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是这本书
看了不少书,懂得了很多道理,也提高了自己的认知,但依然做不到自己期待的那样。然后自己也发觉每次有情绪时,身体都有强烈的反应。不知道是情绪影响了身体还是身体感受影响了情绪?武志红老师的这本书,他的书名就非常吸引我,像是能够回答身体里到底有什么答案。如果你也想知道身体里藏着的答案,也许你也可以看看这本书。
读书摘要
读书摘要的目的是为了能让我迅速回忆当时引起我共鸣的文字。希望对各位看官也有帮助。
心灵和身体是相互呼应的,真正的健康应当做到心灵和身体的和谐。
某种重要的情绪产生了,你拒绝接受,绝对地拒绝接受,并把它极力压制到潜意识中去,你成功了,你似乎不再受这一情绪的困扰。然而,这一被压制的情绪通过身体表达了出来。或许,癌细胞便是身体对这一被彻底压制的情绪的表达 。
吉利根老师说,我们有三种智慧:身体的智慧、认知的智慧和场域的智慧。太依赖认知的智慧,我们就会被割裂在一个个孤独的世界中,这也正是自恋幻觉的关键所在。我们沉浸在自己头脑所想象的世界中,而且还希望将这个想象的世界强加给真实的世界,结果我们越是在乎一个关系,我们就越容易将自己的幻觉强加给对方,于是爱的渴望反而导致了伤害。
那么,怎样才能跳出自恋幻觉呢?或者说,怎样才能与别人建立真正的连接感呢?
一个很简单的答案是,先于自己的身体取得链接。即,先去发展自己的身体智慧,试着用身体去聆听别人发出的信息。认知的链接是幻想中的链接,而身体的链接则是真实的链接。与身体的链接并不难,它一直存在着,我们只需给与它足够的注意,它就会逐渐发展起来。
首先是身体的智慧。它一直在运作,最多只是和意识分离而已,健康和快乐都跟身体有关。
我们的生命之旅有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活在花园中,和美好的环境幸福地融为一体,这是生命最初的2~3年。第二阶段,被放逐在沙漠里,体制的教育会发生在你身上,你被教育要用头脑思考,你的头脑和身体开始分离。每个人的一生都一定会经历被放逐。但这不完全是坏事,因为人在放逐中会学到很多生存技巧。第三阶段,越发感受到要回到花园的使命感,内心深处有一个声音一直在召唤你。
在催眠中,我们带个案回到花园,第一个家在自己的身体里。你的第一个家在你身体环绕的能量里。每当你真的想要回家,你的身体值得信任,你可以聆听,可以和它做朋友,这是第一种智慧的意思。
其次是认知的智慧,也即自我。这种智慧中,“我”和其他事物是分开的、独立的,这是人类一切问题的来源。我们须找到第一种智慧和第二种智慧的链接,如果认知的智慧能和身体的智慧相通,就是和谐的,这一定是非常令人称羡的。如果切断了,认知的智慧就会左右我们,而身体的智慧就被忽略了,几乎所有人身上都发生过这种事情。
最后是场域的智慧。这是在你之外的智慧,你与其它事物的关系中所围绕着的智慧,不论你怎么想,永远有一个比你更伟大的存在。你的想象是无限的,但这个伟大的存在更无限。
试着去接纳这三种智慧,达到三种智慧的统一。最初可以探讨的是,怎样和身体的智慧取得链接,如果没有和身体的智慧取得链接,身体会痛,而头脑则会一直在矛盾中思考。
~~~~~~~~~~~~~~~~~~~~~~~~
神奇的直觉源自简单的练习《当下的力量》
当你的身体某个部位不舒服时,觉察它,只是觉察它,而不做任何分析和想象。
每天早上起床前,花15分钟,细细觉察你的身体,从脚到头,再从头到脚,不用急,要试着去觉察每一个细微的部位。一开始,很多部位你只能想像而觉察不到,但这个练习做到最后,你就可以觉察身体每一个细微的部位。
~~~~~~~~~~~~~~~~~~~~~
我们惧怕的不是事情本身,而是事情带给我们的感觉。并且,我们之所以惧怕一件事情给自己带来的感觉,经常是因为这件事和以前的某件事很想,唤起了我们以前的某种感觉。
~~~~~~~~~~~~~~~~~~~~~~
王阳明哲学的一个核心内容是“知行合一”,他之所以能做到这一点,关键原因是他内心没有矛盾,而我们普通人之所以做不到“知行合一”,是因为我们内心中有各种各样的矛盾,因为这些矛盾,我们在行动时就有了两个甚至两个以上的动力,所以行动力就打了很大的折扣,也就做不到知行合一了。
~~~~~~~~~~~~~~~~~~~~~~~~
带着对问题的觉知行动
今天一直保持着一种觉知,这好像给了自己一个保护空间似的。尽管我话不多,也没有非常热情地样子,但是感觉我在自己的空间里,没有了以前那种受冷落、孤立无助、压抑的感觉了。在我想说话的时候我就说,别人说话时我就听,如果我觉得有点慌就停下来进入我自己的空间,这样就没了以前那种很想急着插话题、害怕被丢在一边的慌张感觉。
~~~~~~~~~~~~~~~~~~~~~~~~
尊重自己的真实存在
内观是教大家向内看,修习自己的觉察力和平等心。学习内观最重要的是觉察力和平等心。平等心就是如实地看待并尊重你自己当前的境界,即便很好也不骄傲,即使一般也不自责,总之不和别人的境界去做比较。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合。”
~~~~~~~~~~~~~~~~~~~~~~~~
穿越保护层和伤痛,可抵达真正的亲密
保护方式是很重要的,因为我们在幼小的时候,或在非常无力时,可以通过这些保护方式减轻自己的伤痛,从而帮助自己度过难关。
但是,自我保护方式也有很大的局限性。瓦苏老师说,我们的心有三层:保护层、伤痛和真我。最外面的是保护层,接下来是伤痛,而最深处是真我。
当天天挨打而又不能逃脱也无法得到支持时,A就使用了一个在这种情况下最容易使用的策略--- 麻木。麻木,专业一点的说法是“隔离”,如太痛苦而又不能逃离或反抗,那就试着将情感与事件隔离开来,当事件再次发生时,自己就没有了情绪反应。更专业一点的说法是“习得性无助”,你对痛苦一点办法都没有,你是彻底无助的,那你就不如顺从。
A的另一个策略是“绝望”。对爸爸和妈妈两个至亲的人绝望,这是一种保护,因为从希望到绝望,这种痛苦太强烈了,假如不再抱有一点希望,那就可以减少痛苦。但问题是,他的这个策略是如此绝对,以至于他会对所有人不抱有希望,因此,当有些人对他好的时候,他反而容易变得焦躁甚至愤怒。
A说,他发现自己对恋人有很多控制,而当控制不住时就会有强烈的愤怒。强烈的愤怒其实也是控制的一种,这是很强有力也非常有杀伤力的策略。
B则说,他面对父母以外的人时有好多绝招,一个绝招是“可怜”,另一个绝招是“高明”。他长得的确楚楚可怜,而他又极其聪明,当两个绝招一起使用时,就很有力。
不过,这些绝招都有一个问题----他们的力量可以压倒别人,因此对他们有些保护作用,但这种压倒会破坏他们与别人的关系。
哲学思考也罢,被点化也罢,都是他将“我没有价值感”“我不够好”这样的感受美化了而已。或者说,这两种策略,都是她处理自己低价值感的一种保护方式。
指责是最常见的自我保护方式之一。D反思说,她很渴望亲密,而“你吃饭了吗”这昂的问候,应该是普通朋友之间用来寒暄的,恋人之间使用,就似乎在说,我和你很疏远,我们是普通朋友,再加上是晚上10点钟这样问,就更是在传递“我和你很疏远”这种信息。这刺伤了她,于是他使用了指责的方式来保护自己。
E的保护方式是“抽离”和“更好的道理”。大家经常感觉她似乎游离在小组之外,而每当他试图进来时,他习惯使用一些评价,而且评价都是在讲“更好的道理”。E是一个非常努力地人,他会非常用心地去学习,但他更愿意学习理论,而对感觉有些抵触。这可以理解,因为他的内心也有很大的痛苦,他一直使用种种策略将这些痛苦封在心中,他不愿意它们出来,这也意味着,他也不愿意去体会别人的痛苦。