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近日,Gartner 发布了一份报告指出,到 2030 年,80% 的传统金融机构(heritage financial firms)将会面临两个局面:要么倒闭,要么依然存在但是竞争性不强。 而全球化的数字平台、金融科技公司和其他参与者将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
未来,只有 20% 的传统公司才会成为赢家,可以概括成三种类型:
一、幂律公司(Power-law firms):也就是拥有数字平台的公司,将利用其规模、低成本基础设施及客户信息,来创建新的服务和进入新的市场。只有 5% 的赢家有能力成为这类公司。
二、金融科技公司(FinTechs):个别公司或纯粹的公司 / 国际银行子公司,将在不连续的产品领域中分解传统的金融服务。在 20% 生存下来的公司中,只有不到 15% 的公司能够将自己转化为金融科技公司。
三、长尾公司(Long-tail firms):数字化带来的大幅降低的成本,将允许一些传统的供应商充当服务经纪人。与此同时,它们还可以为高净值提供附带的增值服务。大约 80% 的赢家可以成为长尾公司。
中国正在利用法规加速金融行业数字化转型
2019-08-22央行印发《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19-2021年)》,确定了六方面重点任务。
一、是加强金融科技战略部署,从长远视角加强顶层设计,把握金融科技发展态势,做好统筹规划、体制机制优化、人才队伍建设等工作。
二、是强化金融科技合理应用,以重点突破带动全局发展,规范关键共性技术的选型、能力建设、应用场景以及安全管控,全面提升金融科技应用水平,将金融科技打造成为金融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三、是赋能金融服务提质增效,合理运用金融科技手段丰富服务渠道、完善产品供给、降低服务成本、优化融资服务,提升金融服务质量与效率,使金融科技创新成果更好地惠及百姓民生,推动实体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
四、是增强金融风险技防能力,正确处理安全与发展的关系,运用金融科技提升跨市场、跨业态、跨区域金融风险的识别、预警和处置能力,加强网络安全风险管控和金融信息保护,做好新技术应用风险防范,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五、是强化金融科技监管,建立健全监管基本规则体系,加快推进监管基本规则拟订、监测分析和评估工作,探索金融科技创新管理机制,服务金融业综合统计,增强金融监管的专业性、统一性和穿透性。
六、是夯实金融科技基础支撑,持续完善金融科技产业生态,优化产业治理体系,从技术攻关、法规建设、信用服务、标准规范、消费者保护等方面支撑金融科技健康有序发展。
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四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云化阶段,也叫云 IT,云 IT 阶段追求的是成本的降低和效率的最大化。云转型策略的制定、企业级应用的上云架构、云平台的安全和自动化运维都是要考虑的问题。通过搭建混合云和制定企业应用上云的优先级,帮助企业搭建弹性、安全、高效的 IT 基础设施层,并通过云上架构合理的部署企业应用,将企业 IT 人员从繁琐的资源申请、系统运维中解放出来。
第二个阶段是服务化阶段,服务化阶段是企业本身的业务能力数字化的过程。过去企业的系统在搭建过程中往往是烟囱式的搭建,导致了系统之间信息无法互通,也造成了系统能力无法共享从而重复建设的浪费。在这一阶段,把业务以共享服务化的方式做改造,形成共享服务中心。有了这些共享服务中心以后,企业的业务就像能力积木,当他去做一个新业务的时候,只要把这些能力积木做拼接、组合就好,这样大大加速了创新的速度,也降低了创新的成本。
第三个阶段就是数据化阶段,一切业务数据化、一切数据业务化。当企业业务能力数字化以后,本身会产生大量数据,数据需要被最大化的利用起来,才能对业务有价值。
第四个阶段是智能化阶段,这个阶段的关键是解决不确定性。场景、算法、算力三个核心要素才能组合为真正智能化落地的东西。通过把这三者有效的结合,可以有效的帮助企业提升良品率、降低能耗,解决过去难以解决的问题,拓展认知的边界。
金融行业数字化转型的理解
几年前,互联网金融兴起,象征着互联网与金融机构的第一次深度结合。但无论是相比一般性的互联网 ToC 业务,还是传统金融业务,互联网金融的业务架构都有其特殊性。与电商类 ToC 系统相比,互联网金融产品在销售环节完成之后,商品的服务周期要长很多。加上金融业务直接涉及到资金,一分一厘都不能算错,对系统架构提出了很大的挑战。对比传统银行业,互联网金融业务的架构非常适应快速迭代、重视营销获客、重视转化率和 ROI,但同时也缺乏风险管理、合规、审计、交易和资金安全等方面的成熟经验。在互联网金融、金融科技这一系列概念的背后,反应出来的是传统金融企业多年来坚持不懈的数字化转型,执着地寻求改变,传统金融企业正在摸索发现合适企业的数字化转型的目标和路径。
转型困难重重
据统计,截至到 2019 年,有 85% 的银行将数字化转型作为战略重点,但大部分阻力重重。其中最显著的问题是过于追求先进技术,从而忽略了真实的客户体验,误判了技术的业务价值。比如红极一时的银行智能客服,一度成为各家银行研发团队的必做项目,实际上究竟有多大的使用价值,还是要打个问号。轰轰烈烈的数字化转型成了一场痛苦的“难产”,至今,能享受互联网生态红利的传统金融机构依然屈指可数,许多研发 Leader 甚至不知道为什么要转型,只是在“跟风”。
银行数字化的核心能力
那么在实施落地如何进行数字化转型前,首先需要了解数字化转型的目标是什么?转型成功的衡量标准是什么?以银行业为例数字化转型后信息系统应该具备哪些能力。
1.分布式架构能力:
早些的银行系统主要用于内部人员处理业务,在面向互联网后要求信息系统能适应互联网大流量高并发的特点,所以无论上层的业务中台或业务智能化的扩展,还是对资源快速调度的要求,都要基于云化分布式架构的基础设施去实现。传统金融企业在技术基础架构层面略有不足,对 IOE(IBM 的小型机、Oracle 的数据库、EMC 存储)依然存在强依赖。
2.数据分析能力:
传统金融企业产品在用户体验、营销、获客等增长方面还存在短板,需要提高。很多大型金融企业,拥有大量的用户数据,但缺乏强大的数据架构和数据处理能力,所以对数据的价值挖掘还不够。数据驱动、营销驱动是互联网技术架构的核心特征之一,传统金融行业也应加大在数据和营销方面的发掘。后续不管是在业务的优化,业务创新,业务运营能力的提升,都是以数据驱动的,都要基于大数据分析、数据挖掘的能力。
3.创新技术的掌握:
创新技术意味着新一轮的“跑马圈地”,在数字时代,金融行业需要重视以下几个关键数字金融技术:区块链(Blockchain)、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安全(Security)、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和计算(Computing)。这几项技术将是数字时代金融业发展的关键基础技术,金融业内将这几项技术简称为 BASIC。金融业可以紧紧抓住这几个领域进行创新。
4.敏捷智能的业务平台
打造智能业务平台和适配的敏捷化组织架构方面,大行已经走在了业界前面。银行的架构体系以及机制层面对银行的创新、存在一些制约,大行纷纷通过成立市场化运作的金融科技子公司的方式实现敏捷化组织架构,通过构建敏捷化的业务中台能力,基于数据驱动运营优化和服务能力提升,通过应用数字化技术手段,实现业务的高效扩展和智能化运营。
5.开放能力
从移动App模式到API模式,由于银行App用户活跃度相对不高,缺乏核心竞争力,从外部市场空间来看,目前老百姓以支付宝微信为基础的移动支付习惯基本养成,移动金融App的“跑马圈地”基本结束。在这样的背景下线上线下渠道的整合及数字化,金融能力的开放就显得格外重要。通过开放API技术,在保障信息安全前提下“《商业银行应用程序接口安全管理规范》(JR/T 0185-2020)” 推动金融与其他行业数据规范共享,实现金融与民生服务、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一种商业模式。这种模式有助于商业银行提升获客能力、增强用户黏性,对促进银行业转型升级、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具有重要作用。
银行以及金融行业数字化转型的细分差异
银行的数字化进程跟银行自身的类别,自身的业务和资产规模,所处的地域,监管政策的调整,自身的战略发展方向都有着非常大的关系。按照银行特点来看,会形成不同的数字化特征,为相应的数字化转型提供了路径参考。从银行的类型来看:
1.股份制商业银行
股份制商业银行是进行数字化转型的主战场之一,股份制商业银行寻求差异化竞争,寻求科技创新与引领,本身具有一定的客户基础与市场规模,也具有比较强烈的革新的意愿和诉求,同时自身的基础设施没有庞大到无法改动的地步,具备进行全面的数字化转型,换道超车的良好潜质。
股份制银行包袱轻、转身快、科技能力强,很多股份制银行正在考虑建设全新的互联网业务能力:全新的移动前台、互联网业务中台、互金核心,把二三类账户在构建全新的互联网分布式核心平台上,打造平台化的互联网移动业务、产品中台、资产中台、客户中台、分布式技术能力。
2.政策性银行
政策性银行数量较少,不具备太多可复制的模式,但是政策性银行肩负着传导与落实政策导向的重要责任,自身借助科技的发展,更好的通过市场化的路径落实政策指引是具有重大的政治经济效应的。尤其是国家在19大以来,对于新的发展提出了诸多的要求,这是促使政策性银行自身发展的良好契机。在对公与对机构的数字化的运营,创新产业扶持以及相关的风险管控等相关领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城市商业银行
城市商业银行是进行数字化转型的主战场,城市商业银行处于中间层次,面临大型国有银行地方分行、股份制银行、农商行、互联网金融等多层挤压。既要满足地方政府和企业的金融需求支撑地方的建设与发展,又要满足地方零售业务的个性化服务要求,进行本地化城市缴费、支付、工会、社保、公积金等本地化特色服务。城商行面临大力拓展获客渠道、打造精品和差异化服务、数字化精准营销、运营好存量客户防止流失,这些都是在客户体验与运营层面转型的方向。另一方面,有些城商行通过构筑行业联盟的方式,共同进行联合的金融服务业务,如联合贷款,聚合支付等。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南京银行的鑫和联盟方式,这对于银行而言,构筑开放性的金融服务平台或者参与这样的平台是一种可行的业务模式。
4.农商行、农信社
具备多法人主体特征、资金成本较低、资产规模大、地域分散,但是合适的资产端业务,尤其是涉及三农类的业务,具备较高的风险集中度,专业金融能力较为欠缺,缺乏专业化的人才,进行数字化转型需要依托外部的力量或者类似于行业性组织的力量。
农商行/农信的技术比较传统,更多是基于对本土企业的熟悉,通过人工的方式进行信贷业务办理,即所谓的“关系型借贷”,但对地域分散的小微企业很难快速满足需求。同时随着金融市场业务(包括同业业务、理财业务等)的发展,需要结合当地特色农业、牧业、生态旅游资源、国家精准扶贫政策等特点,进行平台化的供求匹配、精准的业务跟踪、实时风险管理等数字化运营能力。农信/农商可以通过打造平台化业务、大数据风控、智能营销、智能客服等来提升金融服务水平。此外有些规模较大的农商行有脱离省农信、建立独立的IT环境的趋势,因此农商行也需要考虑借助金融科技能力来建立新一代的数字化银行。
参考引用:
1.深度| 蚂蚁金服副总裁刘伟光:浅析银行数字化转型路径
2.中国人民银行印发《金融科技(FinTech) 发展规划(2019—2021年)》
3.云化、服务化、数据化、智能化 带走这份企业数字化转型秘籍
4.央行科技司司长李伟:API模式的开放银行成数字化转型新路径
5.Gartner:2030年80%传统金融机构无关紧要
6.腾讯:数字化银行需要具备三方面的能力
7.数字化转型“难产”的根本原因是没有终态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