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陪伴技巧:不求不助
“不求不助”是心理咨询的一项基本原则,在陪伴孩子康复的过程中,我有了更深的理解。
即使是我们身心健康的时候,外人过多的关注、过于频繁的交流和问候,都会使人不厌其烦,何况是内心已经不堪重负的患病孩子?
青少年情绪障碍患者,都具有敏感、脆弱、容易受伤的特点。在他们对外来干预没有完全做好思想准备之前,外人(包括亲人、朋友)不恰当的关切和干预,都是给他们时刻波动的内心添加一股不可控的作用力。这种作用力,可能是助力,但更可能是破坏力。
不恰当的关切和问候,很多时候起的作用是唤起他们曾经遭受的痛苦记忆,并引起他们的又一轮应激情绪反应。
在孩子们疗愈过程中,尤其是情绪极度不稳定的时候,父母除了危机干预,尽可能不去干扰孩子的生活,有助于给孩子创造一个调整身心状态、寻找成长适应节奏的氛围。
父母对孩子过多的关注、频繁的干预,会给孩子留下浓重的消极心理暗示:父母这么在意我,是不是我的情况已经非常严重,没有希望?
有了这个认识,我在一些群里感慨地说:对青少年情绪障碍患者过多的关注,如同诅咒!
家长要不要关心孩子?当然要。但未必需要用频繁干扰孩子、引发孩子不安的方式。
在和孩子过着一如既往的日常生活时,家长不必用语言和行动,通过眼睛和心,就能感受孩子的状态和变化,默默积累知识和能力。在孩子需要的时候,做好准备的家长随时给孩子提供有力的帮助就可以了。
我认为,“不求不应”的核心,就是对孩子少打扰,多观察,暗中积累有助于孩子疗愈的知识和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