戚嫁到这里,回家探亲的时候去家里拜访外婆,妈妈使出浑身解数,才借着这个机会走出了家乡。
因为那个年代户籍管理非常严格,没有户口的妈妈来到城里只能干临时工,做过保姆、清扫工、建筑工地工人、挖泥塘,除了忍受体力上劳作的苦,还要忍耐寄人篱下的苦,但是妈妈都忍了下来,只为了能留在城里。
随着妈妈的年龄慢慢大了,亲戚的话也越来越刻薄,最后妈妈只有一条路可以留在这个城市里——那就是嫁人,于是妈妈嫁给了爸爸。
“妈,你后悔吗?后悔离开家,嫁给爸爸?”
妈妈又发了会呆,像是在回忆前半生,然后慢慢地说:“不后悔,因为我的孩子不用待在农村了,可以上学,再也不用饿肚子。”妈妈说完停了很长时间,“记住,一个女人靠谁都不如靠自己,要自己能挣钱,才能腰杆硬。”
“妈,放心,我会过的很好的!”
“你比妈过的好就行了,不早了,快睡吧!”说完妈妈翻了个身,背对着我,可是我很久都没有听到她的鼾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