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八月份好看的电影其实还挺多的,动作片、爱情片、悬疑片、迪士尼动画片……在过了七月的国产片保护月之后,一窝蜂的都上映了。可是周末的时候,我和小伙伴还是坚定不移地选择了这部关于日军侵华战争中国幸存“慰安妇”的纪录片——《二十二》。
小伙伴提前和我说,咱们得多备点纸巾,以免等下哭得太惨。我挥挥手不以为意,倒不是说我预判出这部片子不感人,而是我这人的泪点有点高,尤其是在公共场合,即使很悲伤也会克制住自己不轻易流泪。
结局你们肯定猜到了,我不争气地哭了好几回,而且边哭边摸摸索索地在包里找纸巾==我之所以哭,并不是说这部片子很压抑、很悲伤,而恰恰相反,它太平静了。
我一直都觉得,竭嘶底里、崩溃、抓狂、大哭这些确实属于悲伤的情绪,但是都还没有到极致,真正极致的悲伤是沉默、是话到嘴边又咽下、是不哭不闹、是想让所有的过往都埋藏在土壤中、是想去享受片刻的宁静。
在这部片子中,我不止看到一个阿婆在接受采访时,刚说几句就捂住了自己的眼睛,“不说了不说了,我不想说了”。你看,能说出来的委屈都不叫委屈,那些说不出来的才是。
02
我的第一个泪点来自毛银梅阿婆。阿婆原本是韩国人,战争年代和母亲走散,辗转来到中国,她在中国收养了一个女儿,女儿对她很好,“我不管妈妈是哪里人,她把我养大,她对我好,我就对她好。”所以当我看到阿婆坐在屋外,三个曾外孙们围着她蹦蹦跳跳,还喂她吃糖果的时候,又觉得她虽然不幸却又幸运。
这世上确实有很多难走的路、难熬的日子。你若没有遇到那是你的幸运,你若遇到了,那“爱”就是最好的治愈良药。只是当女儿和阿婆说“妈妈,你不是最喜欢唱歌了嘛,唱一首”,阿婆开始唱那首朝鲜族民歌《阿里郎》的时候,我还是难忍泪水。
我猜,阿婆年轻的时候一定是个能歌善舞的美丽姑娘;我猜,阿婆一定非常思念家乡;我猜,如果没有命运的捉弄,阿婆应该过上完全不一样的生活。只是没有如果,在命运的齿轮面前,我们每个人,都显得那么渺小。
03
海南的李美金阿婆在被迫成为“慰安妇”之前,是已经嫁人的。当她从敌人窝里逃回家的时候,她说她的丈夫没有嫌弃她,还同她说“你又不是自愿的,坏的是那些日本人”。阿婆还说,她的丈夫后来中风了,躺在床上不能动,她就给他做饭、洗衣、端屎端尿,什么都做。
他们都不是什么有文化的人,就是普普通通在农村生活的底层老百姓,可我觉得他们才真正懂得“爱”。所谓的“不离不弃、相濡以沫”大抵如此。
阿婆的晚年生活算是比较幸福的了,有儿子照顾,还能经常在屋外晒晒太阳、打打牌,可其实更多同等经历的阿婆们生活是非常艰辛的。摇摇欲坠的瓦房、没有家人的照顾、终身服药,甚至要靠吃野菜维生。年轻时遭受虐待,年老的时候生活得不到保障,孑然一身。
如果换做是你,是不是根本就撑不下去了?
可是韦绍兰阿婆说:“这世界真好,吃野东西也要留出这条命来看看”。
04
我在生活遇到什么难题,或者对生活失去信心的时候,经常会在知乎上浏览那些生了重病的人写的文字。
我看这些绝不是“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我只是觉得,他们都已经离死神那么近了,他们的人生已经那么艰难了,却都还在努力地、乐观地、拼了命地活着,而我比他们拥有了太多太多,又有什么资格和立场强说愁。
我想这也是导演拍这部片子的寓意之一。不仅是为了让我们关注这些阿婆、铭记历史,更是希望能通过她们的所言所行,向我们传达人的坚韧和生命的可贵。
我们每个人都是“向死而生”,既然来到这世界上了,请务必好好活着,活在当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