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要改变命运,必是读书破万卷,行万里路,挫骨换血,才能让自己走上一条不一样的道路。我读过很多励志书,总是描述篱笆那边的草多绿,然后我立志痛改前非。每次信誓旦旦地立目标,最后灰溜溜地放弃。
去年抖音上听到这个观点:如果一个人想要改变自己,只要定一个小到不能再小的目标。比如做一个俯卧撑,读两页书,或者写50个字。因为太简单,它几乎不会耗费你的意志力,随时都可以开始。也许你觉得有意思会多读两页,但再忙也能坚持下来。久而久之,形成惯性,一点点改变生活习惯。在这个过程中,也锻炼了自己的意志力。
当时深以为然!以前我给自己定过无数完美的计划。比如,用萌姐的记事本将一天的时间完美规划。偏偏我是一个意志力薄弱的人,每次都体会到了深深的挫败感。最后光是想到要完成今天的计划,就让我压力山大。
《微习惯》从大脑结构开始分析我们的行为模式。前额皮层掌管人的意识,是大脑的指挥官。它聪明,反应迅速,但是耗能巨大。基底神经节是大脑的顽固部分,掌管潜意识。它高效节能,擅长重复。前额皮层容易疲劳,这时基底神经节接管大脑,让我们不经思索就做出了生活中大部分决定。
我们容易走入的一个误区是:认为首先要靠意志力,激发动力,动力足够了再去行动。但是当我们感受到压力,或者疲惫的时候,意志力不够,就无法激发动力,也就无法行动,更别说养成习惯。
影响意志力的原因包括:1. 努力程度, 2. 感知难度, 3. 消极情绪, 4.主观疲劳,5. 血糖水平。微习惯的策略,让我们感觉目标难度很低,需要的努力很少,也就不会觉得畏难,从而减少排斥情绪。
作者很直观的描述了微习惯策略的不同之处。
我们总觉得要突破舒适圈,依靠意志力一把冲到了舒适区外。潜意识说:“有意思,可这么剧烈的变化真让我不舒服”,然后当动力和意志力逐渐消退,潜意识就强迫我回到了圈里。
微习惯策略则是在决定去舒适区边缘走走,哪怕只是在边缘走走,微习惯也实现了。然后尝试向外迈出一步,我知道一步就可以回到圈里,于是感觉不会很明显。潜意识逐渐适应了,舒适圈也逐渐扩大了。
开卷有益,明天继续阅读剩下的部分。也希望自己能知行合一,一点一滴的让生活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