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历史,在秦汉以前,由儒、墨、道三家组成,可以说几乎笼罩了全部的中国文化思想。到唐、宋以后,则变成了儒、释、道三家,这三家又笼罩着中国文化思想,直至中华民国立国初期。
对此三家,南怀瑾先生曾打过一个比方:儒家像粮食店,绝不能打。否则,打倒了儒家,老百姓就没有饭吃——没有精神粮食;佛家则是百货店,像大都市的百货公司,各式各样的日用品俱备,随时可以去逛逛,有钱就选购一些回来,无钱则观光一番,无人阻拦,但里面所有,都是人生必需的东西;道家则是药店,如果不生病,一生也可以不必去理会,要是一生病,就非自动找上门不可。
细读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会发现一个秘密。每一个朝代在其鼎盛的时候,在政事的治理上,都有一个共同的秘诀,简言之,就是“内用黄老,外示儒术”。
自汉、唐开始,接下来的宋、元、明、清的创建时期,都是如此。内在真正实际的领导思想,是黄(黄帝)、老(老子)之学,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道家思想。而在外面所标榜的,即在宣传教育上所表示的,则是孔孟的思想、儒家的文化。
最能代表黄老之学的道家学术,它的内容是怎样的呢?最能代表道家思想的是老子,他所著的《老子》(到了唐玄宗时代,又被尊称为《道德经》)一书,最能代表道家思想、有最系统、最具体地叙述。而阐扬、诠解老子思想最清楚的,发扬道家思想最透彻的,却是庄子。庄周所著《庄子》一书,唐玄宗时代被称为《南华经》,其中所论辩的道理,在政治、军事、教育、经济等方面,都可致用,它对历史人物的建功立业乃至对个人修养——修道、养气,以及立身、处世等等,都有很大的用处。
纵观中国历史,善用道家思想的帝王将相数不胜数,如汉文帝刘恒。刘恒是刘邦的小儿子,当时被分封在西北边塞的一个荒漠贫瘠的地带为代王。因为刘恒的母亲薄氏喜欢走道家“清净无为”的路线,所以才没被朝廷暗算,从而保全了自己和儿子的性命。而刘恒虽顶着一个代王的头衔,但却被冷落在边塞,很多年无人问津。直到接到通知,请他回中央当皇帝。照道理说这是喜从天降,但刘恒没有欣喜若狂,甚至得意忘形,而是请示了他的母亲,该不该去当这个皇帝。该是肯定该地,不当白不当,但如何当却是一种智慧。深谙《老子》之道的老母亲,运用了无为之道、用而不用的原理,对儿子说,“先让你舅舅到长安去看看吧!”,意思是先派一个人去探路,收集些情报资料。
那个时候刘恒的身份还是代王,不是皇帝,不过是刘邦几个儿子中的一个,连太子的名分都算不上,最多只能说他等同于一位太子而已。而另一方面,那个时候汉朝中央政府的权力,实际上早已掌握在周勃一人手中。当周勃派人来接刘恒时,刘恒再次运用了老子的精神——“谦德”。几个回合下来,刘恒顺利地当上了皇帝。
《老子》中说,“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这是老子的三件法宝,汉文帝的一生,就实践了老子的这三件法宝,实现了“文景之治”的现象。
作为一名礼仪培训师,大部分学和用的是儒家的思想,但一定得懂老子的思想学说,掌握、领悟并运用道家的思想智慧,如道家的上善若水、谦德、俭德、以弱胜强等。
礼仪培训师学的可不仅仅是礼仪专业知识和技术,甚至认为自己的专业知识已很不错,就开始出现得意,骄狂之态,甚至以势凌人,殊不知相由心生。一个人心里有什么,面上就有什么。我曾说过,作为女子,我个人是不大喜欢一位女性太过强势,女强人和强女人还是有区别地,前者强在外,后者强在内,更内敛,更符合道家的状态。
内用黄老,修炼自己的思想、内涵、智慧。但外还要用儒家,积极入世,践行、传播中华民族优秀的礼仪文化,助人助已,造福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