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最近在重读《非暴力沟通》,细细地读,认认真真地实践。
这本书所想要表达的思想,用简单的八个字就能概括:观察、感受、需求、请求。但是让这些概念精准的内化于心又是何其之难。
这次重读不再像第一次读那样泛泛而快速地阅读,而是认真的边做笔记边思考边实践,之前二妹想读,但后来也没见她问我要来读。所以我在开始重读之前,在群里问我两个妹妹是否希望我给她们分享阅读笔记。二妹没有回复我,倒是小妹说:“可以的。”
然后我分享了前面几章的笔记与一些自己的感想,可是每次分享完,我感觉都石沉大海似的,她们没有给我任何回应,我开始不知所措,不确定还要不要继续分享,她们是否看了,会不会对我分享的有抵触?
最终我想到了一个办法,就当作一次练习与她们沟通,我遵循着非暴力沟通的四要素编辑了一段文字发群里:
今日练习:如果我的分享一直得不到回应,(观察)我会不知所措,不知道我分享的东西你们喜欢还是不喜欢,有不有打扰到你们,慢慢的我可能就不太敢分享了,(感受)我希望我每次分享的时候都能得到一些反馈,(需要)如果可以了解你们的感受或者建议当然很好,如果一时半会你们也不太清楚你们的感受或者没有那么多时间去看那么多的字,至少我希望能得到:感谢分享!四个字。(请求)
小妹给了我很好的反馈,二妹依然没有任何反馈。但我也不会因此而对她有任何情绪,我相信她当下做不出回应一定是有她的原因的。
这也是昨晚刚读到的一个章节所给我带来的启发,那就是请求与命令的区别。
最近发生的另一个事件更能体会这两者之间的区别。
前天我拜托老妈杀鸡,她没有拒绝但是不按我的请求,我尝试再次沟通,被她生气拒绝。【你总是这样,叫你做点什么事就各种借口,那你昨天应下来干嘛?】那一刻如果我没有刻意察觉,这些责备的话就会脱口而出,好在我很快的看到了自己无意识的回应模式,冷静下来,尝试着改变回应模式,我允许她可以拒绝我。但是不意味着我就此忽略自己的需求,我想到可以有别的办法去满足自己的需求,只要自己去菜市买鸡就可以了,指责、抱怨她并不难解决任何问题。
等我做好了饭菜叫她一起享用,感觉她有些很不好意思,说了一些莫名其妙的话。第二天竟然去杀了两只鸡,这也是我完全没有想到的结果。
第一次读《非暴力沟通》没觉得它好,都是一些很细小的概念之间的区别,这次再细读发现真的很棒!但是再棒的知识没有刻意练习,也不会产生任何改变。
而每一次练习我们需要一些正向的反馈去帮我们看见自己的改变,从而养成新的一套非暴力沟通模式,我的经验是可以尝试从与不是特别熟悉的人沟通的时候去练习,因为与不是特别熟悉的人沟通的时候我们没有与对方形成固有的沟通模式,在沟通过程中会想一下再做出回应,这个时候我们就比较容易跳出当下习以为常的沟通模式去做出改变,跟家人或者特别熟悉了的人沟通,已经在无意识中我们习惯了一套沟通模式,就会有回应常常快过我们脑子的可能性。
非暴力沟通的目的不是为了改变他人来迎合我们。相反,非暴力沟通重视每个人的需要,它的目的是帮助我们在城市和倾听的基础上与人联系。
它值得我们每个人为之付出努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