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达布流
最近身边又有朋友辞职了,辞职的理由不是“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而是觉得自己的青春好像是被浪费掉了一样,所以必须得想点什么解决办法了,于是辞职就成了她要迈出的第一步。
听到她辞职的这个消息的时候,我也着实是惊了一下。毕竟,她所从事的工作还算稳定,是在一个培训机构里面做老师,似乎好像已经成了明星老师的样子,慕名找她的学生还不算少,而且近来也有升职加薪的可能。所以后来和小伙伴儿们聊起来的时候,小伙伴儿们都跟疯了似的,都想知道自己啥时候也能像她一样任性一次。
其实我想说的是,这也许真的不是任性,是她经过了深思熟虑之后的决定呢?毕竟,如果我们在一个岗位上停留了太久而迟迟没有任何改变的时候,我们就总是会对自己的生活以及往后的日子产生一种绝望的情绪。试想现在的我们就能想象到之后的一年、五年甚至是十年之后依旧是现在的这个样子,那我们的人生还能有哪种意思呢?
可是即便我是赞同她的这个做法的,我依旧做不到像她这样放得开。为什么呢?我该怎么说呢?一个月薪2000块的穷逼,跟这个世界无冤无仇,我要生活,要买书,要参加各种婚礼,还要上交生活费。辞了职之后,我吃什么?
似乎从“旅行”这两个字在微博上火了之后,一大票文青开始不断标榜自己,觉得自己作为一个文青如果不次吃去穷游一次就一定会人神共愤一样。微博上除了有各种旅行攻略,还有很多这样的文章啊:「辞职去旅行靠谱吗」、「不要为了掩饰自我而旅行」、「那些被骗炮的文艺女青年」等等。那为什么还有这么多伪文青还像被洗脑一样,看到旅行两字就蠢蠢欲动了?
看到人家猫力、张千里,谢谢菜菜全世界奔跑,随便写个书卖给这些无知骚年,赚了钱赚了人气还能赚到代言费,回过头来看看自己的生活,简直就是弱爆了。
然后开始质疑生活、质疑工作,质疑自己的一切,觉得自己的生活本来就应该是人家那个样子的啊,怎么就被自己过成了这幅模样呢?
可是实际上呢,爱情友情工作人际关系没有一样不闹心,可是到处去转转花钞票人人都会。而且无论照相技术好坏,只要会用各种滤镜软件,每张照片都能化腐朽为神奇,随随便便发个朋友圈就都可以羡煞一家老小,不放大怎么看都觉着美。
于是我也只能呵呵了。
只看见人家戴着墨镜拎着相机满世界晃悠,却不曾想过他们为啥有资本满世界浪。以前大家伙儿聚在一起总是在讨论梦想啊神马的,这要是搁在以前,我肯定也会胡扯一通,什么作家啊,自由写手啊,自由摄影师啊的。可是现在你再问我,我一定会说每天多写上几百字,吃好穿好生活好就行了,我现在就生活在我的梦想中。
谁还没有年轻过,谁还没有想过些什么好山好水好风光。为什么要把梦想和生活对立起来?
非得卖掉房子去周游世界,非得辞掉工作去翻山越岭就算得上是实现了梦想?
其实不用的。
有家庭,有事业,有积蓄的时候,每年出门几次看看世界,旅行和生活完美平衡,难得不是最好的人生吗?
谁在死前可以把整个世界看遍?没走完的世界就不完美吗?人生的底蕴也不是出去玩两趟就能积累起来的吧。
我以前认识一个姑娘,大老远从云南自己跑到北方来,晚上没钱住宿在学校里面四处求助,
亏的是遇见了我们这一伙子好姑娘,让她住进宿舍里来还给她凑够了下一站的路费,要是遇到个坏人什么的,那还有地儿去后悔么?后来我没有再联系过那个姑娘,她现在的模样我无从知道,可大概想想也还是能想得到的。后来呢?后来钱花光了呗,工作也丢了。然后一切从头再开始,别人还没有说什么呢,就先把自己给感动了。
现在我想通了,有些事儿在你没有资本积累或者你的眼光还不到位的时候,永远别想得太多,步子迈得太大容易扯着裤裆,坐在井底的青蛙也别老想蹦跶,还没看到天鹅呢就把自己摔死了。
说到这里,我又想起了有一次听广播听到的一个对话。
有一个失意的男听众打去问主持人:“主持人我想跟你咨询个问题,我女朋友嫌我穷逼要跟我分手,我该咋办?”
主持人说:“那你到底穷逼不穷逼?”
男听众:“我觉得我挣得可以啊。”
主持人:“你一个月薪水多少?”
男听众:“平均也就是1800左右吧。”
主持人:“你工资这个数,那你有没有副业?”
男听众:“没有。”
主持人:“你工作是朝九晚五吗?你下班后有什么业余活动?”
男听众:“对啊,我工作是朝九晚五,我业余活动喜欢旅游,我喜欢远足,到周边的野山去亲近自然......”
主持人:“你这种情况,就不要热爱自然了,你平常的活动该是什么你知道吗?你到咱们市比较大的商场去转悠,下班你就去转悠,多去接触商业社会知道吗?注意看那些商品的标价........好了,我们来接听下一位听众...”
生活挺难的,没事儿别想那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